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1001-22)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录仓李巍王生荣高静刘润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甘肃联合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牧区
  • 3篇高寒牧区
  • 3篇城乡
  • 2篇一体化
  • 2篇民族
  • 2篇城乡一体
  • 2篇城乡一体化
  • 1篇多样性
  • 1篇畜产
  • 1篇畜产品
  • 1篇畜产品加工
  • 1篇畜产品加工业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畜牧业产业化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生存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承载力

机构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甘肃联合大学

作者

  • 10篇王录仓
  • 7篇李巍
  • 6篇王生荣
  • 2篇高静
  • 1篇李康兴
  • 1篇李得发
  • 1篇俞洋子
  • 1篇俞菲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教育与经济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小尺度的高寒牧区碳排放估算——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碳排放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观碳排放计算,关键涉及到两个环节:一是研究尺度的选择,二是评估参数(即碳排放/吸收系数)的确定。高寒牧区还必须充分考虑牲畜碳排放。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将研究尺度缩小到41个行政村,并采用最新的土地二调数据,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汇、生活和牲畜碳排放进行了系统地测算。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察,合作市总碳排放表征为"碳亏"态势。总碳排放量为24374.82 t/a,其中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为4908.21 t/a,牲畜代谢碳排放量为3703.94 t/a,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量为15762.67 t/a。而碳汇量仅为1949.74 t/a,"碳亏"量为22425.08 t/a。(2)牲畜是高寒牧区呼吸碳排放的主体,其碳排量为3703.94t/a,其中牛是碳排放的主体,其碳排量占90%以上。(3)城乡居民生活碳排量为15762.67t/a,城镇明显高于农村,生存型碳排放强度高于发展型碳排放强度。(4)碳排放局分布势面与碳汇分布局势面基本呈反向分布态势,但总的碳排放格局取决于碳排放而非碳汇,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城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
王录仓高静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城镇化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文章通过构建人地关系状态模型和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关系分析模型,对甘南州人地关系状态演进、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和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从1978年的0.205增大到2010年的0.308,年均增长1.57%,资源环境压力逐年加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甘南州城镇化率与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值相关系数为0.878,说明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下,农牧村对人口城镇化的推力加快。③甘南州城镇化率与城镇生态环境的表征值相关系数为0.59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南州城镇人地关系相对较好,城镇生态环境容量潜力相对较大。④城镇化不仅可以缓解甘南州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而且城镇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改善城市及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据此,提出了集中型、生态型等城镇化策略。
王生荣李巍王录仓
关键词:人地关系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城镇化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王录仓俞菲俞洋子
关键词:斑块分维数多样性
高寒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实现路径——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城乡一体化是以乡补城、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受特殊高寒地理环境和特定多元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甘南州生态地位重要,但环境脆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基质较差;整体经济落后,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和居民点分布具有高度离散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机制和空间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瓶颈作用强烈,城乡一体化联系通道有限;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城乡矛盾突出。因此,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调驱动机制的转型,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
王录仓李巍王生荣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高寒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度测评——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表现出纵向演进的阶段性,又表现出横向发展的地区差别性。因此,科学测评城乡融合度,有利于客观展现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合作市是甘南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其城乡协调的发展态势对全州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合作市2000~2008年间的城乡协调度,结果表明:2000~2008年,城乡经济融合度的指数值从3.09持续扩大到15.58,城乡经济差距逐年拉大;人口融合度指数由0.32逐渐提升到0.42,城镇化进程缓慢;社会融合度由0.70提升到1.46,社会融合度较好,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较低;生活融合度由4.49下降到2.60,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王录仓王生荣李巍
关键词:指标体系
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在总结国内城乡一体化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实际概况,运用客观赋权法构建了一套能反映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统计数据对甘南州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静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基本吻合。根据甘南州的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优化、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措施。
李康兴王录仓李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
高寒牧区村域生态足迹——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高寒牧区是一类特殊的地域,其生态环境本底和压力明显区别于其它地域类型。从自然本底上讲,"高寒"特征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单一、节律缓慢、功能稳定性差,因此,脆弱性强,而修复难度大;从压力上讲,"高寒"又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外界要素的过分介入,导致人口分布的高度离散性和稀疏性,人地矛盾转化为更直观的草畜矛盾。论文结合高寒牧区的特质,对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强调了高寒牧区生态承载力的主控因素———牲畜特征、人口特征、生境特征和地域特征,以甘南州合作市为案例,具体测算和分析了41个行政单元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人口生态足迹和牲畜生态足迹分布格局大致呈反向态势,说明在高寒牧区,人口与牲畜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2)从人口生态足迹和牲畜生态足迹对总生态足迹的贡献度上看,总生态足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牲畜生态足迹,说明牲畜是主控因素。(3)从地均生态承载力分布态势看,低承载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较高的广大牧区,这里生态结构非常单一,主要以高寒草甸草原和沼泽草原生态类型为主,寒冻风化作用异常强烈,生物有效生长期非常短。而高承载区分布在市区周围和南部洮河谷地沿岸,生态系统除草地生态系统外,还有森林生态系统。从而说明人为条件的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自然环境的严酷程度是决定高寒牧区承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4)从生态盈余与赤字的空间分布态势看,赤字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大的纯牧区,超载过牧是生态状况的关键性致因。因此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生态赤字的关键集结于草畜关系上。有鉴于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天然草场的承载能力,建立适宜的草畜平衡关系,将超载的牲畜转移出去;二是科学合理的提高
王录仓高静
关键词:高寒牧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高寒草地畜牧业产业化的障碍与实现路径——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草地畜牧业是合作市的主导产业,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育程度的深刻影响,农牧业经济要素互补性差;畜牧业内部同构性较强,区域分工不明显;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粗放、低质、低效;畜产品加工企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带动性差;普遍缺少各种形式的中介机构和协会,农牧民自组织能力不足;缺少交易市场,要素流动受阻,致使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因此,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农牧业服务体系,实现草地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王录仓李巍王生荣
关键词: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畜产品加工业
游牧民定居视角下的村庄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少数民族游牧民人口聚居区的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藏区游牧民定居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结束牧民游牧历史、减轻政府管理成本、推进牧区走向小康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回溯合作市游牧牧民定居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区位条件14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市41个行政村(3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管辖的2个村民小组)的综合实力进行测算,按照实力大小将全部村庄划分为四级。对比发现,其中城郊村庄实力明显优于周边乡镇,牧区优于半农半牧区;游牧民定居点选择往往选择发展实力和条件较好的村庄;根据合作市游牧民定居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将其村庄的发展类型总结为村改居、发展村、控制村、撤并村四种,并提出了各类村庄发展引导的路径。
李巍王录仓王生荣李得发
高寒牧区中小学整合研究——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学校布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合作市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由于传统游牧经济和深厚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致使人口和居民点具有高度的离散性,导致广大牧区中小学分布极不均匀,城乡之间、乡村之间教育发展差异大,办学条件有限,教师整体素质低。而牧区中小学整合必须密切结合城镇化建设、"异地搬迁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按照"合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思路,分步实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和乡所在地集中。
王录仓李巍王生荣
关键词:牧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