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604)

作品数:36 被引量:478H指数:15
相关作者:许炯心陈浩陆中臣胡春宏姚文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水利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21篇黄河
  • 15篇黄河下游
  • 8篇水沙
  • 8篇黄河中游
  • 7篇流域
  • 7篇河道
  • 6篇水土
  • 6篇水土保持
  • 6篇河床
  • 6篇河床演变
  • 4篇泥沙
  • 4篇流域系统
  • 4篇降水
  • 4篇河道萎缩
  • 3篇多沙粗沙区
  • 3篇淤积
  • 3篇沙区
  • 3篇输沙
  • 3篇水库
  • 3篇水沙变化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黄河水利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9篇许炯心
  • 9篇陈浩
  • 6篇陆中臣
  • 4篇姚文艺
  • 4篇胡春宏
  • 3篇陈建国
  • 3篇李文学
  • 3篇袁永生
  • 3篇周金星
  • 3篇侯志军
  • 2篇吉祖稳
  • 2篇常温花
  • 2篇戴清
  • 2篇梁志勇
  • 2篇张翠萍
  • 2篇李忠艳
  • 2篇陈金荣
  • 2篇周文浩
  • 1篇刘兴年
  • 1篇王德昌

传媒

  • 10篇泥沙研究
  • 6篇水利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红水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第二届水土保...

年份

  • 3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致灾机理探讨被引量:13
2005年
本文基于水力学原理,结合实体模型试验及原型实测资料分析,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概念、致灾效应和致灾机理。分析表明,河道萎缩是造床过程中河道排洪输沙功能衰退的一种演变现象,其致灾效应是使洪水涨率增大,同流量下洪水水位不断抬升。致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畸型河势增加、工程险情增多、直接造成工程损失及滩区经济损失等。试验研究揭示,主河槽宽度缩窄造成洪水水位涨幅增大,河底平均高程抬升和过水断面面积减小造成洪水水位起涨的基准面抬升是河道萎缩致灾的主要原因。河道萎缩致灾效应的大小与萎缩模式有关,其中以"集中淤槽"模式所形成的致灾效应尤为明显。
姚文艺李文学侯志军常温花
关键词:河道萎缩河床演变水沙变异黄河下游
流域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04年
从泥沙收支平衡的概念出发定义了河道的输沙功能,提出了河道输沙功能的定量指标,研究了流域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不同水沙来源区的降水量、进入黄河下游的大于0.05mm粗泥沙占来沙量百分比、黄河上游水库对汛期清水基流的调节程度(以兰州站讯期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表示) 、高含沙水流频率、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实施面积等来定量表达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与上述7个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表明不同水少来源区降水量的减少对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河口镇以上清水区和龙门至三门峡之间年降水量减少,将导致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降低;河口镇至龙门间降水减少,将导致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增高.来沙的组成强烈地影响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进入黄河下游的大于0.05mm粗泥沙占来沙量百分比越大,则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因此,小浪底水库拦截粗泥沙、排出细泥沙,将有利于提高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兰州站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越低,下游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说明黄河上游水库大量拦截汛期清水基流,是下游河道输沙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许炯心
关键词:河流泥沙河道淤积黄河
改进的条件期望法用于径流量统计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径流量时间序列内在关系复杂难以模拟,针对这一序列的有效预测本身,笔者提出了改进的条件期望法。首先论证了以相同的已知量预测某一相依量时,用条件期望值作预测值,在常用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准则下是精度最高的。进一步结合工程问题特点,表明了完整的改进的条件期望法,及使用改进的条件期望法预测的详细步骤。仅使用天津滦河潘家口断面历年月径流量资料,采用改进的条件期望法作预测,工程应用效果显著。改进的条件期望法体现了显著区别于常用模拟(递推)预测的统计预测思想,对特征复杂模拟困难或主要影响因素实测资料缺乏这类因子的预测,实用价值更显突出,同时还能给出预测区间及可信概率,得到概率预报。
袁永生王启明安婷
关键词:径流量统计预测潘家口水库
基于SuperMap的玉丰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6
2003年
以组件式GIS-SuperMap为基础,对玉丰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开发。围绕系统的合理设计与快速开发,以便为水土保持决策提供服务的目标,首先简要介绍SuperMap的组成和特点,然后在说明系统目标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的逻辑结构、总控设计、接口设计和开发编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系统现已开发的功能,最后给出了这些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李昌志王兆印刘兴年曹叔尤雷孝章王费新
关键词:SUPERMAP逻辑结构接口设计编程组件式GIS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清水下泄期河道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被引量:10
2003年
为预测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断面形态调整趋势,以1960~1964年三门峡水库清水下泄期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清水下泄过程中黄河下游游荡性典型河段河势变化趋势、河道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及其模式。研究表明,若缺乏较完善的整治工程体系的约束,尽管在上游水库建成运用后的清水下泄初期,河势会趋于相对归顺,但冲刷后期将会出现明显的坐湾摆动现象,游荡性并不能改变;横断面调整过程的模式基本上为"下切+展宽—下切—下切+局部河段展宽";为利于河槽形成窄深断面,上游水库下泄流量不宜过小且历时不能过长,同时,流量变幅不宜过大。
姚文艺常温花夏修杰
关键词:清水冲刷游荡性河段水库下游黄河
黄河下游水位过程预报中的非线性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结合黄河下游冲淤型河段两个水文站的实测水沙资料,用非线性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河道水位的主要非线性影响因素,在水位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得出水位预报模型,实现水位过程的非线性预报.
袁永生朱庆平赵学民印凡成
关键词:黄河下游递推法水位预报
黄河中游流域系统水沙过程变异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前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水沙变化的研究主要以水文法和水保法分析为主。由于黄河中游具有明显的自然地带性分布特征 ,流域系统的水沙过程受到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根据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已控一级支流的测站资料 ,采用地理环境要素法分析水沙变异及成因。研究表明 ,河龙区间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密切相关。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降雨减水减沙作用不断减小 ,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提高 ,人类活动减水减沙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70年代与 80年代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平均减水减沙作用分别为 5 3.4%、2 8.6 %和46 .6 %、71.4%。
陈浩陆中臣
关键词:黄河中游流域系统
渭河下游冲淤临界流量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非饱和输沙公式 ,探讨了以悬移质为主的冲积河流中冲淤临界流量与水沙以及边界条件的关系。该关系表明 ,冲淤临界流量主要与含沙量成某一次方的比例关系 ,同时受水沙搭配关系以及边界条件的影响。以渭河下游为例 。
梁志勇李文学张翠萍
关键词:冲积河流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及动力平衡临界阈值探讨被引量:23
2004年
黄河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少沙多,导致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防洪形势日趋严重.为了深入了解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确定河道泥沙冲淤与来水来沙和区间引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黄河下游特点的泥沙数学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然后,利用泥沙数学模型就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区间引水与河道冲淤关系、以及下游河道临界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下游河道冲淤临界平衡阈值,指出了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和控制下游区间引水可以有效地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为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区间引水和水土保持等提供了量化指标.
胡春宏郭庆超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河道减淤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被引量:7
2004年
本研究以1950~1997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在1970年以来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上,出现了1986~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70年代修建的淤地坝与拦沙库容已大部分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这也是90年代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许炯心
关键词:水土保持淤地坝减沙效益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