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06013124B) 作品数:13 被引量:49 H指数:5 相关作者: 凌斌 周颖 冯定庆 李彩荣 高宗侠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石(IL-6)与IL-6受体(IL-6R)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20例,对于子宫肌瘤和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L-6的表达;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IL-SR的表达。结果IL-6蛋白和mRNA在正常子宫平滑肌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瘤[(0.7996±0.0359)比(0.6904±0.0414)和(0.0470±0.0071)比(0.0283±0.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L-6R蛋白和mRNA表达在肌瘤与平滑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05±0.0520)比(0.6904±0.0532)和(0.6644±0.0537)比(0.6465±0.0501),P均〉0.05)]。结论子宫肌瘤局部IL-6低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肌瘤的发病,而IL-6R未参与子宫肌瘤发病。 李彩荣 冯定庆 周颖 凌斌关键词:子宫肌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受体 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1年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进行早期筛查,对子宫颈癌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筛查方法巴氏涂片、肉眼观察,以及如今发展的液基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等都属于无创检查。有创检查包括子宫颈活检、锥切等病理检查。在此就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陈雨 凌斌关键词:子宫颈癌 早期筛查 人类乳头瘤病毒 细胞学 阴道镜 GRIM-19表达与人子宫颈癌移植瘤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2011年 目的通过裸鼠体内实验探讨GRIM-19基因对子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eLa/Control、He-La/GRIM-19接种到裸鼠皮下7周,利用Tunel实验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53及pu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RIM-19高表达的移植瘤细胞生长减慢、凋亡增多,p53及其下游基因puma表达增加。结论 GRIM-19可能通过上调p53蛋白的表达促进子宫颈癌细胞的凋亡。 程勇 凌斌关键词:GRIM-19 转染 子宫肿瘤 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旁盆腔组织中HPV-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FQ-PCR检测宫颈癌旁盆腔组织中HPV-DNA对预测早期宫颈癌微小转移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方法,检测31例Ia-IIb期宫颈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其癌旁组织(阴道切缘、宫旁切缘、盆腔淋巴结)中的HPV亚型和DNA拷贝数,并与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31例癌旁组织HPV-DNA总检出率为58.1%,其中病理检测发生癌旁转移的7例患者均检测到HPV-DNA。宫颈原发灶、组织病理学阳性和阴性的癌旁组织HPV-DNA拷贝数分别为106.75±0.72,105.70±0.87和103.70±1.22,且它们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癌旁组织检出HPV早于组织病理学发现转移,检测癌旁组织中HPV对早期微小转移具有提示意义,有助于发现组织病理学不易发现的早期隐匿性转移。 高宗侠 凌斌 周颖 吴大保 肖敏 程志祥 高婷 沈国栋关键词:人乳头瘤状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转移 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7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7例浸润性子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8%、52.0%、71.4%及92.5%。hTERC基因表达子宫颈癌组与CIN各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INⅡ∽Ⅲ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TERC基因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TERC基因检测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彭玉池 凌斌 凌斌关键词:HTERC基因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和PCR-ELISA方法检测61例Ia^IIb期宫颈癌组织和盆腔淋巴结HPV载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并与常规病理结果比较。同时取15例良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结作为阴性对照组;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各种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阳性率(P<0.01),对照组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均为阴性。常规病理阳性的淋巴结HPV16/18拷贝数和端粒酶活性高于病理阴性的淋巴结,但低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1)。临床分期晚和癌灶浸润深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与常规病理相比,采用FQ-PCR和PCR-ELISA技术检测HPV和端粒酶活性表达能显著提高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高宗侠 凌斌 赵卫东 周颖 冯定庆 雷蕾关键词: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端粒酶 淋巴结 微转移 人乳头瘤病毒、端粒酶、染色体异常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07年 高宗侠 凌斌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端粒酶激活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改变 宫颈上皮 染料木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体内外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细胞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分析(MTT)、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体内外GEN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体外实验:GEN浓度为0—25μmol/L时,对HEC-1B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P〈0.05),随着GEN浓度升高至50μmol/L时,对HEC.1B细胞则呈现抑制作用,当GEN浓度为100μmol/L时,则显示了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率达到55%。体内实验:人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经100μmol/L染料木素处理后体内平均瘤质量明显减小(P〈0.05),抑瘤率可达39%,且处理后肿瘤组织微血管数量减少,部分区域坏死明显。结论染料木素能够明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及其移植瘤的生长,其机理可能为通过和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减轻雌激素促细胞增殖作用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导致肿瘤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沈国栋 凌斌 周颖 冯定庆 程志祥 陈峥峥 姚凤球 高婷 石永云 王梅梅关键词:染料木黄酮 细胞系 雌激素替代疗法 STAT3及下游基因CyclinD1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STAT3及其下游基因CyclinD1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子宫肌瘤和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STAT3及其下游基因CyclinD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肌瘤和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磷酸化STAT3的表达。结果:STAT3mRNA在子宫肌瘤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子宫平滑肌组织,P<0.01;CyclinD1mRNA在子宫肌瘤的表达也相应升高。磷酸化STAT3在子宫肌瘤和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7.8%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STAT3及CyclinD1表达增高,STAT3和CyclinD1在子宫肌瘤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 李彩荣 冯定庆 周颖 李敏 凌斌关键词:STAT3 CYCLIND1 子宫肌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条件培养液对小鼠MII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获取MSC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MSC,CM)。通过促排技术获取小鼠MII卵母细胞,分别采用CM、7%乙醇、IVF方法激活,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原核形成及囊胚形成率。在CM激活后不同时间点,利用α/β-tubulin抗体标记纺锤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胞松弛素B(CB)存在时纺锤体的运动变化。结果 CM可以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激活率达到95.4%,囊胚形成率为62%,与7%乙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IVF组(95.4%vs.100%;62%vs.88%,P<0.01)。CB可以抑制纺锤体的旋转,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促进二倍体孤雌胚形成,提高囊胚形成率(62%vs.9%,P<0.01)。结论 CM能有效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并促进孤雌发育。 冯定庆 周颖 李彩荣 高婷 凌斌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细胞松弛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