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Z170)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朱琳樊景凤王秀娟明红霞吴利军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开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海洋环境
  • 2篇微生物
  • 2篇病毒
  • 2篇病原
  • 2篇病原微生物
  • 1篇星状病毒
  • 1篇牙鲆
  • 1篇沿岸
  • 1篇生态意义
  • 1篇四种人
  • 1篇主要经济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分布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免疫
  • 1篇细菌
  • 1篇轮状
  • 1篇轮状病毒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学检测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环境...
  • 6篇南开大学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山东省医药生...

作者

  • 6篇朱琳
  • 4篇樊景凤
  • 3篇王秀娟
  • 2篇吴利军
  • 2篇张振冬
  • 2篇明红霞
  • 2篇崔向阳
  • 1篇梁玉波
  • 1篇巩宁
  • 1篇黄熙泰
  • 1篇岳龙涛
  • 1篇李洪波
  • 1篇林凤翱
  • 1篇李永君
  • 1篇陈中智
  • 1篇王淑芬
  • 1篇郑泽军
  • 1篇李宇
  • 1篇陈吉平
  • 1篇魏晓娜

传媒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细菌“活的不可培养状态”的生态意义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活的不可培养(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生存方式。VBNC状态作为细菌的一种生理状态,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VBNC状态的细胞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无法继续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在医学健康、环境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进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进入VBNC状态细菌在DNA、蛋白质组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复苏过程,同时还介绍了VBNC状态的最新检测方法,最后对VBNC状态未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王秀娟朱琳陈中智李宇
关键词:细菌
河北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与病毒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从2006年7月~2007年10月,分季度采样,对河北北戴河和天津沿岸海域的浮游细菌和病毒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和病毒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细菌丰度超过10^6/mL,病毒丰度超过10^7/mL。病毒总数与细菌总数之比VBR为1.75~26.51,平均为6.22。运用超离心和电子显微镜对2007年春季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被病毒感染的细菌总频度为3%~5%,引起的细菌死亡率为28%~55%,平均为41.5%。揭示浮游病毒感染是浮游细菌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病毒在海洋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李洪波崔向阳林凤翱樊景凤
关键词:浮游细菌浮游病毒VBR
近岸海洋环境中人类致病性病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人类致病性病毒。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人类致病性病毒给公众健康、休闲娱乐带来的风险,病毒的发生及其在海水中的命运以及检测手段的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樊景凤陈吉平
牙鲆红细胞对不同抗原的免疫黏附及Ⅰ型补体受体的检测
2010年
采用C3b受体花环实验探究了牙鲆红细胞对不同种类抗原的免疫黏附能力,确定了影响免疫黏附作用的理化因子。实验选取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3种不同类别的抗原分别与牙鲆红细胞在优化条件下反应。结果表明,牙鲆红细胞对3种抗原均有免疫黏附作用,在20℃、0.1mol/L PBS^(++)缓冲液的反应条件下,牙鲆红细胞黏附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的C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19.00±1.01)%、(6.09±1.36)%和(3.42±0.00)%,对3种抗原的免疫黏附活性差异显著(P<0.05)。利用AKTA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的Superdex 200 GL型高效柱分离纯化牙鲆红细胞膜蛋白Ⅰ型补体受体(CR1),通过dot-ELISA法检测发现红细胞膜蛋白组分中含有CR1成分,表明牙鲆红细胞膜上表达了与高等脊椎动物有较高同源性的CR1分子。此实验首次证明了牙鲆红细胞具有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张振冬王淑芬巩宁王秀娟朱琳
关键词:牙鲆免疫黏附红细胞免疫
我国沿海主要经济贝类中典型人类肠道病毒的污染分布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我国沿海主要经济贝类中肠道病毒的污染分布对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建立5种典型人类肠道病毒的特异、灵敏、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开展全国范围内沿海主要海水增养殖区经济贝类体内肠道病毒的污染调查。【结果】采集的162份经济贝类中肠道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甲肝病毒4.3%;诺如病毒14.8%;轮状病毒6.2%;星状病毒5.6%;腺病毒9.9%,其中诺如病毒污染居于首位,该检测结果与PCR结果高度一致。我国沿海省市主要养殖区内贝类均受到了肠道病毒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不同省市之间差异不显著。在选取的6类经济贝类中,牡蛎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毛蚶和泥蚶。【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我国,沿海主要经济贝类受到肠道病毒污染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明红霞樊景凤吴利军岳龙涛高雪琴梁玉波
关键词:基因芯片
PCR-微阵列法检测沿岸海水致病性创伤弧菌及危害评估被引量:5
2009年
本研究建立了PCR和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杂交技术,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了海水中创伤弧菌的存在状况。本项检测针对创伤弧菌的两个重要毒性基因vvhA,viuB,其中viuB可以对普通环境株和致病株进行区分。渤海湾沿岸6个采样点,共60个沿岸海水样本被用于这一方法的评估,得到了这些采样点所在区域创伤弧菌的分布,毒性株的存在状况的信息。
郑泽军李永君魏晓娜朱琳黄熙泰
关键词:创伤弧菌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
2010年
本课题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专题的计划探索导向类课题,执行期:2006年1月~2009年12月。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人员共同承担和完成。
朱琳
关键词:海洋环境病原微生物国家863计划分子环境监测中心
四种人肠道病毒在大连金石滩浴场中的分布被引量:2
2008年
于2007年5~10月,每月一次采集大连金石滩浴场各站位10 L表层海水,用超滤的方法进行病毒浓缩,采用PCR方法分析了该浴场表层海水中的四种主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腺病毒。调查结果为:在所采集的24个样品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2.5%、星状病毒0.9%、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腺病毒分别达29.2%;每个月份均有病毒检出,依据病毒的阳性检出率,8月份该浴场受到的污染最严重,10月份和9月份次之。
明红霞樊景凤吴利军陈立广崔向阳朱琳
关键词:海水浴场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在海洋环境中微生物显示出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不但能导致各种重要海洋生物患病,还可导致人类患病。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些海洋病原微生物有可能会大量繁殖,对沿海地区公共卫生健康和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传统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各主要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病原生物检测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张振冬王秀娟朱琳
关键词:免疫学检测分子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