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3A3020301)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晓怀蒋祖军高飏肖扬庞妍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IFN-γ和TNF-α表达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AA)血浆及CD3+、CD8+细胞胞质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其在c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cAA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IFN-γ、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CD3+、CD8+细胞胞质内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血浆中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胞质内IFN-γ、TNF-α的水平亦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A患者T淋巴细胞高表达IFN-γ、TNF-α,其中CD8+T淋巴细胞亦高表达IFN-γ、TNF-α,这可能是cA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 庞妍肖扬高飏蒋祖军王晓怀
- 关键词: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
- 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IFN-γ及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前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慢性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正常对照组和14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个月后外周血CD3+细胞、CD8+细胞内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慢性再障患者血浆中及CD3+细胞内、CD8+细胞内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治疗10个月后,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树突状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能下调慢性再障患者CD3+,CD8+细胞内IFN-γ,TNF-α的表达,降低血浆IFN-γ,TNF-α的水平,对慢性再障有较好的疗效。
- 庞妍肖扬蒋祖军王晓怀陈嘉榆高飏肖浩文张小明欧阳玲
- 关键词:贫血免疫细胞
- 钙离子载体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 (calciumionophore,CI)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向树突状细胞 (DC)分化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 ,加入rhGM CSF及A2 3187各 10 0 μg/L ,部分细胞预先用W 7(10 μmol/L)或CsA(0 .5mg/L)或KT5 92 6 (1μmol/L)处理 30min后 ,再加入rhGM CSF及A2 3187各 10 0 μg/L。体外培养 4 0h后 ,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用MTT比色法检测上述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与 10 0 μg/L的A2 3187及rhGM CSF共同培养 4 0h的健康献血者的PBMC ,出现典型的树突状突起 ,同时CD83、CD80及CD86分子的表达上调 ,CD14分子的表达下调 ,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而预先用W 7或CsA或KT5 92 6处理 30min后、再给予rhGM CSF及A2 3187处理的PBMC ,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及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 ,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结论 :CI诱导的PBMC向DC的分化 ,可能受控于Ca2 +
- 吴军杨德懋杨太成王晓怀王捷陈政良富宁
- 关键词:钙离子载体树突状细胞细胞信号转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