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64101) 作品数:26 被引量:140 H指数:8 相关作者: 刘广义 钟宏 肖静晶 刘龙利 张行荣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南大学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东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矿业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天文地球 更多>>
N,N′-二异丙氧基丙基-N″,N'''-氧二乙氧羰基硫脲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 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一种新型结构的双硫脲表面活性剂——N,N′-二异丙氧基丙基-N″,N′′′-氧二乙氧羰基硫脲(Di PODECTU)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吸附Di PODECTU较佳的p H范围为5~10,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其吸附焓变ΔH为-19.56 k J/mol,吸附自由能变ΔG为-28.70 k J/mol(298 K),说明Di PODECTU在黄铜矿表面为单层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s为0.144 m-2/(mol·h),平衡吸附量Qe为5.72×10^-5 mol/m2,与实测值5.41×10^-5 mol/m2接近。Di PODECTU主要以化学作用方式吸附在黄铜矿表面。 刘广义 张慧丽 任恒 王勇泉 肖静晶 高金亮 范佳志 钟宏关键词:黄铜矿 热力学 动力学 新型起泡剂FG25在硫化铜矿和铅锌矿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对自主研发的新型起泡剂FG25进行了起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FG25浓度大于0.02 g/L时,其起泡能力明显优于松醇油和MIBC,而泡沫的稳定性介于松醇油和MIBC之间,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浮选起泡剂。FG25和松醇油作起泡剂的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某硫化铜矿,FG25与松醇油相比可使铜回收率提高1.60个百分点,品位提高5.71个百分点;对于某铅锌矿,FG25与松醇油相比可使铅回收率提高0.65个百分点,锌回收率提高0.40个百分点。 李了艳 钟宏 方若晨关键词:起泡剂 起泡性能 硫化铜矿 铅锌矿 浮选 新型铜钼分离抑制剂BK511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从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两方面对新型铜钼分离抑制剂BK511的应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K511的最佳应用p H值为6~8,且较小的用量即可实现铜钼分离。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于西藏玉龙铜矿的铜钼分离试验,闭路试验获得钼品位50.66%、含铜0.55%、钼作业回收率87.20%的钼精矿和铜品位30.48%、铜作业回收率99.99%的铜精矿。 胡志强 李成必 吴桂叶 刘龙利关键词:铜钼分离 抑制剂 铜表面三唑硫酮衍生物的自组装及其抗盐酸腐蚀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交流阻抗(EIS)、塔菲尔(Tafel)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铜表面3-己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HATT)和5-己基-1,2,4-三唑-3-硫酮(HXTT)自组装膜抗0.5 mol/L盐酸溶液腐蚀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接触角、吸附热力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究HATT和HXTT在铜表面的自组装机理。结果表明:HATT和HXTT在铜表面的自组装单层膜都能很好地延缓铜的腐蚀。铜表面经5×10^-5 mol/L HATT和HXTT处理24 h,后所生成的自组装膜对铜在0.5 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7.33%(HATT)和95.51%(HXTT),HATT的效果更佳。HATT和HXTT都通过其分子中的氮、硫原子与Cu原子结合生成Cu(I)络合物而化学吸附于铜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自组装单层膜,阻隔溶液中Cl等腐蚀粒子扩散至铜表面,起到缓蚀作用。与此同时,自组装膜中烷基朝外面向溶液,使铜表面由亲水性转化成疏水性。 刘琴 刘广义 牛晓雪 曲肖彦关键词:自组装单层膜 交流阻抗 循环伏安 黄铜矿吸附5-戊基-1,2,4-三唑-3-硫酮的热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9 2018年 以正己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加热回流条件下得到己酰胺硫脲中间体,该中间体在碱溶液中成环并酸化制得5-戊基-1,2,4-三唑-3-硫酮(PETT),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确认其结构。研究PETT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及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ETT是黄铜矿的优良捕收剂,其吸附于黄铜矿表面的优选p H范围为4.0~9.0,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焓变ΔH为54.27 k J/mol,熵变ΔS为278.82 J/(mol·K),吸附自由能变ΔG为-28.81 k J/mol(298 K)。PETT吸附于黄铜矿表面的过程可能为自发、吸热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PETT通过其三唑环内氮原子和环外硫原子与黄铜矿表面的铜原子成键而化学吸附于黄铜矿表面。 牛晓雪 刘广义 胡哲 麻龙群 黄耀国 肖静晶 刘胜关键词:黄铜矿 热力学 XPS 苄基三硫代碳酸钠的合成及其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 被引量:8 2018年 以异丙基钠黄药、苄基氯、乙胺、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苄基三硫代碳酸钠(BTTC)和乙硫氨酯(IPETC)捕收剂,对BTTC进行结构表征,考察BTTC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及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三硫代碳酸盐分子中引入第3个硫原子有利于增强捕收剂的捕收能力,BTTC对黄铜矿的捕收性能优于异丁基钠黄药(SIBX)和苄基钠黄药(BzX)。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BTTC分子中的硫原子与矿物表面的金属Cu作用,形成BTTC-Cu的表面络合物,从而以化学方式吸附在黄铜矿的表面。 马鑫 王帅 钟宏关键词:黄铜矿 浮选 DFT计算 某铜钼混合精矿分离铜抑制剂筛选 被引量:9 2015年 黄铜矿能否被有效抑制是铜钼分离的关键,而Na2S等传统抑制剂大都存在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损害职工健康等问题。为了获取低毒、低用量的高效抑制剂,对借助CAMD技术设计合成的3种新型有机抑制剂和3种常规抑制剂分别与黄铜矿的相互作用能进行了比较,并通过试验比较了实际的抑制效果,对最优抑制剂适宜的p H条件进行了确定。MS软件计算的与黄铜矿的相互作用能的强弱顺序为BK511>BK509>BK516>巯基乙酸钠>Na2S>Na HS,即BK511在铜钼分离时的抑铜效果最好;BK511在弱碱性环境下的抑铜浮钼效果理想;BK511总用量为7.4kg/t情况下,采用2粗1精、钼精矿1再磨(-0.038 mm占78%)后5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某铜钼混合精矿,最终获得了钼品位为46.31%、回收率为89.94%、含铜1.04%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22.69%、回收率为99.97%、含钼0.033%的铜精矿,BK511用量明显低于现场Na2S的用量,且环境污染程度大大减轻。 吴桂叶 徐连华 王金玲 张杰 胡志强 刘龙利关键词:黄铜矿 辉钼矿 铜钼分离 抑制剂 对叔丁基苄硫醇的合成与浮选机理研究 2018年 采用黄药与对叔丁基苄氯酯化反应生成黄原酸酯,再用乙胺氨解,得到硫氨酯和对叔丁基苄硫醇。考察了温度、酯化时间、氨解时间、黄药摩尔比、乙胺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酯化4 h、氨解2 h、黄药和乙胺与对叔丁基苄氯摩尔比为1. 1∶1. 1∶1为最佳条件。并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实验、接触角测定、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等手段,对对叔丁基苄硫醇捕收剂进行了浮选性能和浮选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叔丁基苄硫醇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王先行 钟宏 王帅 马鑫 吴宏霞关键词:浮选 硫化矿有机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4年 总结了硫化矿浮选中有机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硫化矿有机抑制剂包括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小分子有机抑制剂两大类,这两类抑制剂的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运用分子结构性能判据和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CAMD)技术进行硫化矿有机抑制剂的分子设计,不但能有目的、快速地设计出选矿药剂,而且可以节约研发成本。利用CAMD技术对选矿药剂进行结构、效能、环境关系的初步估计,可以最大限度从源头控制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抑制剂的绿色合成。 张杰 刘龙利 吴桂叶 张行荣 谭鑫关键词:有机抑制剂 浮选 硫化矿 CAMD 分子结构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铜铅分离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从微观层面揭示巯基乙酸钠用于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从量子化学计算入手,利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黄铜矿与方铅矿晶体及表面电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与方铅矿表面原子的电子结构性质(如能带结构、态密度、Mulliken布居等)的差异是直接影响其可浮性的根本原因。根据前线轨道理论,从能量角度比较两种矿物与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揭示巯基乙酸钠可用于铜铅浮选分离的实质。 张行荣 刘崇峻 朱阳戈 郑桂兵 尚衍波 韩龙 艾晶关键词:密度泛函 黄铜矿 方铅矿 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