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100365)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国萍许玫英岑英华陈绵才孔祥义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与环境污染物转化相关的细菌厌氧呼吸研究动态被引量:3
- 2006年
- 基于细菌呼吸理论为基础的环境有毒物质降解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呼吸是自然界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厌氧条件下,细菌利用环境中多种有毒物质作为呼吸链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在有毒物质被还原甚至降解的同时实现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形成跨膜的质子浓度电势梯度,进而转化为其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细菌以环境有毒物质为电子受体的厌氧呼吸不断被发现,这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有毒物质的降解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重要的环境学意义,对于提高对地球表面有毒物质污染生物修复策略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洪义国郭俊许志诚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细菌
- 异化Fe(Ⅲ)还原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细菌的异化Fe(Ⅲ)还原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综述了异化Fe(Ⅲ)还原细菌与多种代谢反应相耦联的Fe(Ⅲ)还原过程、还原不溶性Fe(Ⅲ)氧化物的机制,及其与Fe(Ⅲ)还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许玫英郭俊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环境污染治理
- 染料废水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与希瓦氏菌对染料的脱色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用浓度为100mg/L的偶氮染料废水对水稻进行灌溉,探讨染料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在染料灌溉下,水稻的株高、穗长、穗重、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都比常规灌溉下的低,经SAS软件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偶氮染料废水污染后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对其中的处理接入脱色希瓦氏菌,发现该菌能够明显提高脱色效果,而且在有Fe3+的存在下,脱色率更高,同时在水稻生境下其能够正常存活、生长和繁殖。
- 孔祥义陈绵才许玫英郭安平孙国萍
- 关键词:水稻性状微生物脱色
- 脱色希瓦氏菌S12的铁还原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从印染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染料脱色功能的希瓦氏菌脱色新种。该菌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Fe3+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获得能量,支持细胞生长。在pH8.0,温度30℃,柠檬酸铁800mg/L,乳酸钠2g/L,酵母抽提物0.5g/L的条件下,培养8h的过程中,菌体细胞量的增长完全与Fe3+的还原发展趋向一致。同时考察了碳氮源、乳酸钠、酵母抽提物、pH值和温度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生长和铁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以LB为最好,以葡萄糖和乳酸钠为碳源时对铁还原有利。在酵母抽提物浓度4g/L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随着酵母抽提物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乳酸钠为6g/L时,S12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达到最佳。柠檬酸铁浓度为800mg/L时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最高。在起始pH6~8的范围内,菌株S12的生长随着pH升高而升高,这也是菌株S12进行铁还原的最佳pH范围。菌株S12在温度范围20℃-40℃内均可生长和进行铁还原,而以30℃时最佳。
- 孔祥义许玫英陈绵才钟小燕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铁还原
-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脱色希瓦氏菌S12的产电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为了确定脱色希瓦氏菌S12的电化学活性,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ograms,CV)对厌氧培养的菌株S12进行曲线扫描,所得曲线表明S12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可以用来进行产电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子供体和供体浓度对菌株S12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0mmol/L的不同有机酸(甲酸钠、乳酸钠和丙酮酸钠)分别作为电子供体时,乳酸钠产电量最大,其最大功率密度Pmax为21.93mW/m2,增加乳酸钠的浓度,菌株S12的产电量也相应增加,当乳酸钠的浓度为20mmol/L时,所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达55.72mW/m2。
- 李登兰许玫英孙国萍
- 关键词:电化学活性产电电子供体功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