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08040106839)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7H指数:9
- 相关作者:杨科谢广祥马念杰李英明常聚才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基于在复杂性质围岩的巷道中,U型钢可缩支架的承载与围岩的作用无法有机的结合的这一情况,对U型钢支架失稳机理进行了阐述,并研究分析了壁后充填技术的科学性,表明使用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可有效改善支架与围岩的关系,使U型钢均匀承载,充分发挥U型钢的支护性能。工程应用效果表明,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的实际效果较理想。
- 罗勇
- 关键词: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软岩巷道
- 产学研结合 建设创新型综合实验室被引量:18
- 2010年
- 针对我校采矿工程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质量工程和产学研基地建设,统筹发展,产学研结合,探索并实践了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实验室建设途径,充分发挥其职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发展。
- 杨科华心祝孟祥瑞涂敏余忠林
-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型实验室
- 采场围岩宏观应力壳演化特征被引量:17
- 2010年
- 基于综放采场围岩宏观应力壳的发现及其力学特征的分析,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计算机数值模拟(FLAC3D)综合方法开展留窄煤柱非对称综放开采采场围岩应力壳壳基、壳体应力演化特征、演化形态及演化参数间的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壳演化是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动高应力在围岩空间的动态平衡过程,其演化形态随工作面推进根据采场结构发生变化,非对称开采条件应力壳演化分为旧壳扩展阶段、新壳形成-壳基上提阶段及新旧壳贯通趋于相对稳定3个阶段,应力壳在覆岩空间中的演化形态近似呈半空间椭球壳,揭示应力壳应力演化及其形态特征。研究为采场围岩控制、巷道布置及其围岩控制、瓦斯抽采、安全高效开采等提供理论依据。
- 谢广祥杨科
- 关键词:采矿工程综放
- 基于煤帮变形的玻璃钢锚杆失效机理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为了解决玻璃钢锚杆在煤巷支护中的失效问题,促进这种新型支护材料推广应用,开展了玻璃钢锚杆的失效机理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方法研究了煤帮变形特征,采用特制拉拔试验装置对玻璃钢锚杆进行拉伸试验,研究了玻璃钢锚杆延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巷道煤帮具有大变形特征,煤帮深2 m范围内锚固体的拉应变为1.8%;玻璃钢锚杆延伸性能差,实测锚杆延伸率为1.25%。揭示了玻璃钢锚杆失效机理:回采巷道煤帮具有不可抗拒的大变形特征,由于延伸率较低的玻璃钢锚杆不能适应煤帮的变形,从而导致支护失效。
- 李英明马念杰杨科
- 关键词:玻璃钢锚杆
- 应力壳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
- 针对地下开采采动应力和采动裂隙演化的复杂性、非线性、动态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本文以采场大范围三维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采场应力壳和采动裂隙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
- 杨科谢广祥
- 关键词:采动裂隙
- 文献传递
- 新型玻璃钢锚杆及其在煤帮支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介绍了新型玻璃钢锚杆的结构特点和抗扭性能,同时对玻璃钢锚杆的尾部正常受力和偏心载荷受力两种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给出了新型玻璃钢锚杆在神东煤炭公司保德煤矿88301工作面的应用实例。
- 李英明石建军马念杰杨科
- 关键词:玻璃钢锚杆偏心载荷
- 玻璃钢锚杆受偏心载荷作用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玻璃钢锚杆作为煤帮支护的理想材料,由于施工等原因经常受到偏心载荷作用,理论分析表明偏心载荷作用是煤帮锚杆极为不利的受力状态。本文首次采用试验的方法,模拟了玻璃钢锚杆受偏心载荷作用,设计了偏心载荷实验,与正常受力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玻璃钢锚杆尾部受偏心载荷作用,其最大抗拉拔力及延伸性能都大幅度降低。
- 李英明马念杰杨科
- 关键词:玻璃钢锚杆偏心载荷
- 深部长壁开采采动应力壳演化模型构建与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结合走向长壁开采特点及深部开采采动应力壳演化和采动裂隙发育特征,构建了采动应力壳演化的三维分析模型,引入移动坐标系统和椭球面方程,获得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首采工作面和护巷煤柱宽度影响下采动应力壳演化形态方程和采动裂隙发育范围。基于影响采动应力壳演化和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因素分析,获得了采动应力壳壳体演化形态方程和采动裂隙发育各参量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采动应力壳演化最易在煤柱侧壳基、壳肩或壳顶发生失稳,其演化失稳模式主要有压缩失稳模式、拉伸失稳模式、剪切失稳模式和复合失稳模式,整体揭示了采动应力壳演化特征及其与采动裂隙发育的动态效应。
- 杨科谢广祥
- 关键词:走向长壁开采采动裂隙
- 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的采厚效应被引量:63
- 2008年
- 基于长壁工作面非对称布置特点,以谢桥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综合方法,研究不同采厚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的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采厚覆岩垮落角变化不大,随工作面推进覆岩采动裂隙表现为"∩"型高帽状、前低后高驼峰状、前后基本持平驼峰状、前高后低的驼峰状4阶段演化特征,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呈梯级跃升并逐渐趋于稳定,工作面围岩采动裂隙发育具有非对称性,工作面上部塑性区范围大于工作面中、下部;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工作面前方塑性区宽度、走向工作面后方围岩塑性区边界与采空区方向的夹角和倾向下山方向围岩塑性区边界与煤层夹角与一次采厚呈非线性正比,采动裂隙发育高度与一次采厚的比值和走向工作面前方围岩塑性区边界与推进方向的夹角与一次采厚成非线性反比,整体揭示了一次采厚变化对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影响的采厚效应.
- 杨科谢广祥
- 关键词:采动裂隙综放开采
- 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09年
- 基于非对称综放开采布置特点,以谢桥煤矿1151(3)综放工作面地质及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呈梯级跃升并趋于稳定,其演化具有"∩"形高帽状、前低后高驼峰状、前后基本持平驼峰状、前高后低驼峰状等4阶段特征,非对称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呈非对称性,揭示出非对称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规律及其演化特征。该研究可为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瓦斯抽放、安全高效开采等提供理论依据。
- 杨科谢广祥
- 关键词:综放开采采动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