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2012ZA024)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国荣郑锦玲徐英赵家才何永富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种畜场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为了提高云南黄牛的生产性能,优选主要的杂交改良父本,开展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方法]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分别与云南黄牛母本杂交,测定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初生、6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结果]云南黄牛经过杂交改良后,改良效果良好,杂交后代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西×云杂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4.57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5.83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21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44.24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4.13%,59.20%,56.53%和78.10%。短×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2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17.20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3.56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314.86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7.90%,38.10%,54.21%和62.90%;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6.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56.51%和38.89%;海×云杂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为22.78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24.97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90.52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89.50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1.45%,46.47%,51.99%和49.78%。[结论]西×云杂一代牛、短×云杂交一代牛、安×云杂交一代牛和海×云杂交一代牛生产性能显著提高,效益明显。
- 何永富彭加武毛翔光赵家才郑锦玲徐英杨国荣黄必志
- 关键词:云南黄牛杂交改良
- 滇中黄牛的生长性能调查研究
- [目的]为探讨滇中黄牛生长性能,测定其在常规饲养条件下的阶段生长发育状况,为滇中黄牛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滇中黄牛集中的地区开展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成年体重、体尺测定。[结果]...
- 杨国荣李天平雷晓勇李光芬陈德良姚金本吴梦霞杨寿军亐开兴黄必志
- 文献传递
- 全放牧条件下不同载畜率对BMY母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013年
- 通过在一个产犊周期内对BMY(婆莫云杂种牛)母牛的增重和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探讨在全放牧条件下不同载畜率对BMY母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牧草生长期轻牧组的增重率42.2%,平均日增重0.59 kg±0.36 kg;中牧组增重率34.2%,平均日增重0.48 kg±0.30 kg;重牧组增重率27.6%,平均日增重0.35 kg±0.32 kg;试验期内相对增重及平均日增重表现为轻牧组>中牧组>重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轻牧组由于牧草旺盛造成大量浪费。②在枯草期轻牧组的增重率0.01%,平均日增重0.03 kg±0.45 kg;中牧组的增重率-0.04%,平均日增重-0.11 kg±0.27 kg;重牧组的增重率-0.08%,平均日增重-0.21 kg±0.35 kg;试验期内增重率及平均日增重也是轻牧组>中牧组>重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在一个产犊周期内,繁殖成活率的排序为轻牧组83.3%>中牧组75.0%>重牧组66.6%。④综合效益分析,在3个载畜率的监测中,以中牧组的载畜率是南方类似昆明小哨的人工草场适宜的全日制轮牧模式,3个区每季度循环一次,载畜率2头/hm2,牧草生长期补矿盐,枯草期补饲青贮料、营养舔砖及混合精料,生长性能表现最佳。在云南省中海拔地区人工草地载畜率以2头/hm2为宜,外加枯草期补饲青贮和营养舔砖。
- 金显栋杨国荣杨凯吴文荣王安奎亐开兴
- 关键词:载畜率人工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