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028)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全忠钱宗杰孙婧马维红韩金杰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邯郸市中医院桂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与CSF之间的关系,探讨CSF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和CSF患者各3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200倍视野)鉴定EPC并对EPC进行计数。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所占比例及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F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35.7±5.9比53.2±5.9,t=10.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血脂水平等变量都与CSF无明显相关性;而随着EPC数目增加,CSF发生概率减少(OR=0.424,95%C10.358~0.621,P〈0.01)。结论循环EPC数量减少可能是CSF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CSF发病有关。
- 李全忠韩金杰陈华莫新玲夏中华钱宗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内皮细胞
- 载脂蛋白AⅠ改变炎症型巨噬细胞极性发挥抗炎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apo)AⅠ对炎症型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培养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实验分为3组:(1)对照组:常规培养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48 h,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2)模型组:细胞培养24 h后加γ干扰素(100 U/ml)和脂多糖(5 ng/ml)后继续培养24 h;(3)处理组:先予10μg/ml浓度的人apoA Ⅰ孵育细胞24 h,换液后加入γ干扰素(100 U/ml)和脂多糖(5 ng/ml)孵育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膜分子CD16/32、CD206的表达;应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的分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mRNA的表达.结果 处理组巨噬细胞CD16/32表达阳性率(91.17%±1.99%比50.47%±1.02%,P<0.05)、IL-12分泌[(747.27±3.74) pg/ml比(73.80±4.56) pg/ml,P<0.05]明显低于模型组;CD206阳性率(0.33%±0.12%比3.00%±0.36%,P<0.05)、IL-10分泌[(23.56±4.30) pg/ml比(32.91±2.47) pg/ml,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TLR4 mRNA(1.000±0.025比0.708±0.003,P<0.05)、MyD88 mRNA(1.591±0.005比1.341±0.005,P<0.05)和IRF5 mRNA(0.954±0.005比0.463±0.003,P<0.05)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apoAⅠ促进炎症型巨噬细胞向抗炎型巨噬细胞转变,此效应可能与抑制TLR4-MyD88-IRF5通路有关.
- 李全忠翟振丽马维红钱宗杰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炎症
- 他汀抗炎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死亡率第一,占据所有死亡人口的五分之一,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现主要从冠心病和他汀类药物在天然炎症免疫中的关系作一综述。
- 孙婧李全忠
- 关键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炎症
- 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以升高HDL为重要靶标。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此认识提出质疑,在全身性炎症或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或消失,
- 翟振丽马维红李全忠申炜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全身性炎症HDL
- 巨噬细胞极性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而炎症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核巨噬细胞极性的改变又是该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相互转化可为As治疗提供新靶点。该文就As的发病机制以及M1、M2型巨噬细胞相互间的转化在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李全忠孙婧钱宗杰
- 关键词:M2型巨噬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 辛伐他汀对小鼠炎症型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炎症型M1型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细胞水平的抗炎作用。方法以γ-干扰素及脂多糖刺激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成M1型炎症性巨噬细胞模型,给予辛伐他汀1.0、2.5、5.0μmol/L分别干预9h,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膜CD16/23、CD206标志分子的表达,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的分泌。结果γ-干扰素及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CD16/32表达阳性率为86.39%±2.24%,IL-12分泌量为(1562±217)pg/ml,符合M1型巨噬细胞表型特点;与辛伐他汀1.0、2.5、5.0μmol/L孵育9h后测定的CD20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10%±2.48%、75.28%±1.66%、86.32%±2.19%,IL-10浓度分别为(500±5)、(675±28)、(916±15)pg/ml,均高于M1型巨噬细胞[9.67%±5.48%、(298±11)pg/ml,均P〈0.01],且与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特点类似。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诱导炎症型M1型巨噬细胞转化为抗炎型的M2型巨噬细胞而发挥抗炎作用。
- 李全忠孙婧韩金杰钱宗杰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辛伐他汀
- 普伐他汀改变小鼠巨噬细胞极性发挥抗炎的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普伐他汀改变小鼠巨噬细胞极性而发挥抗炎作用,探讨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用L929细胞上清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M0巨噬细胞及在此基础上以LPS+IFN-γ刺激,使其形成M1型巨噬细胞,然后给予50μmol/L普伐他汀钠、TLR4特异性受体抑制剂(抑制12 h后)+50μmol/L普伐他汀钠进行药物干预;ELISA测定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膜表面抗原CD16/32、CD206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My D88及IRF5 mRNA的表达。结果 M1型巨噬细胞IL-12、CD16/32的含量和TLR4、My D88、IRF5 mRNA的表达均升高,普伐他汀钠作用后巨噬细胞IL-10、CD206的含量升高,TLR4、My D88、IRF5 mRNA的表达降低(P<0.05);TLR4特异性受体抑制剂+50μmol/L普伐他汀钠干预与单纯性50μmol/L普伐他汀钠干预巨噬细胞相比,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改变巨噬细胞极性发挥抗炎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TLR4-My D88-IRF5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李全忠张雁钱宗杰陈华吴志伟李小励莫新玲
- 关键词:普伐他汀
- 巨噬细胞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疾病的观点已被普遍认可,而巨噬细胞的极性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改变巨噬细胞的极性,进而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缩小斑块大小,从而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思路。
- 张雁李全忠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 载脂蛋白A1诱导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向抗炎性M2型极化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对骨髓源性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探讨高密度脂蛋白抗炎的细胞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分别用5、10、15 mg/L浓度的载脂蛋白A1孵育细胞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分子CD16/32、CD206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2的分泌;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干扰素调节因子5 mRNA的表达。结果经载脂蛋白A1干预后的巨噬细胞,CD16/32、白细胞介素12表达明显下降,CD206、白细胞介素10表达明显升高,并伴有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干扰素调节因子5 mRNA表达的下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载脂蛋白A1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此效应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抗炎作用有关。
- 翟振丽马维红李全忠申炜阳跃忠
- 关键词:载脂蛋白A1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