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013JK0341)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梁满玲胡伟华弋睿仙祁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工程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后殖民
  • 4篇翻译
  • 3篇殖民
  • 3篇翻译策略
  • 2篇后殖民翻译
  • 2篇《翻译》
  • 1篇译者
  • 1篇译者主体
  • 1篇译者主体性
  • 1篇英译
  • 1篇杂合化
  • 1篇殖民主义
  • 1篇身份
  • 1篇文化身份
  • 1篇校名
  • 1篇校名英译
  • 1篇民族
  • 1篇民族高校
  • 1篇剧本
  • 1篇后殖民视角

机构

  • 4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梁满玲
  • 2篇胡伟华
  • 1篇弋睿仙
  • 1篇祁亚平

传媒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民族高校校名英译的后殖民翻译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分析我国15所民族高校的英文校名,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翻译"民族"一词。该词虽为舶来之物,但其内涵在中国得到了丰富,成为一个极具中国文化、政治特色的词。因此,翻译时不能仅局限于在英语中找一个对等词,而应跳出语言层面,后殖民翻译理论无疑为该词的翻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在翻译民族高校校名时,可否突出汉语语言文化的话语权,采用异化策略,将"民族"一词音译为"Minzu",民族高校校名英译遵循"区位/地名+Minzu+University"的模式,这一话题值得讨论。
弋睿仙梁满玲
关键词:翻译后殖民视角
林语堂“解殖民化”的话语翻译策略:后殖民视阈被引量:13
2017年
后殖民翻译理论致力于探寻促进文化交流的新型话语模式,译者的文化身份定位决定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后殖民视角,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分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指出他所提出的翻译标准实质上是"解殖民化"的话语翻译策略:中国主流诗学考量下的文本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本位的翻译取向和保留"异质性"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策略不仅成就了林语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典籍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介作用,也对今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具有直接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梁满玲胡伟华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标准《浮生六记》
后殖民视域下《翻译》的译者主体性透析被引量:1
2014年
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是一种解殖民化的策略,具有抵制文化霸权,重塑文化身份的功能.文中基于后殖民翻译理论,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从译者文化身份、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后殖民剧本《翻译》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对爱尔兰语言和文化身份的重构作用.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范畴,为解读其他后殖民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同时,有助于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凸显其语言、文化差异和元素,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梁满玲祁亚平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译者主体性文化身份翻译策略
后殖民剧本《翻译》的杂合化翻译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在后殖民翻译"杂合论"的关照下,本文拟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分析布莱恩·弗里尔剧本《翻译》的杂合化策略表征,探讨杂合化翻译策略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对第三世界文化弘扬与对外传播的启示、借鉴作用.最后指出适当有度的杂合有利于文化的丰富、发展和提升,有利于全球化背景下倡导语言与文化的平等、差异与多元。
梁满玲胡伟华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