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C024)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林淑华牛晓敏邱大发任志娟郭子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移植物抗宿主病18例防治及效果分析
- 2008年
- 选取2004-01/2007-01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例患者,亲缘供者HLA全相合8例,亲缘供者HLA1个A/B/DR位点不合9例,无关供者HLA全相合1例。根据HLA配型情况而采取以低剂量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为基础的不同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方法,治疗用甲基强的松龙作为一线方案,若效果差需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作为二线方案或挽救方案。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甲基强的松龙+环孢素为基本治疗方案。18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移植成功,其中12例患者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6.7%),6例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HLA-A、B、DR位点全相合者发生Ⅱ~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为11.1%。而HLA上述位点不全相合发生Ⅱ~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为55.6%。7例患者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8.9%)。12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治疗后10例临床缓解,2例未缓解并死亡;7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治疗后6例临床缓解,1例无效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疾病复发。根据HLA配型不同采用相应的防治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
- 邱大发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林淑华古滔华任志娟牛晓敏黎伟超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人类白细胞抗原
- 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被引量:6
- 2009年
- 背景: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还能调节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功能。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对象: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06-08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5例作为常规治疗组,2006-09/2008-1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6例作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美司钠、水化、碱化尿液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其基础上,在应用环磷酰胺前24h开始向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环磷酰胺停用3d后拔除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后排空膀胱,然后向300μ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加入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5mL注入膀胱,保留60-120min。主要观察指标: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及其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39,P〈0.05),出血性膀胱炎平均持续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3.97,P〈0.05;t=3.13,P〈0.05),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04,P〈0.05)。出血性膀胱炎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关(r=0.76)。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患者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泌尿系统感�
- 牛晓敏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邱大发林淑华任志娟黎伟超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出血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