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9KJA530004)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乔旭汤吉海崔咪芬陈献薄翠梅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含铈硫酸氧盐储氧材料的制备及储/释氧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分别制备了铈、镧及其复合物的硫酸氧盐和掺加铜元素的硫酸氧铈,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法(FT-IR)、BET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程序升温还原法(TPR)、程序升温氧化(TPO)和氧脉冲吸附等技术手段对这些储氧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_2O_2SO_4、LaCeO_2SO_4的氧化还原温度较La_2O_2SO_4显著降低,Ce_2O_2SO_4和LaCeO_2SO_4程序升温发生释氧(还原,耗氢)的温度分别为550~780℃和600~760℃,主要发生在650~780℃和650~750℃,总耗氢量分别达46和44molH_2/mol;而La_2O_2SO_4发生释氧的温度为770~930℃。Ce_2O_2S程序升温发生储氧(氧化,耗氧)的温度为100~600℃,主要发生在300~500℃,400℃时储氧速率最大。LaCeO_2S储氧的温度比Ce_2O_2S约低20℃,且主要发生在220~500℃,380℃时储氧速率最大。Ce_2O_2S与LaCeO_2S的储氧量分别达到1 57和1 58 molO_2/mol,是理论储氧量(2 molO_2/mol)的78 5%和79%,La_2O_2S程序升温氧化在400℃开始,至1000℃还没有氧化完全。采用400℃恒温O_2脉冲测得硫酸氧铈的储氧能力为0 60 molO_2/mol,占总储氧量的38%。掺入过渡金属Cu进行改性后,其氧化还原的起始温度有所降低。
- 王男崔咪芬陈献汤吉海乔旭
- 关键词:储氧材料
- 乙酸和丙烯一步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被引量:1
- 2010年
- 在Ti材高压釜中进行了催化剂的筛选和工艺条件的优化.考察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催化剂的筛选,发现自制固体催化剂的活性高于采用对甲苯磺酸、β型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活性.采用自制固体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催化剂用量为乙酸质量的7.5%,压力1.5MPa,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乙酸转化率可达到85.43%,乙酸异丙酯对丙烯的选择性为98.52%.
- 李有林崔咪芬乔旭汤吉海
- 关键词:乙酸丙烯乙酸异丙酯
- 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RD和SRC过程分析与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侧反应器与精馏塔集成(SRC)是塔内耦合反应精馏(RD)的新拓展,同时适用于反应与精馏处于相同工况和不同工况两种情形。以甲苯氯化连串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RD和SRC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相同总塔板数和塔釜上升蒸气量条件下,计算了相同工况下(反应与精馏压力均为101.3kPa),RD与SRC过程的气/液流率、温度、组成分布,发现两者性能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以产品氯化苄的生产成本为目标函数、标志系统产能的氯气进料流率和分配比例为优化变量,对甲苯氯化连串反应的相同工况RD与SRC过程、不同工况SRC过程(反应压力为101.3kPa、精馏压力为10kP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同压力工况下,优化得到的RD与SRC的装置产能与产品质量一致;但在不同压力工况下,SRC的产能明显提升、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反映出不同工况SRC明显的优势。
- 丁良辉汤吉海崔咪芬陈献薄翠梅乔旭
- 关键词:反应精馏性能分析
- 带侧反应器反应精馏塔的苯氯化与氯苯精馏过程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引入独立反应量概念建立了多侧线进料的带侧反应器的反应精馏塔平衡级模型,并运用Newton-Raphson法解该模型的MESH方程.将该方法应用于苯氯化反应精馏过程模拟,模型具有很好的收敛效果.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Cl2进料量为8kmol/h时,产品氯化苯纯度达96.8%,最佳苯进料量为7.77kmol/h.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苯氯化生产.
- 柏杨进薄翠梅丁良辉乔旭
- 丙烯和乙酸一步加成酯化生成乙酸异丙酯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乙酸异丙酯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以乙酸与丙烯为原料一步法直接酯化生成乙酸异丙酯是一条符合原子经济反应的绿色工艺路线。今研究了这一酯化反应的气液固三相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设计了一种在乙酸与丙烯加压酯化反应过程中自动测量丙烯消耗的装置,以获得动力学数据。在保持体系压力恒定的条件下,采用丙烯连续进料,质量流量计计量及数学积分计算获得了丙烯的瞬时流量及累积消耗量,在反应温度为110~150℃,反应压力分别为0.63、0.84、1.0和1.5 MPa下,在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阻力后,建立了拟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参数估值,得到了各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亨利系数。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为乙酸异丙酯绿色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 李有林崔咪芬乔旭汤吉海陈献
- 关键词:乙酸丙烯乙酸异丙酯反应动力学
- 基于竞争因子的特戊酰氯光氯化反应宏观动力学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内环流反应器进行蓝色光源引发的特戊酰氯光氯化反应实验和动力学研究,测定不同温度下氯化反应液中各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基于竞争因子的特戊酰氯光氯化连串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加入竞争因子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比拟一级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特戊酰氯光氯化的反应规律,通过参数估计得到特戊酰氯生成一氯代特戊酰氯的活化能为1.98 kJ/mol,一氯代特戊酰氯生成β,β-二氯代特戊酰氯和β,β′-二氯代特戊酰氯的活化能分别为2.40和1.42 kJ/mol,二氯代特戊酰氯生成对应三氯代特戊酰氟的活化能分别为4.83和4.82 kJ/mol。各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部较小。
- 傅娟汤吉海陈献崔咪芬周峰乔旭
- 关键词:特戊酰氯光氯化动力学模型
- SO_3H-MCM-41对丙烯酸和异丁烯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一步水热共缩合法制备了表面磺酸嫁接的介孔分子筛SO3H-MCM-41,采用XRD、N2吸附-脱附、红外吸收光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酸碱滴定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O3H-MCM-41对丙烯酸与异丁烯直接加成反应合成丙烯酸叔丁酯的催化性能,在n(i-Butene)/n(Acrylic acid)=1时,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条件n(Sulfonic acid)/n(Silica),丙烯酸与异丁烯加成反应条件m(t-Butanol)/m(Acrylic acid)、m(Catalyst)/m(Acrylic acid)和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3H-MCM-41表面成功嫁接了磺酸基团,嫁接后的分子筛具有纯硅MCM-41分子筛的晶体结构。提高n(i-Butene)/n(Acrylic acid)可以显著提高丙烯酸转化率,而丙烯酸叔丁酯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采用n(Sulfonic acid)/n(Silica)=0.3制备的SO3H-MCM-41催化剂,在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50℃、n(i-Butene)/n(Acrylic acid)=2、m(Catalyst)/m(Acrylic acid)=0.01和m(t-Butanol)/m(Acrylic acid)=0.04的条件下,丙烯酸转化率为90.0%,丙烯酸叔丁酯选择性为92.8%,二异丁烯选择性为4.8%。SO3H-MCM-41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保持稳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丙烯酸转化率有利于降低丙烯酸与丙烯酸叔丁酯的分离能耗。
- 周峰汤吉海陈献费兆阳崔咪芬乔旭
- 关键词:丙烯酸异丁烯加成反应
- 不同工况反应精馏耦合生产苄叉二氯的过程模拟被引量:2
- 2013年
- 建立以氯化苄为原料、常压反应-减压精馏耦合高选择性生产苄叉二氯的新型工艺。基于已建立的New-ton-Raphson内外层模拟方法对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考察提馏段塔板数、相邻反应器间隔塔板数、反应器台数、Cl2进料流率及其分配情况对塔底苄叉二氯纯度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精馏塔操作压力10kPa,反应器常压操作、温度100℃时,提馏段塔板数为15、相邻反应器间隔塔板数为1、反应器台数为3较为适宜;当塔釜上升蒸汽量为10 kmol/h,Cl2分配系数为0.34、0.33和0.33时,塔底出料中苄叉二氯摩尔分数随着Cl2进料流率的减小而明显上升,甚至达到0.99以上。
- 丁良辉汤吉海崔咪芬陈献李聪薄翠梅乔旭
- 关键词:反应精馏反应器苄叉二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