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07TQB069)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树辉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消亡的时间和原因
- 2012年
- 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消亡的时间为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以东地区是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坚守的最后一块阵地。此前,有关维吾尔族15世纪末已实现了全民伊斯兰化的观点应予以纠正。
- 李树辉
- 关键词:喀什噶尔叶尔羌摩尼教
- “额尔古涅—昆”之地理方位及相关问题考辨被引量:1
- 2011年
- 《史集》、《突厥世系》和《伊米德史》所载之"额尔古涅—昆"指山间盆地而非河流。该地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天山山区。诸书所载有关遁入"额尔古涅—昆"两个人的传说属于操用突厥语的乌古斯部族,与《史记·大宛列传》及《汉书·张骞传》所载汉文帝四年(前176)乌孙昆莫猎骄靡婴幼时为狼所哺养的神奇经历以及《周书》、《北史》、《隋书》、《通典》、《太平寰宇记》等汉文史籍所载突厥先祖之传说有着同源关系,而与操用蒙古语的蒙古人无关。蒙古人(蒙兀室韦、蒙瓦)的发源地位于今中俄边界额尔古纳河东南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辨明"额尔古涅—昆"的地理方位及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深化突厥史和蒙古史研究。
- 李树辉
- 关键词:突厥额尔古纳河发源地
- 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中的“西蕃”是指吐蕃吗——兼论《辞海》“西蕃”词条的释义被引量:5
- 2008年
- 史籍中的"西蕃"除用于指称吐蕃外,更常用于指称西域的突厥语族群和印欧语族群。《元和郡县志·陇右道下·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中的"西蕃"正指的是回鹘。《辞海》"西蕃"词条亦有漏释和误释。
- 李树辉
- 关键词:突厥回鹘九姓胡
- 突厥语文献的纪年形式和断代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古代突厥语文献是突厥语民族史、文化史及西域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古代突厥语文献的断代,一直是突厥语文献学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文章先对古代突厥语文献的纪年形式做一归纳,之后结合多年的断代实践,归纳出"纪年考订法""字体考订法""方言考订法""历史音变考订法""词语考订法""历史考订法""参照考订法"和"综合考订法"等8种断代方法。
- 李树辉
- 关键词:断代方法
- 若羌维吾尔语地名t∫aqlq考源被引量:2
- 2010年
- 若羌县的维吾尔语称名t∫aqlq,系由乌古斯部族的t∫aruqlu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始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亦即清代汉文史籍中"卡克里克"译名之所本。该地名的使用,是古代突厥语族群入住塔里木盆地东缘地区的反映,而其起因则与西汉王朝和匈奴政权对东部天山地区的争夺密切相关。该部于公元2年"亡降匈奴",隋代以前游牧于西天山南麓,后移徙至今巴楚县境内。将若羌县的维吾尔语名称定为t∫aqlq无任何依据,亦割断了历史。现今流行的"源于qardalq,意为‘领路者’"、"源于t aqlq,意为‘四口井’"或"源于t∫aqlq,意为‘看见纺车的地方’"的说法,均属附会之说。应参照现代维吾尔语的特点,恢复其古名或清代的名称。
- 李树辉
- 关键词:部落
- 回鹘文始用时间考被引量:4
- 2011年
-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在552年已开始使用,而哈喇和卓古墓群发现的以粟特文字母书写突厥语kif(i人,妻子)字样的"代人木牌"还意味着回鹘文极可能于482年已开始使用。通常认为回鹘文是继如尼文之后开始使用的,就目前所见碑铭及出土文献可断定,其使用历史远要早于如尼文,应是最早用来拼写突厥语的文字体系。
- 李树辉
- 关键词:回鹘文
- P. Ch. 2998v回鹘文写卷研究——兼论回鹘进驻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时间和原因被引量:3
- 2008年
- 回鹘文文书P.Ch.2998v撰写于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五月,出自于阗国派赴沙州的回鹘请婚使臣之手。曹议金之女是于该年五月后被该使团迎娶至于阗的。回鹘早在唐长庆元年(821年)六月为"拓吐蕃以迎太和公主归国",便已徙居于阗国西部地区。其请婚使臣的身份表明,回鹘人在于阗国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地位。写卷记载的6则谚语至今仍保留在现代维吾尔语中,为研究维吾尔语谚语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 李树辉
- 关键词:回鹘
- 西天山南北地区归属喀喇汗王朝的时间及相关历史——兼论龟兹石窟的始毁年代被引量:7
- 2010年
- 西天山南北的布古尔(bygyr,位于今轮台县境内)以西地区和伊犁河流域于11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喀喇汗王朝攻占。龟兹石窟便是于这期间开始损毁的,喀喇汗王朝的穆斯林士兵是最早对石窟进行破坏的人。这场战争曾导致龟兹及伊塞克湖东南地区的居民向东逃迁,吐鲁番出土回鹘文契约文书中使用在高昌西流通的"官布"进行交易的写卷都撰写于11世纪中叶前后。
- 李树辉
- 关键词:喀喇汗王朝宗教战争回鹘
- 古代亚洲印欧语族群牛图腾崇拜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牛图腾文化为古代印欧语族群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宽广的分布区域。由于中亚胡人的突厥化及其在人种和文化方面都与突厥语族群融为一体,牛图腾文化最终湮没不彰。从剖析这一文化现象入手,进而探讨古代印欧人种居民的地理分布以及牛图腾文化与狼图腾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对印欧语族群历史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突厥语族群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 李树辉
- 圣彼得堡藏SI 2 Kr 17号回鹘文文书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现藏圣彼得堡,编号为SI 2 Kr 17号和SI KrⅣ256号的回鹘文文书所本之原件撰写于1053年,是高昌回鹘王国统治者下发给驻守在西部边境指挥官的命令。其中的记述,反映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王国间战争的某些重要史事,意味着当时高昌回鹘王国的西部边界已由伊塞克湖东南地区回缩至今尤尔都斯盆地,正可补史料之缺。另据文书中没有签章花押、SI 2 Kr 17号文书的语句多有重复且与SI KrⅣ256号文书内容相同的情况判断,这两件文书均非命令原件,而当是以原件为范本用于学习的抄件。
- 李树辉
- 关键词:喀喇汗王朝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