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5076)
- 作品数:6 被引量:175H指数:6
- 相关作者:郑建常蒋海昆李永莉代磊曲延军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9
- 2006年
- 利用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294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地块及其所控制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地震带及金沙江-红河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滇西和怒江-澜沧江断裂带以西腾冲-保山块体的龙陵、澜沧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多震型地震,极少数孤立型地震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云南地区无孤立型地震.在西北地区,新疆南天山西段以主余型为主,其中柯坪块体与普昌断裂交汇区发生过多震型地震,天山中段则以孤立型地震居多;祁连山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青海地区以主余型地震居多,但序列类型的区域特征不明显.在华北地区,阴山-燕山-渤海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下扬子断块以主余型地震为主,山西地震带北段与NW向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发生过5~6级多震型地震,华北地区南部北纬35°线附近以孤立型地震居多.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运动形式有关,断层内部闭锁单元或障碍体的破裂以及新生的、彼此分离的断裂段的破裂,大多产生主余型序列;多震型地震往往与共轭构造或多组构造交汇相联系;简单断层端部的进一步扩展一般产生孤立型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深部介质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上地壳高速区或高、低速过渡带内,而多震型地震则较多地发生在上地壳低速区内.
- 蒋海昆李永莉曲延军华爱军代磊郑建常侯海峰
- 关键词:孤立型
- 双向压缩条件下非均匀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特征被引量:7
- 2006年
- 在双向压缩条件下,研究了一种非均匀断层模型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AE)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随侧向应力σ2的增大,断层破裂强度提高,自加载至破坏的时间延长,破坏形式由突发失稳逐渐转变为渐进式破坏.预制断层及其非均匀性对标本变形过程中AE空间分布图象起明显的控制作用.预制断层,特别是预制断层上的强度不均匀部位及高强度段落,控制着微破裂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破裂局部化均起始于断层上强度不均匀部位,随侧向应力σ2的增大,微破裂密集区域从预制断层强度不均匀部位逐渐扩展到整个高强度区段.侧向应力σ2的大小对AE时序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较低σ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突发失稳,失稳发生在微破裂活动“增强-平静”的背景之上;而较高σ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破坏前后AE频次持续增加,AER呈指数增长.σ2对b值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当断层破坏表现为突发失稳时,b值在弹性阶段后期至弱化阶段显示出“前兆”性降低;而当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时,b值变化平稳.
- 蒋海昆马胜利周焕鹏侯海峰戴磊郑建常
- 关键词:B值
- 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非均匀断层模型的微破裂时空演化
- <正> 断层活动是导致中强地震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断层闭锁区的破裂或已有断层的粘滑往往引起较大地震的发生。从局部区域范围来看,非均匀断层是地壳中摄常见的断层形式之一。通过声发射(简称AE,下同)及表面应变场观测,重点研究不...
- 蒋海昆马胜利周焕鹏戴磊郑建常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被引量:80
- 2006年
-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 蒋海昆曲延军李永莉郑建常华爱军代磊侯海峰
-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被引量:36
- 2007年
-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分类型来看,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多震型序列当M0≤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km之间,当M0≥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统计结果还表明,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对比研究显示,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 蒋海昆郑建常吴琼曲延军李永莉代磊
- 不同加载条件下非均匀断层模型的声发射特征
- <正> 利用简单断层组合模型,研究不同侧压条件下加载过程中微破裂时空演化、断层位移、以及不同部位微破裂事件波速比的时间变化特征。标本预制断层分为长度相等的三段,分别以不同强度的填充物进行填充和胶结,使得预制断层成为一条中...
- 蒋海昆周焕鹏马胜利
- 文献传递
- 华东地区具有短期预测意义的特殊显著性地震事件识别
- <正> 一般而言,强震前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地震可以广义地通称为“前震”。部分作者关于“前震”的概念、识别等实际上是在概率的意义上来进行讨论的,另一些作者关于“前震”的概念,实际上为研究地震机理、地震与断层滑动的本构关系、...
- 刘元生蒋海昆周焕鹏侯海峰戴磊郑建常
- 文献传递
- 余震序列性质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研究被引量:34
- 2006年
- 收集整理了1970~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293次记录相对完备的M0≥5.0地震序列,其中孤立型地震68次、主余型地震174次、多震型地震52次。选择h值、b值、能量熵、震级差等9个表征序列特征的参数,分震后不同时段进行计算。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对每一参数及规定的主震后时段,分孤立型地震、主余型地震及多震型地震三类统计其总体均值及置信区间,以此作为序列类型划分的判据。在此基础上对序列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序列分类能力进行讨论。总的来看,所选参数大多具有一定的序列分类能力,其中部分参数数值分布范围与主震震级有关,主震不同则序列分类标准有差异,如能量熵、时间熵、序列主震与最大或次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参数;部分参数数值分布范围随时间变化,震后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序列分类判据,如归一化频次、h值等参数;参数的有效时段存在差异,并且部分参数始终无序列分类能力,如b值、归一化能量、平均震级等。对有一定序列分类能力的参数,给出具体的适用条件及与时间或序列主震震级相关的判别指标。平均来看,能量熵、主震与统计时段内最大地震的震级差等参数具有相对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 蒋海昆代磊侯海峰华爱军曲延军李永莉郑建常
- 关键词:孤立型
- 中国大陆余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被引量:9
- 2007年
- 在对中国大陆294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主震后不同时段、11个单项序列参数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不同时段、以不同序列参数为自变量的Fisher判别函数,用于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在Fisher判别函数建立过程中,除以常规序列参数作为函数自变量输入外,还引入主震滑动角参数,以使判别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主震破裂形式的信息。统计结果表明,序列类型识别正确率随资料长度(震后时段)增加而提高。不同类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不同,孤立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大于0.93,主余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为0.73~0.93,多震型序列的正确识别率为0.57~0.86,均明显高于随机投票0.33的自然对应率,因而其序列分类能力应得到正的评分。
- 蒋海昆郑建常代磊侯海峰曲延军李永莉华爱军
- 关键词:孤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