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200264)
-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鲍秋影匡静之艾坤张泓李景兴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型)大鼠膀胱组织中B淋巴细胞蛋白-2(bcl-2)及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电针穴位组、电针对照点组分别施以每日1次治疗,治疗7次后取膀胱组织行Elisa法检测bcl-2及bax在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膀胱逼尿肌组织中,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及bax表达均较空白组高(P<0.01),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bcl-2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bax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且电针穴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点组(P<0.01)。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提高骶髓损伤后NB大鼠膀胱组织中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抑制bax的表达以部分抑制膀胱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受损膀胱逼尿肌组织。
- 鲍秋影张泓艾坤张雨辰匡静之李景兴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电针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疗与机制的研究探讨被引量:27
- 2013年
- 神经源性膀胱(NB)是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CI)后常见及严重的合并症。目前,泌尿系并发症仍是我国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治疗NB对减少SCI患者泌尿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电刺激治疗、磁刺激疗法以及康复训练(导尿术、加压排尿和扳机点排尿),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疗效也十分肯定。本文就SCI后NB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 匡静之张泓李景兴鲍秋影林修平艾坤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 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容量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背景:骶段的脊髓和腰椎病变导致脊髓损伤使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损或其周围神经(副交感和体神经)病变引起逼尿肌无反射,会导致尿潴留,进而导致膀胱组织细胞形态学也发生了病理性变化。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对骶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制备骶髓损伤模型后随机摸球法均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针刺,穴位组取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对照点组取非穴对照点,针刺后加电针,均治疗20 min。且所有大鼠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22天行膀胱容量检测,治疗结束后取膀胱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电针穴位组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较对照点组疗效更明显(P<0.05),穴位组膀胱容量差值(d值)较对照点组差异更明显(P<0.05)。②电针穴位组膀胱组织形态学较模型组及对照点组有明显改善。说明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有效降低骶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并使受损的膀胱组织细胞得到一定程度修复。
- 李景兴张泓艾坤张雨辰匡静之鲍秋影
- 关键词:膀胱容量逼尿肌神经反射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探讨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总结近10年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近10年国内外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9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取经络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所选主穴以关元、中极、次、三阴交为最多。结论:以局部解剖结构以及排尿反射神经传导路径为基础采用循经取穴、取用"特定穴"及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SCI后尿潴留的规律和特点。
- 李景兴张泓匡静之鲍秋影林修平张雨辰艾坤
- 关键词:针灸脊髓损伤选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