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13)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崔平吕春颖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思维
  • 2篇诉求
  • 2篇哈贝马斯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论
  • 1篇道德论证
  • 1篇德论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 1篇仪式
  • 1篇以言行事
  • 1篇意识形态
  • 1篇犹太复国主义
  • 1篇语法
  • 1篇语用学
  • 1篇哲学根源
  • 1篇哲学立场
  • 1篇哲学视野
  • 1篇正义理论

机构

  • 6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4篇崔平
  • 1篇吕春颖

传媒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叙事结构看哈贝马斯合法性批判的逻辑局限
2016年
以调整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制度的应用范围从而为之作历史辩护为宗旨,哈贝马斯构造了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合法性批判理论,似乎从民主形式角度为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合理性做出了理论论证。但是,这一论证的理论基础在实质上包含逻辑联系幻觉,属于范例性思维而非论证前提发现条件下的逻辑新思维,不具有它的书写形式所当主张的可靠性。同时,其"重构"结论按照其论证方式的事后诠释本性,在逻辑上就不具有排他性,因而不能限制民主法治道路选择的想象力。两相叠加,使哈贝马斯的合法性批判既不能主张理论道路的必然性,也不能必然地证明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选择唯一性。这种对哈贝马斯合法性批判的批判,赋予多元地探索社会民主实现模式以逻辑可能性和实践智慧上的正当性。
崔平
关键词:普遍语用学
当代意识形态的被交往诉求及其构造规则被引量:2
2015年
传统的意识形态自我意识把自己定位为某种认识性的知识和知识性的认识。但从语用学的视角考察,意识形态却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伴随强烈意志和浓厚情感的社会行动,其行为样式为以言行事。由此一切具有目的理性的意识形态都必须遵从推动话语"成事"的条件而进入交往世界,按照成就交往行动的普遍条件具体设计和选择符合当时历史语境的交往平台即语前仪式,然后主动利用话语接受的语用法则自觉控制话语过程,调节话语对象、话语情感和话语方式,在自然而然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最终达到把听众带入意识形态世界的目的。
崔平
关键词:意识形态以言行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发展绿色消费路径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在研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时代性与现实性指向,提出针对绿色消费所存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提升、引导绿色消费提供思路借鉴。
陈琳张宜强
关键词:绿色消费
当代西方正义理论的深层分裂及其哲学根源——以哈贝马斯和罗尔斯为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围绕现代民主法治国之合理性问题,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论证,二者之间存在思维方法、哲学立场、论证结构上的根本差异,以致互相之间实际上不可对话和难以融通。因此,尽管他们表面上一致肯定民主、自由等现代政治理念,但却赋予它们以不同的根据和本质,相应地,政治正义也在其中获得了不同的定义。作为一般正义概念下的一种特殊正义,政治正义的这种理解方式的逻辑冲突必然损害普遍正义概念的统一要求,构成对人类理性的挑战。为了能够提供统一的正义理论,当务之急在于构造比他们的正义理论具有更强论证力量的正义理论,方法就是把正义理论建立在能够提供更充分根据和完备论证形式的新哲学之上。
崔平
关键词:思维结构哲学立场
主观权利的诉求“语法”与认同乌托邦
2016年
哈贝马斯试图让民主商谈程序发挥语言交流中的语法那样的主体间进行沟通的基本规则的功能。建制化的民主商谈程序仅仅具有部分"语法"功能,作为一种形式正义,它并不能保证商谈结果为正义,从而实现作为普遍同意之充分条件的实质正义。因此,单纯依靠民主商谈程序并不能保证消除异议。使用多数原则终结异议这一做法如果不能摆脱策略性形象,就无法祛除异议而博得真正的同意。可供选择的补救措施为,将立法的道德论证贯彻到底,为多数原则设计道德论证,把现在只能定位为一种策略的多数原则在观念中改造为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决断。
崔平
关键词:道德论证
异质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身份政治——以阿伦特和伯林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分歧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在抽象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确定需要基于他/她同某个集体成员在特定属性上的同样性,其重要政治意义在于构成具有同一身份的人的集体,形成以身份为构成原则的政治活动。异质性哲学有助于以民族主义这一身份政治典范为例,分析现代身份政治的深层意识根源、机理及限度。打破身份政治的困境必须抛弃对某种共同属性的固执,认真对待个体身上丰富的异质性,阿伦特的公民政治能够向个体的丰富性敞开,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吕春颖
关键词:身份政治公民政治阿伦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