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6012)

作品数:17 被引量:189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明言胡宗定李修伦林瑞泰曹长青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传热
  • 6篇液固
  • 4篇三相流化床
  • 4篇热系数
  • 4篇混沌
  • 4篇传热系数
  • 3篇液体粘度
  • 3篇蒸发器
  • 3篇蒸发系统
  • 3篇时间序列
  • 3篇自然循环
  • 3篇换热
  • 3篇CCD
  • 2篇动力学行为
  • 2篇循环流化床
  • 2篇粘度
  • 2篇中药
  • 2篇流化
  • 2篇流化床
  • 2篇流型

机构

  • 20篇天津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作者

  • 20篇刘明言
  • 7篇胡宗定
  • 5篇强爱红
  • 5篇秦秀云
  • 5篇林瑞泰
  • 5篇曹长青
  • 5篇李修伦
  • 4篇姜峰
  • 4篇王一平
  • 3篇唐选平
  • 3篇薛娟萍
  • 2篇杨扬
  • 2篇黄鸿鼎
  • 1篇邹克华
  • 1篇张忠东
  • 1篇宋文立
  • 1篇崔岩
  • 1篇白蕴茹
  • 1篇元英进
  • 1篇李静海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中草药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氯碱工业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 1篇第二届全国传...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年份

  • 4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相流和颗粒流态化技术在制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多相流和多相流态化技术源于化学工程学科系列先进理论,作为交叉学科的成熟技术,在药物制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结合典型的制药过程,分析了在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多相流和颗粒流化现象,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多相流及流态化理论和技术,解决从原料药生产到药物制剂生产诸多环节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多相流和颗粒流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其进一步的相关学术研究可为制药工程的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刘明言杨杨王志刚胡宗定
关键词:流态化技术制药工程颗粒流化学工程学多相流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局部相含率轴径向分布被引量:15
2005年
应用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对小尺寸颗粒玻璃珠(粒径分别为0.48、0.80、1.25 mm)和1.45 mm苯乙烯树脂为固相,空气和水分别为气相和液相的三相流化床的各相局部含率进行了同时测定.在较宽操作条件下,获得了一系列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研究发现:在充分发展段,局部固含率在r/R=0.75~0.85范围内有一个极大值,床层截面平均气含率随表观液速的变化存在一个极小值.在气体分布器区,在距气体分布器轴向一定距离范围内,三相局部含率的径向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分布.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局部气含率径向不对称分布逐渐消失,最终过渡到对称分布,而局部固含率的径向不对称分布消失得不明显.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
关键词:三相流化床
液体粘度对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速度和流型特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实验的三相循环流化床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0.05%、0.20%(mass)CMCS(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实验研究了液体粘度、表观液体速度、表观气体速度、辅助液体速度及颗粒密度对颗粒循环速度的影响。随着液体粘度的增加,颗粒循环速度增加;随着表观液体速度和辅助液体速度增加,颗粒循环速度都增加;随着表观气体速度的增加,颗粒循环速度减小。低密度颗粒系统同高密度颗粒系统相比,低密度颗粒系统能提前从三相传统流型进入三相循环流型。实验还研究了液体粘度对低密度颗粒的起始液体速度和过渡液体速度的影响,为得到三相循环流化床的流型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
关键词:液体粘度流型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进展被引量:14
2003年
简要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工艺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在2 0世纪经历了 5 0年代的Kern法、6 0年代的Bell Delaware法和 70年代的流路分析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应是 2 1世纪的主要设计方法。对目前设计仍然存在的诸如多相流设计、传热强化、流体诱导的振动、防垢和除垢、高粘流体设计、物性数据库的完善、换热器中流动及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刘明言崔岩黄鸿鼎李修伦林瑞泰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流体动力学
汽-液沸腾蒸发系统传热系数时间序列的混沌预测
通过临近点相似的混沌预测法对汽液沸腾蒸发系统的传热系数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对其预测结果分别采用严格意义上误差分析、统计意义上误差分析、功率谱分析及混沌特征参量的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最终证明:利用临近点相似预测法对汽液沸腾...
薛娟萍刘明言强爱红
关键词:传热系数混沌
文献传递
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沸腾流系统固含率CCD测量及研究(英文)
应用开发的电荷耦合器件测试系统(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研究了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沸腾流系统中固含率沿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轴向方向,在加热管内,固含率具有一定波动行为,呈现“S”型分布...
刘明言唐选平姜峰
关键词:CCD自然循环传热
文献传递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浓度和速度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se)测量和图像处理技术,定性和定量研究了热模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浓度和速度的轴、径向分布以及其随热通量、固体颗粒加入量等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热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179.8W穖-2到6624.2W穖-2,固体颗粒的体积分率的变化范围为0.5%到2%。结果表明:在液-固两相区,固体颗粒浓度在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较为均匀;随着热通量的增加,加热管中固体颗粒的浓度逐渐降低,循环管中固体颗粒的浓度逐渐升高,并且两者均随固体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固体颗粒的速度在轴向上较为接近,其在循环管中的速度高于在加热管中的速度,并且两者均随热通量的增加而升高;固体颗粒加入量对其速度有增强和阻碍两方面的作用。
姜峰刘明言李修伦唐选平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蒸发器CCD
三相循环流化床强化传热与防、除垢技术在烧碱蒸发器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4
2002年
介绍了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强化传热与防、除垢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将该技术应用于烧碱溶液蒸发装置中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将其应用于工业规模生产装置的可行性及前景。
刘明言李修伦林瑞泰梁文才邹克华
关键词:三相循环流化床强化传热防垢烧碱蒸发器沸腾换热
气液固三相流自然循环沸腾传热可视化研究
在建立的单管透明膜电加热式气液固三相流自然循环沸腾蒸发装置系统上,分别以水和中药更年安浸取液为液相工质进行了三相流沸腾传热的可视化研究。以水为工质的实验研究表明:气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流动沸腾的形成过程是一不稳定的波动过程;...
刘明言姜峰强爱红李修伦林瑞泰
关键词:沸腾传热自然循环更年安中药
文献传递
粘度对气液固逆流三相湍动床整体及局部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应用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对聚乙烯颗粒(dp4.01 mm,ρs=926 kg.m-3)为固相,水、0.05%(ω)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及0.2%(ω)SCMC水溶液为液相,空气为气相的逆流三相湍动床(ITPT...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
关键词:液体粘度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