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703)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鸿飞鲁传华周安鲁涛谢俊俊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粒径葛根素纳米乳动物体内吸收和分布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研究葛根素纳米乳(Pue NE)粒径因素对生物利用度、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5种不同粒径的PueNE,采用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得出大鼠体内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得出药动学参数。小鼠灌胃3种不同粒径的Pue NE,测定各组织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由主要药动学参数可知,粒径为(10.3±1.7)﹑(24.8±2.3)﹑(38.7±3.0)﹑(54.6±6.0)、(98.4±9.8)nm的Pue NE,AUC的值分别为(16.79±3.67)、(20.20±4.23)、(30.16±5.78)、(36.77±3.98)、(32.69±4.04)μg.h.mL-1。与对照组比较,NE体系具有肺和肾靶向特性及滞留特性,AUC分别约提高5~6倍,MRT分别约延长2~3倍。结论在一定粒径范围内(10~60 nm),Pue NE的生物利用度(BA)与其粒径的大小成正比;其具有良好的肺、肾靶向性。
- 吴鸿飞周安鲁传华闵智伟
- 关键词:葛根素纳米乳药动学靶向性
-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中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
- 目的:建立远志药材中细叶远志皂苷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考察微乳流动相中各影响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优化色谱条件为Welch Materials XB-C18色谱柱...
- 毕雨洁张莉吴鸿飞
- 关键词:远志细叶远志皂苷
- 文献传递
- 川芎嗪油基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川芎嗪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川芎嗪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川芎嗪片剂混悬液比,川芎嗪在小鼠脾肺脑组织中脑组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鼠口服川芎嗪纳米混悬剂后在组织中有较高的药物含量,且维持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
- 马丽吴鸿飞鲁传华那莎刘子荣袁媛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靶向性
- 氟尿嘧啶中空微囊制备工艺和释药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壳状中空微囊的新方法,并考察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囊材聚乙烯醇(PVA)中加入致孔剂聚乙二醇(PEG),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5-flurourac il,5-FU)壳状中空微囊,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优化处方工艺。通过考察体外释药性能,研究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该新工艺制备的微囊为壳状中空结构,其平均粒径为22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5.6%、84.8%。加入致孔剂的中空微囊,24 h体外累积释药量达93.2%。结论悬浮界面交联法能够制备具有壳状结构的PVA中空微囊,可在壳膜层中加入致孔剂,增加物质传输能力。此法制备的微囊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 吴鸿飞鲁传华谢俊俊李小伟鲁涛
- 关键词:致孔剂聚乙二醇氟尿嘧啶
- 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玉米醇溶蛋白制备胃肠道生物黏附控释片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胃肠道生物黏附控释制剂能延长药物制剂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胃肠道生物黏附控释片。方法:利用生物可降解性玉米醇溶蛋白为骨架材料和黏附材料,氟尿嘧啶为模型药,制备氟尿嘧啶胃肠道黏附控释片。对片芯工艺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包衣液的选择,观察生物黏附缓释片的体外黏附力及体内外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玉米醇溶蛋白生物黏附片体外释放10h内均符合零级释放特征,片剂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力,且在2~8h内体内血药浓度较为平稳,没有明显峰谷现象,体内外释放吸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谢俊俊吴鸿飞鲁传华张群卫鲁涛
-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黏附控释片体内外相关性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粉葛中C-苷及O-苷同分异构体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质谱联用系统(HPLC-PDA-ESI-MSn)快速鉴定中药粉葛中C-苷及O-苷异黄酮同分异构体。选用Hypersil Gold C18(150mm×2.1mm×3"m)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研究了粉葛中11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正离子一级、多级质谱及PDA光谱;分析鉴别了两对同分异构体;预测了两种未知微量成分结构,建立了区分粉葛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电喷雾质谱新方法。
- 周安孙晓娟吴虹李庆林吴鸿飞
- 关键词:粉葛同分异构体
- 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稳定的微乳体系,并应用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方法:考察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p H、温度、色谱柱等,得到微乳体系为3.3%(w/v)十二烷基硫酸钠-8.25%(v/v)正丁醇^(-1).15%(v/v)正辛烷,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XB-C_8(4.6 mm×200 mm,30μm),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0℃。结果:白术内酯Ⅰ、Ⅲ在1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白术内酯Ⅰ的线性范围为2.50~20.1μg·m L^(-1)(x^2=0.999 2),平均回收率(n=5)为97.89%(RSD=2.42%);白术内酯Ⅲ的线性范围为3.15~25.2μg·m L^(-1)(x^2=0.999 3),平均回收率(n=5)为98.61%(RSD=2.19%);检出限(LOD)分别为1.15、1.36 ng。对5个产地白术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得白术内酯Ⅰ的含量范围为0.106~0.217 mg·g^(-1),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范围为0.169~0.389 mg·g^(-1)。通过优化最终微乳流动相的有机试剂(SDS、正丁醇、正辛烷)含量仅为12.7%。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Ⅲ的质量分析。与传统HPLC法相比,MELC法采用微乳为流动相,既节约了有机试剂的用量,又减少了有机试剂的排放,具有绿色、经济的优点。
- 毕雨洁张敬陈苏菲吴雷周安吴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