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KS063)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廖胜刚陈小龙陈德祥邓建华张志军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四川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后冷战时代美国输出民主、人权意识形态战略臆想病及其本质被引量:1
- 2013年
- 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将"推进民主"、"价值观输出"作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战略的本质是以美国式的民主为标准,赤裸裸地推行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实现后冷战时代"美国治下的和平",表现出美国的反民主、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 廖胜刚
- 关键词:后冷战时代
-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被引量:2
- 2011年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发源地,而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透视井冈山斗争的历程,我们能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和动力逻辑理路,这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邓建华陈小龙
- 关键词:井冈山道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理路
-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发展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从"一化"到"两化"再到"三化"的历史演进。其中,时代主题转换与世界形势变化是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时代依据,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是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现实依据,"三位一体"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认识的最新境界。
- 陈德祥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的道德神话及其悖论
- 2011年
- 意识形态作为象征符号、价值观同信仰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是任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一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以"遏制"、"削弱"苏联为目的的反共产主义战略迅速转向"全球民主化"攻势,并表现于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三种意识形态政策话语。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内涵着巨大的裂痕与冲突,即存在普世价值与全球扩张主义;"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巩固国际规范、增进全球安全与和平的中国"与"结网——对中国有条件的套住政策";理想主义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天赋人权"、"人人自由平等"的双重标准四个方面的悖论,表现出美国"人权神话"、自由女神像背后的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 廖胜刚
- 关键词:冷战后悖论
- 消费主义文化滥觞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转型被引量:1
- 2012年
- 消费主义文化的滥觞极大地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研究兼具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特征的消费主义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主义文化的极端个人主义、拜物主义和享乐主义特征致使社会价值规范失语、人的社会责任缺失、人的本质异化,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大众化的旨趣面临严重挑战。同时,消费主义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流行,其方法和路径也值得我们审视和借鉴。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形式上应实现意识形态的转型,在内容上努力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在手段上采用隐形的传播手法等。
- 张志军黄金辉
-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