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1136)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郭松林冯建军关瑞章林鹏王玉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单胞菌
  • 11篇气单胞菌
  • 11篇鳗鲡
  • 9篇外膜蛋白
  • 8篇嗜水气单胞菌
  • 6篇免疫
  • 6篇免疫原性
  • 6篇爱德华氏菌
  • 5篇弧菌
  • 4篇病原
  • 4篇病原性
  • 4篇创伤弧菌
  • 3篇美洲鳗
  • 3篇美洲鳗鲡
  • 3篇迟钝爱德华氏...
  • 2篇致病
  • 2篇免疫效果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变化
  • 2篇病理观察

机构

  • 16篇集美大学
  • 7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5篇郭松林
  • 11篇冯建军
  • 9篇关瑞章
  • 5篇林鹏
  • 4篇王玉
  • 3篇杨求华
  • 2篇赵金平
  • 1篇许晓芸
  • 1篇黎中宝
  • 1篇熊静
  • 1篇陈锦民
  • 1篇邹文政
  • 1篇段丽华
  • 1篇胡林玲
  • 1篇王甜毅
  • 1篇刘艺华

传媒

  • 5篇集美大学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体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病理观察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肾小球坏死脱落;鳗鲡肝脏则主要表现为严重充血,肠道偶见肠粘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分布在鳗鲡肾脏内,肝脏和肠道也有感染细菌分布。
郭松林冯建军熊静关瑞章
关键词:欧洲鳗鲡嗜水气单胞菌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新方法检测水产致病菌
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发生日益频繁,其中以细菌引起的疾病最为严重。细菌性疾病的爆发不仅制约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建立和完善水产...
谢东琴
关键词:致病菌生物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稀土元素
文献传递
鳗鲡病原菌二联外膜蛋白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鳗鲡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Ⅱ型孔蛋白(porinⅡ)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S(ompS2)的基因全长序列,分别选取这两个全长序列中表达其蛋白质膜外部分且理论免疫原性较好的两个基因片段,通过融合PCR技术连接这两个外膜蛋白基因片段.根据表达载体(pGEX-2T-His)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在连接序列片段的两端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BamHⅠ和EcoRⅠ,成功构建了双外膜蛋白基因片段重组表达载体(pGEX-2T-His-porinⅡ-ompS2).表达载体理论表达产物的蛋白质结构预测表明表达产物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不存在三级结构;亲水性和免疫原性预测分析表明该表达蛋白理论上为可溶性蛋白并具有丰富的抗原决定簇,本研究为该表达载体的蛋白表达、纯化以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松林王玉冯建军林鹏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鲡
嗜水气单胞菌与迟顿爱德华氏菌二联外膜蛋白的表达及其初步免疫原性被引量:7
2015年
在构建鳗鲡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爱德华氏菌二联外膜蛋白重组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时菌液浓度对重组表达载体的表达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时菌液浓度对该载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在菌液浓度D600nm=0.8时,采用0.25mmol/L的IPTG经16℃诱导培养过夜后表达。表达产物采用KTApurifier-100蛋白质纯化仪,结合His标签柱亲和层析后获得分子质量87.1ku的高纯度蛋白。蛋白经透析复性后免疫鳗鲡以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免疫后第28天,重组蛋白不同剂量注射组的鳗鲡血清中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PBS注射对照组,初步表明该重组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王玉冯建军郭松林林鹏
关键词:迟钝爱德华氏菌鳗鲡免疫原性
鳗鲡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爱德华氏菌二联表达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外膜蛋白基因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检测其对日本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攻毒免疫保护力。将150尾日本鳗鲡平均分为PBS、细菌免疫和外膜蛋白免疫3个组,3组鳗鲡分别以PBS(0.01 mol/L,p H7.4)、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灭活苗(5.0×108 CFU/m L)、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500μg/m L)腹腔注射0.2 m L。于免疫后14、21和28 d麻醉鳗鲡采血并分离抗凝血。测定3个时间点鳗鲡血浆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和同时期鳗鲡血浆、体表黏液、肝和肾组织匀浆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同时检测3个时间点鳗鲡全血细胞的转化水平。免疫后28 d,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腹腔注射感染3组鳗鲡并测定其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后14 d和28 d,灭活菌和外膜蛋白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PBS组(P<0.01)。溶菌酶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不同时间段血清、黏液和肝肾组织悬液的溶菌酶含量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免疫后14 d灭活菌组全血细胞转化水平显著高于PBS和外膜蛋白组(P<0.05),而21 d两个免疫组则均显著低于PBS组(P<0.05)。活菌感染结果表明,灭活菌和外膜蛋白免疫后28 d对两株病原菌的攻毒相对免疫保护率均比PBS组提高了50%(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后可提高鳗鲡的免疫功能及其对这两株菌的抵抗力,从而可能应用于鳗鲡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
郭松林冯建军陆盼盼曹伟棋赵金平
关键词:迟钝爱德华氏菌免疫原性鳗鲡
基于16S rDNA序列和RFLP分析的病鳗分离菌株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方法,通过与GenBank库中已递交的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对分离自发病鳗鲡(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的30株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可大致分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7个菌属.分析认为,部分分离菌株可能是引起鳗鲡病害的疑似致病性菌株.
郭松林关瑞章冯建军杨求华
关键词:鳗鲡RDNARFLP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抗原决定簇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寻找存在于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共同外膜蛋白保护性抗原。通过NCBI/GenBank数据库检索,找出气单胞菌多种外膜蛋白的序列信息,经比对后找到一条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片段。据相应片段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杀鲑气单胞胞菌(A.salmonicida)的全基因组序列中钓出Ⅱ型孔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及该基因区域之外两端的序列。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胞菌这两端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扩增到鳗鱼病原库30株气单胞菌中11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经测序后获得10株菌的Ⅱ型孔蛋白基因全长序列。选择遗传距离居中菌株,对该基因推导的表达产物进行蛋白结构预测、亲水性和抗原决定簇分析后发现,这些蛋白均具有三级结构,亲水性强且具有丰富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菌株的多个抗原决定簇经比对分析后,寻找到存在于多株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间的6个保守抗原决定簇。为养殖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郭松林王玉关瑞章冯建军林鹏杨求华
关键词:外膜蛋白鳗鲡
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弧菌为水产养殖环境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暴发可导致养殖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由于常用的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存在耐药性、药物残留等问题使得弧菌病的防治面临新的挑战,因而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成为弧菌所致疾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外膜是该类型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由蛋白、糖和脂质构成。其中外膜蛋白易为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可以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可能作为弧菌疫苗的有效成分。对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弧菌病的防治在外膜蛋白水平上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陆盼盼郭松林关瑞章冯建军
关键词: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免疫保护作用
鳗鲡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5
2012年
从养殖患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肾脏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结果显示,分离菌在4%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呈α型溶血,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氧化酶阳性,在pH6.0和1%NaCl中生长等。结合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腹腔注射感染鳗鲡的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鳗鲡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107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13种抗菌类药物中,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氟哌酸、阿奇霉素和萘啶酸等8种药物敏感,而对利福平和新生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度低。
杨求华郭松林关瑞章邹文政刘艺华王甜毅
关键词:日本鳗鲡维氏气单胞菌病原菌分离敏感性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AFLP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32株从养殖鳗鲡分离的病原性气单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Biolog自动菌鉴系统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有20株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7株被鉴定为威隆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其余4株未能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2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7株威隆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筛选了2对引物(E-C/M-C,E-C/M-A)分别对这两个菌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88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7株威隆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60个为多态性位点.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同一类型内不同菌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7株威隆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67,变异范围为0.415~0.525.该结果为鱼类病原菌的DNA分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王玉关瑞章黎中宝林鹏郭松林
关键词:鳗鲡气单胞菌生化鉴定AFLPDNA分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