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5014)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5
- 相关作者:丁宁宁成张扬肖德龙束小建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THE ELECTRICAL ENERGY CONVERSION IN THE Z-PINCH IMPLOSION ON THE “QIANG GUANG I” FACILITY
- <正>In the processes of implosion of argon gas-puff and tungsten wire-array z-pinches on the"QIANG GUANG I"faci...
- Cheng Ning~(1) Ning Ding~(1) Rongkun Xu~(2) Bin Kuai~(3) 1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 文献传递
- 电感分布对双层丝阵Z箍缩内爆动力学模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等效电路和零维分析方法,建立了双层丝阵Z箍缩内爆动力学的物理模型.研究了内、外层丝阵电感分布及其变化对双层丝阵内爆动力学模式的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丝阵的初始电感决定了初始电流分配,动态电感变化影响丝阵内爆的动力学过程.提出由于电感的变化可能存在四种不同的双层丝阵内爆动力学模式.针对"强光一号"装置Z箍缩双层丝阵负载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外层等离子体穿透内层先运动到芯的动力学模式,与其他低电流装置在实验上观察到的物理图像一致.
- 丁宁张扬刘全肖德龙束小建宁成
- 关键词:电感动力学模式
- 轴向流对Z箍缩等离子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利用理想磁流体力学(MHD)模型对有轴向流参与的Z箍缩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可压缩平板等离子体模型的色散关系进行了推导,讨论了三种不同等离子体状态下的不稳定性增长率.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的可压缩性对磁瑞利-泰勒/开尔文-亥姆霍兹(MRT/KH)杂化不稳定性有抑制作用,改善了轴向剪切流对长波长扰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轴向流速度分布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峰值相同的不同轴向流,其对不稳定性的抑制效果只依赖于扰动集中区域内速度剪切的大小,与其他位置的速度剪切无关.
- 张扬丁宁
- 关键词:Z箍缩MHD方程
- 铝丝阵Z箍缩辐射产生机理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一维非平衡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研究了铝丝阵内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和辐射产生机理.细致讨论了Z箍缩过程中脉冲功率驱动器电磁能馈入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动能转化为内能以及通过一系列原子过程电子内能转化为X射线辐射的能量转化机理.结合离子布居信息深入分析了Z箍缩过程中的辐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在内爆压缩阶段,电离和激发过程占优,线辐射占据总辐射的绝大部分.在滞止时,离子大都处于裸核离化度,连续谱辐射达到峰值.在滞止附近,线辐射出现两个峰值.在膨胀过程中,光电复合过程优于三体复合,线辐射占总辐射的份额逐渐下降.
- 肖德龙宁成蓝可丁宁
- PTS装置Z箍缩负载设计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介绍了PTS装置丝阵负载设计思路,用简化的薄壳模型(零维)和辐射磁流体力学模型(一维)数值模拟了丝阵Z箍缩内爆过程,给出了PTS丝阵负载设计参数,分析了初步优化结果,确定了优化选择的箍缩常数.经脉冲功率驱动器与负载优化匹配设计,PTS实验平台能够获得100TW量级的X射线功率,最佳插头能量转换效率10%.预计PTS实验平台的X射线输出能力基本达到Saturn装置长脉冲模式放电的水平.结果将为PTS开展Z箍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丁宁张扬宁成束小建肖德龙
- 双层钨丝阵的Z箍缩动力学过程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基于Z箍缩零维模型、丝阵碰撞假设和箍缩动能最大化的优化原则,对美国Sandia实验室Z装置的典型双层钨丝阵负载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它基本上是优化的.在丝阵碰撞假设下,利用一维三温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对其箍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Z箍缩过程的一维时空演化过程,得到了内外层丝阵的运动轨迹和驱动电流在它们之间的转移规律,并将计算得到的宏观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丝阵相互作用的碰撞假设有合理性.
- 宁成丁宁刘全杨震华
- 关键词:Z箍缩
- Z箍缩内爆的MARED程序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研制了一个专用于Z箍缩内爆数值模拟的二维三温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MARED),检验其一维及二维计算功能,表明该程序适用于不同装置条件、不同负载参数的模拟,能够反映Z箍缩内爆的主要特征及规律,物理图像定性合理。结合丝阵Z箍...
- 丁宁邬吉明杨震华符尚武宁成束小建张扬戴自换姚彦忠尹丽孙顺凯
- 文献传递
- “强光一号”装置上部分Z箍缩实验结果的物理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从原子的电离能和维持等离子体所需能量出发,给出了估算任一元素材料,要产生任一壳层的X射线辐射,每个离子(原子)所需要的基本能量和要达到的内爆箍缩速度的方法.对“强光一号”加速器上典型的氪喷气和部分钨丝阵Z箍缩实验的电流和电压波形所蕴涵的丰富物理信息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电感和洛伦兹(Lorentz)力做功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负载参数变化对它们的影响.该电感与基于壳层模型计算出的电感有较大的差异.前者随箍缩开始而缓慢增大,甚至在箍缩到心和飞散后还在增大,最后大致稳定在100nH附近.差异可能是由于壳层模型过于简化和电流电压的测点同负载有一定的距离而造成的.当丝阵直径为8mm时,洛伦兹力做功最大;当丝阵直径相同时,丝数较大时,洛伦兹力做功也较大.同时还对该加速器的喷气和丝阵负载的线质量进行了优化,表明也是直径为8mm的钨丝阵为最佳负载,这同实验的优化结果也一致.
- 宁成丁宁杨震华
- 关键词:Z箍缩X射线辐射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