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98679)
- 作品数:6 被引量:138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海杰谭玉珍周明华吴祖成汪大翚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残肾模型微血管的影响被引量:2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大鼠残肾模型中血管紧张素Ⅱ与肾脏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或生理盐水治疗大鼠残肾模型12周,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血压、BUN和Scr;评估病理切片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浸润肾组织巨噬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增生内皮细胞数。结果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可显著减少残肾模型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P<0.05),但缬沙坦组尿蛋白显著少于氨氯地平组(P<0.05)。残肾模型肾小球毛细血管指数(GCI)和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PCI)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均显著增加肾小球和肾间质毛细血管数目(P<0.05),而缬沙坦组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P<0.05)。缬沙坦或氨氯地平组肾小球和肾间质增生内皮细胞数分别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缬沙坦组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 缬沙坦能改善大鼠残肾模型新生血管形成和增加毛细血管密度,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直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升高血压间接加速毛细血管毁损而加重肾缺血和肾损害。
- 杨念生武庆庆黄越芳姜宗培张锐梁英杰余学清叶任高
- 关键词:微血管肾小球硬化
- 淋巴管新生及其在相关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23
- 2007年
- 淋巴管在维持体内微环境衡定、免疫反应和肿瘤淋巴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与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构成管腔,形成新的淋巴管。近年来发现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特异表达Prox-1、podoplanin、VEGFR-3和LYVE-1等,这些因子和受体调控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或VEGF-D/VEGFR-3信号途径在淋巴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C、VEGF-D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有望治疗淋巴管新生障碍性疾病以及抗移植后免疫排斥和抗肿瘤淋巴管转移。本文主要综述了胚胎发育、先天性淋巴水肿、炎性病变和肿瘤等状态下淋巴管新生的变化及其机制、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的过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受体对于淋巴管新生的调控作用。
- 王海杰谭玉珍
- 关键词: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管
- 不同电催化工艺下苯酚的降解特性被引量:44
- 2003年
- 比较了苯酚在电催化阳极氧化(AE)、阴阳两极协同降解(ACE)及亚铁离子存在下阴阳两极协同催化降解(FeACE)3种工艺下的降解及产物变化。在电流0.25 A下处理2 h,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在AE下仅30%,在ACE下为60%,而在FeACE下高达90%。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醌、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和草酸等。在FeACE工艺下,中间产物还有甲酸.最终产物为CO_2。FeACE不仅提高了COD的去除速率,而且还有助于有毒中间产物的迅速消除,并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因而在环境保护中更具有应用前景。采用水杨酸作捕获剂证实了3种电催化工艺降解有机物的羟基自由基作用机理,其进攻苯环的活性顺序为:对位>邻位>间位,根据产物变化提出了苯酚降解路径。
- 周明华吴祖成汪大翚
- 关键词:苯酚降解特性降解机理有机污染物
- 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期一氧化氮合酶的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供体特异性输血 (DST)预处理后大鼠同种肝移植物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动力学变化。方法 观察同基因肝移植 (Ⅰ组 )、同种肝移植 (Ⅱ组 )、DST预处理的同种肝移植 (Ⅲ组 )术后NOS的表型及亚硝酸盐 /硝酸盐、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Ⅱ组血中亚硝酸盐 /硝酸盐、INF γ、TNF α浓度明显增高。免疫组化显示 ,Ⅱ组移植物中macNOS+ 及ED1+ 、ED2 + 细胞数明显增多。Northernblot分析 ,Ⅲ组移植物中IL 10和TGF ΒmRNA呈高水平表达 ;Ⅱ组移植物的iNOS和IL 12mRN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DST预处理的移植物处于免疫无应答状态 ,NOS被抑制与TH2 及TH3 类细胞因子高表达有关。
- 梁健刘利民刘永锋刘树荣崔宏邰春泉王庆伟何三光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肝移植排斥反应供体特异性输血NOS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克隆培养及其向心肌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23
- 2003年
- 目的 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的单细胞克隆,筛选具有心肌特异性分化潜能的c-kit+MMSC克隆,进行体外心肌诱导分化研究。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骨髓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单克隆培养。通过c-kit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和RT-PCR检测,筛选出向心肌特异性分化的MMSC克隆。然后用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RT-PCR检测诱导前后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骨髓中含有多种MMSC克隆,以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成纤维细胞样克隆数目最多。较大的成纤维细胞样克隆和扁平多角形细胞克隆均表达c-kit。用5-氮杂胞苷诱导后,表达Nkx2.5的c-kit+MMSC克隆的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诱导后2周,细胞变为短柱状,且平行排列;第3周,相邻细胞间形成明显的细胞连接;第4周,由多个细胞相互连接形成肌管样结构,并可观察到肌管的自发性搏动。心室肌特异性肌球蛋白轻链(MLC-2v)mRNA从第3周开始明显表达。结论 骨髓中含有多种干细胞克隆。筛选具有心肌特异性分化潜能的MMSC克隆并构建心肌干细胞库,将为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想的干细胞来源。
- 孙丽莉谭玉珍王海杰贺其志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克隆心肌分化
- 细胞外基质对体外淋巴管新生的作用被引量:2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对淋巴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 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中和Matrigel基膜基质凝胶上培养狗胸导管内皮细胞 ,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的形态 ,透射电镜下观察淋巴管样结构 ,用图像分析仪对管状结构作定量分析。 结果 淋巴管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上生长成单层 ,但未见管状结构形成。在细胞上面覆盖上层凝胶后 ,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变化 ,形成管状结构。肝素组的管状结构比对照组多 ,而肝素加bFGF组的管状结构比肝素组和bFGF组多。在Matrigel基膜基质凝胶上培养的内皮细胞向凝胶上层迁移 ,形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较细 ,细胞较长。管状结构呈明显的牵拉状态。透射电镜下 ,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具有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 结论 狗胸导管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和Matrigel基膜基质凝胶中形成毛细淋巴管样结构。细胞外基质对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迁移和淋巴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
- 谭玉珍王海杰
- 关键词:内皮细胞淋巴管细胞外基质淋巴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