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作品数:28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董小平石琦周伟陈操肖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大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蛋白
  • 8篇病毒
  • 7篇病例特征
  • 7篇病例特征分析
  • 5篇克雅氏病
  • 4篇朊病毒病
  • 4篇细胞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脑组织
  • 3篇基因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态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状瘤病毒

机构

  • 23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云南省地方病...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大理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江苏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石琦
  • 19篇董小平
  • 10篇陈操
  • 10篇周伟
  • 9篇肖康
  • 8篇张宝云
  • 6篇高晨
  • 5篇王晶
  • 5篇张云智
  • 5篇田婵
  • 4篇韩俊
  • 4篇陈利娜
  • 4篇张晓美
  • 3篇梁华
  • 3篇杨晓东
  • 3篇马月
  • 3篇李丹
  • 3篇王硕
  • 2篇亚红祥
  • 2篇苏正元

传媒

  • 10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病毒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力相关蛋白Drp1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小鼠脑组织中变化的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动力相关蛋白1(Drp1)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p1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的脑组织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亚硝基化水平。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rp1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匀浆中,Drp1总量略有降低。对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Drp1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终末期稍有回升。感染终末期脑组织中亚硝基化水平明显增高。组织免疫荧光显示正常和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Drp1与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Drp1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Drp1总量略有降低,另外亚硝基化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在羊瘙痒病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及翻译后修饰水平出现了变化,在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杨晓东陈利娜马月董小平石琦
中国2010年克-雅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中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rPSc蛋白及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共发现散发型CJD确定诊断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46例,疑似诊断病例25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3例及家族型CJD病例5例(包括R208H、P102L各1例及3例T188K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2岁,男女性别比为1.30∶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57岁,男女性别比为2.14∶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54.9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0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特点。
陈操石琦周伟张宝云高晨田婵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克-雅病
HPV-2E2蛋白(A338V)突变体对E2蛋白DNA结合能力增强的研究
2010年
HPV-2是引起皮肤寻常疣的常见HPV型别,病毒E2蛋白可抑制病毒早期启动子的活性。我们曾经报道来自一例巨大寻常疣患者的HPV-2突变E2蛋白对病毒早期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该E2蛋白在其C末端的DNA结合区域带有A338V的点突变。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了突变E2(A338V)和HPV-2原毒株的羧基端和全长蛋白。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E2蛋白可与带有E2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形成复合物,突变E2蛋白比原毒株E2蛋白的DNA结合能力强。这提示DNA结合能力的增强可能为E2蛋白对病毒启动子活性影响的分子基础,与患者出现罕见巨大寻常疣这一临床表型关联。
潘明明高晨李晓丽巩含实石琦袁育康范桂香董小平
关键词:E2蛋白
T188K突变的10例遗传型克雅病患者的临床及家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自2006年开始克雅病监测网络监测到的10例T188K突变的遗传型克雅病确诊病例进行了临床特征及家族信息的分析。方法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发现了不同克雅病病例PRNP基因T188K的突变,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脑脊液中14-3-3蛋白进行检测,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克雅病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了诊断,对其主要临床特征及家族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自2006年克雅病监测网络开始监测,已有10例T188K突变的遗传型克雅病病例被确诊。这些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8.8岁(40~76岁),其首发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快速进行性痴呆、精神症状、小脑共济失调及走路不稳的症状等。主要的临床症状与散发型克雅病相似,快速进行性痴呆在所有病例中均出现。病例的平均病程为4.5个月。只有1个病例出现典型的周期性脑电图三相波。共有6例病例核磁共振成像(MRI)出现皮层及(或)尾状核异常高信号。脑脊液14-3-3蛋白在10个病例中的8例出现阳性。只有2例病例出现与疾病相关的家族史。结论这些资料说明T188K突变在中国的遗传型克雅病病例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频率,同时这些病例与散发型克雅病有着比较相近的临床表现。
周伟陈操王吉春张晓美董小平石琦
1例慢性HIV-1感染者体内CD4结合位点特异性记忆B细胞分选及抗体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抗原特异性记忆B细胞(Memory B)分选、抗体基因克隆表达和鉴定方法,从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获得HIV-1中和抗体,并进一步探讨获得抗体的特征。方法通过检测血浆中和抗体活性和表位筛选,挑选出1例含有CD4结合位点(CD4bs)特异性抗体的慢性HIV-1感染者。采用一对含有/缺失CD4-bs的探针RSC3/ΔRSC3进行Memory B分选,获得抗体可变区基因后进行抗体的表达纯化,并检验所得抗体的结合能力和中和能力。结果从9×106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中分离得6个特异性Memory B。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3对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配对得到3个抗体,其中有一个抗体具有HIV-1CD4bs结合能力。中和实验表明,这个抗体能中和毒株SF162[50%抑制浓度(IC50=0.89μg/mL]。抗体可变区基因家系分析表明,该抗体属于IGHV1-18家系,重链可变区(VH)自体突变率为12%,低于广谱中和抗体VRC01VH的自体突变率(32%)。结论建立的单克隆特异性Memory B分选方法,可以获得有中和能力的抗体。该平台有希望获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中和抗体,并为开发抗体药物和设计新型免疫原提供技术支持。
李丹王铮任莉梁华洪坤学鞠斌王硕李亚峰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
2011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PrPSc蛋白及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没有发现散发型CJD确定诊断病例,发现临床诊断病例57例,疑似诊断病例15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2例,GSS综合征病例(P102L)1例及遗传型CJD病例5例,包括V203I、E196A、E200K各1例及2例T188K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61岁(43,82),男女性别比例为0.46∶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值为62岁(39,77),男女性别比例为0.88∶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54.9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1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发病特点。
石琦陈操周伟张宝云高晨张瑾田婵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克雅氏病
小鼠朊病毒病脑组织中NO/NOS系统与水孔通道蛋白亚硝基化修饰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研究小鼠朊病毒病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系统与水孔通道蛋白亚硝基化修饰(SNO-AQP1)的相关性。方法以朊病毒毒株139A、ME7感染的小鼠为实验模型,制备不同感染期的脑组织匀浆液,应用NO、NOS测试盒测定朊病毒病小鼠潜伏期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NO含量和NOS活力,并利用免疫印迹法对NOS、水孔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及亚硝基化AQP1(SNOAQP1)等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朊病毒毒株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感染中期(86d,117d、147d)NO含量增加,NOS的活力同时增强;而终末期(177d)NO含量下降,同时NOS活力相对减弱。朊病毒毒株ME7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86d时NO含量急剧增加,NOS活力增强,而在177d终末期时,NO含量降低、NOS活力也减弱。免疫印迹法显示,NOS含量因毒株的不同有一定差异,在139A和ME7感染小鼠的小脑组织中,分别以86d和117d为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其变化趋势与NOS活力变化趋势不一致。139A毒株AQP1蛋白在86d显著升高,之后下降,从117d至终末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E7株所有时间点无变化。但在两种毒株感染的小鼠小脑组织中,SNO-AQP1含量的变化规律均是在感染中期(86d、117d、147d)升高,终末期降低。结论小鼠朊病毒病脑组织中SNO-AQP1水平受NO/NOS系统中NOS活性影响而与NOS含量无关。
陈利娜肖康杨晓东杨慧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病
中国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及家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2006年以来克雅病监测网络监测到的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克雅病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诊断,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家族史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FFI主要临床症状为失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肌阵挛。自2006年克雅病监测网络开始监测,迄今已确诊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8岁(19~55岁),首发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睡眠节律的改变、视觉改变、头晕以及厌食。睡眠节律的改变出现在所有的病例中并且持续整个病程。患者也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记忆力丧失、运动障碍、肌阵挛及高血压症状。平均病程9.5个月。脑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没有显示特殊的异常,脑脊液14-3-3蛋白在8个检测病例中有5例阳性。8例病例出现与疾病相关的家族史。病理检测发现丘脑部位出现明显的神经元损伤。结论中国的FFI病例与高加索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与其他遗传型克雅病比较,D178N突变的FFI病例在中国具有相对较高的出现频率。
石琦陈操高晨田婵周伟张宝云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克雅病
2016年中国克–雅病监测网络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2016年中国克–雅病(CJD)监测网络中12个省份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 2016年共监测CJD病例449例,其中散发型临床诊断病例159例(35.41%),疑似诊断病例19例(4.23%),遗传型病例15例(3.34%),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5例(1.11%),格斯特曼综合征(GSS)3例(0.67%),以及R148H基因携带者1例(0.22%)。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1(18~87)岁,男女性别比为1.13∶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9(39~77)岁,男女性别比为2.60∶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3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对429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其中420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421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6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发病特点。
肖康周伟王园王晶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克-雅病磁共振成像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53表达、突变及72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53表达、突变,72位氨基酸多态性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在该研究中收集了64份石蜡包埋的病理标本,用PCR的方法对p53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p53蛋白进行检测,并且应用功能分析软件对突变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53的突变与72位密码子多态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结果在64例临床诊断的喉癌病例中,通过PCR及测序的方法发现在p53基因高变区内22例病例具有30个突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20例病例出现阳性改变。通过功能预测发现,大部分突变后的p53蛋白均丧失了其功能,只有4个突变点没有影响功能。72位密码子为精氨酸组的病例年龄(60岁)比脯氨酸组的病例年龄(55岁)偏大,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喉癌病例中p53基因的突变是常见的现象,是喉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魏炜肖康张宝云张乃嵩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鳞状细胞蛋白质P53多态现象乳头状瘤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