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820133)

作品数:31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姚百慧聂文娟徐蓝史桂芳滕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冷战
  • 6篇外交
  • 6篇建交
  • 5篇中法建交
  • 5篇世界大战
  • 4篇中法关系
  • 3篇战争
  • 3篇中国外交
  • 2篇第二次世界大...
  • 2篇第一次世界大...
  • 2篇杜鲁门
  • 2篇杜鲁门政府
  • 2篇正常化
  • 2篇首脑
  • 2篇冷战史
  • 2篇抗日
  • 2篇抗日战争
  • 2篇会谈
  • 2篇交涉
  • 2篇法西斯

机构

  • 16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外交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姚百慧
  • 3篇徐蓝
  • 3篇聂文娟
  • 3篇史桂芳
  • 2篇崔丕
  • 2篇梁占军
  • 2篇滕帅
  • 1篇赵学功
  • 1篇鞠维伟
  • 1篇韩长青
  • 1篇耿志
  • 1篇张华
  • 1篇刘东明

传媒

  • 6篇近现代国际关...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当代中国史研...
  • 3篇世界历史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2篇历史教学问题
  • 2篇当代亚太
  • 2篇冷战国际史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国际关系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中国是亚洲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二战以及作为这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历史转折点的重大意义。二战胜利七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研究领域也相当广阔。限于篇幅,笔者仅对中国大陆学术界有关二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予以介绍,粗浅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徐蓝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抗日战争正义战争日本法西斯历史转折点反法西斯
东盟对华的身份定位与战略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经历和目标利益的不同,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意图判断以及影响分析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学界和政界从不同的维度强调了东盟对华的身份定位,如朋友身份论、敌人身份论和身份不确定论,其战略选择分别对应顺从合作论、对抗制衡论以及两面下注策略。文章摒弃了朋友或敌人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思维,并力图打破不确定论对身份问题的悬置,从另外一种理论视角考察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身份定位与战略选择问题。邻居大国的身份定位是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部分,在更深层上影响到东盟对华的战略设计,包括"安全距离"是邻居大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多边接触"是邻居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而"规范引导"则是邻居大国外交的最高目标。
聂文娟
并非完败:中法建交与台美交涉被引量:2
2015年
围绕中法建交问题,台湾当局积极展开了对美交涉,其目标有三:一是尽力联合美国向法国施压,要求法国不承认或拖延承认北京;二是让美国协助台北进一步拓展“外交”舞台,阻挠其他国家跟随法国;三是坚决同美国的“两个中国”设想做斗争。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台湾在对美交涉时采取了灵活的斗争手段,也提出了不乏精彩的“外交”动议。台湾虽未能阻止中法建交,但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第二、三重目标,其对关交涉“外交”并非完全失败。
姚百慧
关键词:中法建交美台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一战起源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重点对近年国内学界翻译引进的、在西方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中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厘清相关的理论构建的源流和研究范式;对不同理论关于一战起源的主要观点加以概括和评介,以期为史学界深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供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层面的借鉴和启示。
梁占军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理论战争理论战争原因
从公使到大使:中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被引量:1
2016年
面对中国的变革,瑞士于1950年1月承认新中国。经过四次建交谈判,两国于9月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瑞把各自驻对方的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瑞士对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综合考虑,对中国形势的客观评估以及中立外交的传统等,是瑞士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原因。中瑞建交,不仅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也拓宽了各自的外交舞台。
姚百慧
英国政府参与解决第一次台海危机的政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英国政府参与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倡议的美国、英国和新西兰三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危机的联合行动.然而,英美双方在联合行动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政策立场的分歧和争论,多次造成联合行动暂停以便协调各方的立场,这些争议体现了英美两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在联合行动的整个过程中,英国政府的政策立场对于行动的节奏和走向以及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有着不应忽视的重要影响.
耿志
关键词:英美关系第一次台海危机
1958年杜勒斯—戴高乐会谈与美法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掌法国政权。美国虽然欢迎戴高乐上台,但对戴高乐将采取何种政策并不确定。为了解戴高乐政府的外交政策,为发展美法友好关系打下基础,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当年7月4—6日访问巴黎。杜勒斯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种分歧是由美、法战略地位的差异以及美国内政外交的情况所决定的。此次会谈不仅坚定了戴高乐走独立外交道路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在欧洲部署核武器的策略,从而成为美、法矛盾向尖锐化发展的重要起点。
姚百慧
关键词:美法关系杜勒斯核武器北约
从日本外务省解密档案看中日关系发展中的“求同存异”被引量:2
2011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政策,旨在通过发展中日民间外交促使日本政府改变敌视中国的态度,建立两国正常的外交关系。中日民间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初达到了准官方水平,为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无论是与日本在野党党首的会谈中,还是与田中首相等日本政府官员的正式谈判中,始终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不拘泥于一般的惯例,在领土主权、国家利益、战争认识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妥协,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又尽可能照顾日本的国情、体谅日本政府的困难,实现了亚洲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友好。
史桂芳
关键词:首脑会谈《中日联合声明》台湾问题邦交正常化
中国对法政策调整与富尔一九六三年中国之行被引量:7
2014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调整了外交总战略,从"一边倒"、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美帝逐步转变为同时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并相应地提出了"第二中间地带"理论。为了在"第二中间地带"取得突破,中国积极发展对法关系,把邀请法国前总理富尔访华作为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外交战略、对法政策的调整,中法在反对"两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富尔的能言善辩和中方的形式让步,保证了1963年富尔访华的最终成功。
姚百慧
关键词:中国外交中法关系中法建交第二中间地带富尔
试论20世纪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是围绕中国的逐步崛起与发展而演变的。巴黎和会是中国新外交的第一个舞台,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中国、日本和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关系结构发生了渐进而重要的变化。抗日战争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开罗会议为标志,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恢复和国际保证,中国也成长为一个政治大国,积极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并为国际秩序注入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今天,在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美中日三国,应该成为推动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正能量。
徐蓝
关键词:国际秩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