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无)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官曙光关健刘洪军于道德张家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大菱鲆
  • 2篇亲本
  • 1篇形态学
  • 1篇选育
  • 1篇选育法
  • 1篇血红
  • 1篇血红细胞
  • 1篇牙鲆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模式
  • 1篇幼鱼
  • 1篇幼鱼生长
  • 1篇杂交子代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亲鱼
  • 1篇犬齿
  • 1篇犬齿牙鲆
  • 1篇子代
  • 1篇外周

机构

  • 5篇山东省海水养...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作者

  • 5篇刘洪军
  • 5篇关健
  • 5篇官曙光
  • 2篇于道德
  • 1篇徐永江
  • 1篇李成林
  • 1篇温海深
  • 1篇张全启
  • 1篇薛美岩
  • 1篇柳学周
  • 1篇姜海滨
  • 1篇张家男
  • 1篇雷霁霖
  • 1篇刘梦侠

传媒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代及亲本群体形态和外周血红细胞DNA含量被引量:2
2011年
2006~2007年进行了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褐牙鲆P.olivaceus(♀)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苗种养殖至全长27~33cm时随机取样,测定形态学特征。与父、母本相同规格成鱼相比,杂交子代的有眼侧体色和花纹与父、母本都存在较大差异,是区分杂交子代最突出的特征。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比、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但在体长/总高比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的表型与犬齿牙鲆更为接近。尾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子代和父、母本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发现杂交子代、犬齿牙鲆和褐牙鲆的DNA含量分别为1.51±0.02、1.50±0.04、1.43±0.16pg,杂交子代的DNA含量与犬齿牙鲆接近,较褐牙鲆略高,表明杂交子代为二倍体。
关健柳学周刘洪军郑永允官曙光徐永江
关键词:犬齿牙鲆褐牙鲆杂交子代
大菱鲆子二代家系及亲本耐高温能力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高温刺激和高温水养殖幼鱼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不同子二代(F2)家系耐高温能力。对2010年建立的36个子二代(F2)家系50日龄幼鱼,记录使用30℃高温海水进行突变热刺激2h后48h的死亡率;对2009年和2010年所建立的22个和36个大菱鲆F2家系100日龄幼鱼,按照2℃/d速率将养殖温度分别由21.0℃和14.8℃逐步升温至27.0℃和25.0℃,记录不同家系在不同时间的死亡情况。根据热激后存活率表型筛选出高温耐受力强的20个F2家系和11尾F1亲鱼,所筛选出的亲鱼和子代家系有望成为核心育种群体构建的组成部分。
关健刘梦侠刘洪军于道德官曙光郑永允
关键词:大菱鲆家系亲本耐高温
人工培育条件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鲀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0±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分析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绿鳍马面鲀受精卵为圆球形粘性端黄卵,卵膜厚、网纹密布,卵子直径(0.607±0.03)mm(n=37),卵黄均匀透明;发育早期有多个大小差异极大油球(18~83个,n=37),但在孵化之前合并成为1个大的油球。其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在水温(21.0±0.5)℃,S为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0h完成孵化;推算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约为11.736℃,有效积温为463.2℃.h。并比较了常见的几种粘性卵鱼类的产卵习性和孵化条件,认为不同鱼种间卵子粘性和成因存在较大差异,黏性卵鱼种的卵子粘附多数依靠粘丝,少数依靠粘质,卵子以单体或卵块形式黏着于附着基上。
关健陈志信张家男刘洪军官曙光薛美岩姜海滨温海深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
使用群体选育法选择大菱鲆耐高温亲鱼群体被引量:1
2013年
在2000年前后引进大菱鲆并开展大规模养殖后,因其特别适合我国北方的气候、经济、技术条件,“养殖大棚+深井海水”养殖模式迅猛发展,养殖面积500万米。以上。随着地下海水资源的匮乏、南北接力养殖模式的出现,养殖生产中对耐高温特性大菱鲆品种/品系的需求日益增加。
关健刘洪军官曙光李成林于道德郑永允
关键词:大菱鲆选育法大规模养殖亲鱼养殖模式海水资源
大菱鲆子二代家系白化与正常幼鱼生长及形态学差异被引量:3
2011年
白化现象是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009年,采用大菱鲆育种标准化苗种培育方案培育大菱鲆子二代全同胞家系32个,选取其中白化较为严重的16个全同胞家系(包括6对半同胞家系组合)作为样本家系,抽样测定统计各家系85日龄(dph)幼鱼的形态指标,比较了各全同胞家系白化和正常鱼的形态特征,以及全同胞家系间生长的差异。大菱鲆幼鱼体色分为完全正常、局部白化和完全白化3个类型,白化率统计时将部分白化幼鱼归于白化幼鱼一类。16个全同胞家系的白化率处于17.2%~86.7%范围内,6对半同胞家系组合的白化率差别较大,姊妹家系间白化率差值0~46%,因此认为白化可能受到母系遗传或卵子质量的影响。多数家系的白化与正常幼鱼的全长、体长、总高、体高、全重差异不显著(P>0.05)。16个全同胞家系样本中,除2个家系外,其余家系的白化与体色正常鱼的可比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将各全同胞家系抽样的全部90尾鱼的全重平均值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全重的生长差异在全同胞家系间表现较为明显。因此,白化鱼与原色鱼的生长和身体形态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获得速生候选家系1个,高体型候选家系3个。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大菱鲆白化现象发生的原因,认为虽然遗传不是大菱鲆白化与否的决定因素,但却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健郑永允刘洪军官曙光张全启雷霁霖
关键词:大菱鲆白化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