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0A020)
-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林平乔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论第三代诗歌的禅宗意蕴
- 2011年
- 禅宗精神构成了第三代诗人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禅宗的人生哲学、自然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给予了第三代诗人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与启迪。他们的创作有时几乎直接接近了禅所追求的意蕴和"道体"。在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个体生存超旷状态的体验上,以及以寂寞虚静的心灵对待日常生活与外在自然方面,第三代诗人与禅宗几乎达到了共识。
- 林平乔
- 关键词:第三代诗人自然山水明心见性
- 论李亚伟诗歌的传统文化精神
- 2016年
- 从外在征象上看,先锋诗人李亚伟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许多诗歌的确有一种非理性式的反传统文化的姿态,但是这种反传统文化的姿态不是李亚伟诗歌的整体面貌。李亚伟在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自觉地继承、借鉴传统文化,其诗歌中所蕴含的叛逆狂傲的道家精神、流浪奔走的行吟气质、醉生梦死的诗酒情怀即是明证。即使他肆意破坏既有的诗歌秩序、颠覆已存的艺术规范,也是出于一种文化重构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他的这种非理性的反文化姿态,其实是现代汉语诗歌前进与发展所需要的一种文化气质。
- 林平乔
-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神道家精神
- 第三代诗人的传统士子精神被引量:1
- 2013年
- 具有文化根性特征的传统士子精神对第三代诗人的人格建构和审美情趣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了他们忧患超卓的志士情怀、冲淡沉思的隐士心态、叛逆率性的狂士风度。士志于道的承担意识与虚静淡泊的超脱态度、悲悯救赎的社会情怀与自由狂狷的个体人格构成了他们的二难心理。
- 林平乔
- 关键词:第三代诗人
- 论王寅诗歌的隐逸风格
- 2011年
- 王寅的诗歌具有浓重的隐逸倾向。他在诗歌中始终保持"优雅"的"旁观者"与"审视者"的姿式。同时他又怀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他的"隐逸"是他在面对物欲时代灵魂的粗鄙与精神领域的荒芜时,对"当下"的无声反抗和对诗意的心灵栖居的寻求,有着疏离与超越的双重内涵,体现的是一种鄙夷的力量和操守的尺度。从本质上说,王寅属于那个充满牧歌式的理想主义的1980年代。
- 林平乔
- 关键词:诗歌隐逸疏离
- 论第三代诗歌的传统诗学特征
- 2012年
- 中国传统诗学观对"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诗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上的"物态化"、艺术上的"隐喻"和"象征"、语言上的"玄言化"以及美学上的"谐谑化"倾向。透过传统诗学特征在其诗歌经验和诗歌文本中的存在状态可以看出,只有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西方诗学理论有机融合,让中国新诗既流淌着母体的血液,又感应着世界潮流的律动,才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
- 林平乔
-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物态化隐喻玄言谐谑
- 心灵在神圣的远古之乡流淌——试论吕德安诗歌的美学意蕴
- 2010年
- 吕德安的诗歌有着"简单"与"纯净"的品格,显现出单纯而自然的乡村谣曲气息。在口语语态和纯净心态合一的直接呈现里,体现出个体灵魂的澄明和对平和温蔼优美人性的抒写。他的创作回避了沉重的话题和丑恶的事物,以对世界的善良与诗意的感觉方式,超越着庸俗与病态,在古朴的乡土和本真的世俗中寄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是一个渴望借助诗歌的翅膀实现飞离现实之丑的诗人。
- 林平乔
- 关键词:怀旧本真还乡诗歌
- 论第三代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
- 2011年
- 具有后现代表征的第三代诗歌包蕴着浓烈的儒家精神,具体表现在变革意识、人本精神和君子人格三个方面。第三代诗人从整体上说都具有儒家精英的品性,他们在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坚守和阐扬着儒家精神。儒家匡正社会的祟高理想,舍生取义的气节情操,发奋努力的进取精神、自主自立的独立人格都潜隐在他们的精神血脉中,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创作心理有着沦肌浃髓的影响。
- 林平乔
-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儒家精神人本精神君子人格
- 第三代诗人创作中的古典诗歌因子
- 2012年
- 作为一种潜在的诗学因子,古典诗歌传统一直沉淀在第三代诗人的精神血脉中,制约、影响着他们的创作。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在创作中对古典意象的现代采撷、对古典意境的现代转化、对古典诗意的现代扩延上。在他们倾心于西方诗歌英雄与西方诗歌理论的先锋表征下,对古典诗歌传统的观照一直是他们自觉的文化追求。透过第三代诗人对古典诗歌资源的理论思考以及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不难发现:只有不断眷顾、接通悠久的古典诗歌传统,中国新诗才更有底气,更有生机,更有前行的动力。
- 林平乔
- 关键词:第三代诗人古典诗歌古典意象古典意境
- 第三代诗歌的乡土文化精神
- 2013年
- 第三代诗人的创作蕴含着浓烈的乡土文化精神,这集中表现在他们采用乌托邦话语描摹的方式上,他们将乡土视为城市文明压抑下的精神憩园和民族国家想象的书写载体。具有宏阔的象征性和历史寓言性的乡土乌托邦负载了第三代诗人重建人与生存之根的联系、营造诗意栖居地、修正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的沦落、护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冲动与渴望,代表了他们对一种超拔的精神人格的建构。
- 林平乔
-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城市文明民族国家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