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314)
- 作品数:18 被引量:728H指数:12
- 相关作者: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张雪芹赵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清末民初废灶兴垦为中心被引量:16
- 2003年
- 废灶兴垦是清末民初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本文拟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期更为全面地揭示其自西徂东、由南而北逐步推进的“时空”
- 赵赟满志敏方书生
- 关键词:土地利用清末民初
- 晚清南阳县土地利用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试图以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等相关土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为基础 ,利用MapInfo技术 ,再现晚清南阳县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 ,为合理评价历史时期区域土地利用的强度及其人地关系特征提供有益的思路。
- 傅辉
- 关键词:土地利用清朝末年土地生产力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
- 1904~1907年拉萨气候特征再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通过对以《有泰拉萨天气日志》为主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入挖掘 ,作者分析了 1 90 4年 2月 9日~ 1 90 7年 4月 1 7日拉萨的气候特征 :气候温暖 ,暖冬现象显著 ,而且 1 90 5年气温高于 1 90 4年 ;干旱气候占主导地位 ,间有多雨期 ;天气多变 ,多风 ,有雾 ;水灾、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拉萨与全球同时段的气候变化大体一致。
- 张雪芹葛全胜
- 关键词:气候特征
-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收支探析被引量:34
- 2006年
-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收支分析表明,紫色土丘陵区农田N肥施用量较大,旱地、水田N肥年施用量分别为363.5kg/hm2和161.8kg/hm2,化肥N占小流域农田N素投入的76.65%。除作物收获外,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损失量为129.67kg/hm2,且以气态损失为主,旱地农田通过径流、淋洗和泥沙等途径损失的N素年均44.34kg/hm2。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均盈余66.8kg/hm2,农田N素盈余加剧了N素损失,并已造成小流域农业非点源N污染。
- 朱波彭奎谢红梅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紫色土
- 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被引量:42
- 2002年
- 自竺可桢先生 1 972年发表《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一文以来的 30年中 ,我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 6个方面对此予以概括 :(1 )印证了竺可桢先生确定的主要冷期 ,并对寒冷状况进行了定量估计 ;(2 )新识别出战国冷期和中唐冷期 ;(3)证明了中国存在中世纪暖期 ,并论证了该暖期是过去 2 0 0 0年中国最暖的时期 ;(4)修正了对汉代暖期和隋唐暖期温暖程度的认识 ;(5)发现了历史时期冷暖变化的千年周期 ;(6)定量估算了过去 2 0 0 0年温度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上述进展不仅证明了竺先生所勾画的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的基本轮廓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 。
-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
- 关键词:历史时期温度变化战国时期唐朝
- 1982—1999年中国植被生长季节变动分析
- 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及其程度问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大部分地区植物在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延长;生长春季活动振幅增大。本文利用1982-1999年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全...
-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
- 关键词:全球变暖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马兰冰芯记录的近百年来气温变化被引量:26
- 2003年
- 可可西里马兰冰芯中δ^(18)O记录表明,该地区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具有相一致的上升趋势,估计自19世纪末以来该地区夏半年(5~10月份)气温的上升幅度约为1.2℃左右。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尽管全球明显升温,该冰芯记录却表现出相对降温趋势,认为该冰芯记录所反映的可可西里及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北大西洋涛动存在遥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马兰冰芯记录的气温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在百年级时间尺度上是一致的,而在多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反相关关系。
- 王宁练姚檀栋蒲建辰张永亮孙维贞王有清
- 关键词:青藏高原全球变暖北大西洋涛动
-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被引量:131
- 2003年
- 利用NCEP的海平面气压(SLP) 资料,按6月~8月10oN~50oN陆(110oE)、海(160oE) 气压差≤-5 hPa的累计值代表夏季风强度。每年的值被1951~2000年50年平均值除作为夏季风指数(SMI)。近50年的SMI序列表明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年代中之前强夏季风年(SMI > 1) 占优势,1976年开始均为弱夏季风年(SMI < 1)。同时研究了SMI与中国夏季(6月~8月) 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发现夏季风强时中国东部华北多雨,长江少雨,同时长江到淮河气温高,但中国西部在夏季风强时南部多雨,北部少雨,气温为北高南低。夏季风弱时情况相反。同时指出,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还影响到夏季风与中国气候的年际变化关系。
-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
- 关键词:年代际变率气候影响
- 强势与话语:清代棚民历史地位之反思被引量:13
- 2007年
- 如果把处于社会弱势群体、被剥夺话语权的棚民,视同"地方之患",以"棚匪"斥之,显失合理公正。棚民并不是邪恶的化身,"与霸垦强占不同"。只是被剥夺了话语权,使得我们很难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其正面形象的一面。不过,我们还是从一桩惊动朝廷、嘉庆皇帝亲自过问的"驱逐棚民案"中,看到了地方官的一句正面评价——"棚民俱系种地良民"。为此,本文摆脱了旧有学说一味批判棚民的做法,对棚民作为开垦急先锋,积极推广玉米等作物的历史功绩给予了正面评价,同时对棚民被"妖魔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拨正。
- 赵赟
- 关键词:清代棚民历史地位
- 清代陕南土地利用变迁驱动力研究被引量:21
- 2002年
- 清代陕西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部分地区由原始林地转变为耕地。影响这一变化 ,或者说导致清代陕南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主要驱动力 ,除了人口的机械增长外 ,还有高产作物的引入、优惠的招垦政策和粗放的耕作习俗等。分析并研究导致清代陕南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对研究历史时期下垫面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张晓虹满志敏葛全胜
- 关键词:清代土地利用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