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WT2011004)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0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维国范丹薛景许艳周闯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渐近于Hermite多项式的双正交系统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利用渐近于Gauss函数的函数类?,给出渐近于Hermite正交多项式的一类Appell多项式的构造方法,使得该序列与?的n阶导数之间构成了一组双正交系统.利用此结果,本文得到多种正交多项式和组合多项式的渐近性质.特别地,由N阶B样条所生成的Appell多项式序列恰为N阶Bernoulli多项式.从而,Bernoulli多项式与B样条的导函数之间构成了一组双正交系统,且标准化之后的Bernoulli多项式的渐近形式为Hermite多项式.由二项分布所生成的Appell序列为Euler多项式,从而,Euler多项式与二项分布的导函数之间构成一组双正交系统,且标准化之后的Euler多项式渐近于Hermite多项式.本文给出Appell序列的生成函数满足的尺度方程的充要条件,给出渐近于Hermite多项式的函数列的判定定理.应用该定理,验证广义Buchholz多项式、广义Laguerre多项式和广义Ultraspherical(Gegenbauer)多项式渐近于Hermite多项式的性质,从而验证超几何多项式的Askey格式的成立.
- 许艳
- 关键词:HERMITE多项式B样条BERNOULLI多项式
-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PDA分解法被引量:40
- 2013年
-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 范丹
-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 城镇居民就业性别差异的分解及区域比较被引量:15
- 2014年
- 本文基于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城镇居民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男性和女性就业差异大部分是由可观测特征差异无法解释的,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着明显的就业性别歧视;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就业的性别差异有明显不同,但就业的性别歧视程度却无明显差异,就业歧视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联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设计和实施消除歧视的公共政策时,除要关注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外,更应该关注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 王维国周闯
- 关键词:歧视
- 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被引量:70
- 2012年
-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呈现"U"型趋势;技术效应对中部,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产权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全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中、西部的贡献比例较大。
- 王维国范丹
-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非期望产出
-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及波特假说的再检验被引量:13
- 2013年
-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东北-中-西依次递减的演变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规制成本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全国及四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支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中部区域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西部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的规制过高会对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环境技术效率变化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均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碳排放规制强度的加强,会推动各地区在不同时期追赶最优生产前沿面的程度.
- 范丹王维国
- 关键词:环境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波特假说
- 高等数学教学中差分方程的经济学拓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经济管理类学生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也应体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讨论差分方程在银行信贷、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差分方程概念和求解方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经济管理类院校数学教师将数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的教改目的。
- 范丹
- 关键词:差分方程经济学应用
- 混合体积、对数凹序列和B样条函数
- 2014年
- 本文主要通过样条函数方法研究与之相关的离散几何学和组合学问题.在离散几何学方面主要考虑超立方体切面(cube slicing)体积和混合体(mixed volume)的样条表示,利用B样条函数的几何解释,将超立方体切面问题转化为与之等价的样条函数问题,分别给出Laplace和P′olya关于超立方体切面定理的样条证明,将样条函数与混合体积联系起来,给出一类混合体积的样条解释.利用这种解释可以得到一类具有对数凹性质的组合序列,从而部分地回答了Schmidt和Simion所提出的关于混合体积的公开问题.在组合数学方面主要考虑多种组合多项式与样条函数的关联以及组合序列对数凹性质的样条方法研究.本文借助丰富的样条函数理论,不但验证了离散几何学和组合数学中很多现有的结果,而且得到了一系列离散数学对象的新性质,建立了离散数学问题与具有连续性特质的样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 许艳
- 关键词:B样条混合体积多面体体积
- Feldstein-Horioka之谜在中国省际间的再检验——截面相关下的变结构面板协整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投资—储蓄关系反映了资本流动能力,是影响经济增长、解释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面板协整检验未能同时考虑到截面个体间的相关性和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失真。针对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本文基于F-H方法,使用截面相关下的变结构面板协整检验来考察中国省际资本流动能力,结果发现,中国省域间的资本流动能力较强,F-H之谜在中国并不存在。
- 王维国薛景
- 关键词:突变
- 超立方体切面中的样条方法
- 本文主要通过样条函数方法研究与之相关的离散几何学问题.主要考虑了超立方体切面体积和混合体的样条表示.利用B样条函数的几何解释,将超立方体切面问题转化为与之等价的样条函数问题.分别给出了Laplace和Polya关于超立方...
- 许艳
- 关键词:样条函数混合体积
- 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被引量:47
- 2013年
- 运用DEA-SBM模型测度了碳排放约束下1999年-2010年中国30省、市、区及四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变异系数及K-Means聚类分析考察了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最后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绿色能源效率总体均值呈现U型趋势;绿色能源效率的区域格局按照由东向西递减.四大区域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呈现收敛趋势;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处于高效区的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省份;中效区的省份大多是中部省市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西部区域的各省份多数处于低效区;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最高,其次为中部和东北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 范丹王维国
-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