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30062) 作品数:10 被引量:49 H指数:5 相关作者: 王桂荣 刘杨 赵新成 严善春 张进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小菜蛾普通气味受体基因PxylOR9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克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一普通气味受体基因,明确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鉴定其功能,为了解小菜蛾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小菜蛾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一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雌雄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爪蟾卵母细胞体外表达结合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测试该受体对59种植物挥发物刺激的反应。【结果】在前期研究中,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获得了多条小菜蛾气味受体基因序列。本研究中,我们克隆得到了其中一小菜蛾气味受体基因Pxyl OR9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登录号:KP757898)。Pxyl OR9包括6个跨膜结构域,N末端位于胞内,符合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与其他鳞翅目昆虫气味受体构建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xyl OR9与性信息素受体具有明显的分离,并与普通气味受体聚集在一起。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Pxyl OR9仅在雌雄触角中表达且无雌雄差异。双电极电压钳记录结果显示,在测试的植物挥发物中Pxyl OR9只对植物挥发物!-紫罗兰酮的刺激具有反应。【结论】本研究从小菜蛾中克隆得到Pxyl OR9的全长序列,其编码产物具有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并且属于普通气味受体。该基因在仅在小菜蛾成虫触角中高表达。体外功能研究证明Pxyl OR9对植物挥发物!-紫罗兰酮具有特异反应,推测其参与了小菜蛾对植物的识别。 刘一鹏 刘杨 杨婷 桂富荣 王桂荣关键词:小菜蛾 半定量RT-PCR Β-紫罗兰酮 烟青虫对性信息素的感受和编码机制 被引量:4 2015年 蛾类昆虫主要依赖于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实现两性间的求偶和交配。本文针对雄性烟青虫的性信息素感受系统和编码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烟青虫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器接收性信息素顺-9-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醛以及种间抑制信号顺-9-十四碳烯醛。3种信号经毛形感器内的嗅觉受体神经元接收后,分别传递到触角叶扩大型纤维球复合体的3个不同纤维球内。来自这3个纤维球内的投射神经元投射到脑内嗅觉高级中枢蕈形体冠和侧角,其中性信息素敏感的投射神经元投射到内侧侧角,而种间抑制信号敏感的投射神经元投射到外侧侧角。所以烟青虫雄虫从外周到中枢均以标定线路型的模式编码性信息素信息,即不同感觉神经元感受不同的信息素成分,这些不同的信息直接被发送到脑内嗅觉中枢不同的区域。 董钧锋 赵新成 王桂荣关键词:烟青虫 性信息素 触角叶 神经元 棉铃虫普通气味受体基因HarmOR9和HarmOR29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2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cDNA全长进行分析,明确这两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两条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cDNA全长;利用不同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棉铃虫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获得两条棉铃虫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命名为HarmOR9和HarmOR29(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J188252和KJ188253)。序列分析显示,HarmOR9全长1 206 bp,编码401个氨基酸;HarmOR29全长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选择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家蚕Bombyx mori、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和棉铃虫的气味受体与本实验克隆得到的两个气味受体基因的编码产物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气味受体与性信息素受体区别明显,并与其他普通气味受体聚类在一起。半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HarmOR9与HarmOR29都主要在触角中高表达且无雌雄间差异,HarmOR29在其他组织中均不表达;而HarmOR9在雄虫下唇须中有微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本研究从棉铃虫中克隆得到2个气味受体基因HarmOR9和HarmOR29的cDNA全长,其编码产物具有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并且属于普通气味受体。明确了这两个气味受体基因都在棉铃虫成虫的触角中高表达,且无雌雄差异,推测其可能参与了棉铃虫普通气味的识别过程。 刘宁灿 张进 王桂荣 刘杨 严善春关键词:棉铃虫 嗅觉受体 组织表达谱 昆虫触角叶的结构 被引量:15 2015年 触角叶是昆虫脑内初级嗅觉中心,通过触角神经与触角联系。触角叶主要由嗅觉受体神经元、局域中间神经元、投射神经元和远心神经元构成。这些神经元的形态多样,其形态变化与其功能和昆虫嗅觉行为相关。这些神经元在触角叶内交织形成神经纤维网,在突触联系紧密的地方形成纤维球,纤维球通常排列在触角叶外周。通常,昆虫触角叶内纤维球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几乎每个小球都可以被识别和命名。不同种类、性别和品级的昆虫中,纤维球的数量、大小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触角叶结构神经元组成和纤维球的多样性,与各种昆虫嗅觉行为的特异性相对应。 赵新成 翟卿 王桂荣关键词:昆虫 触角叶 嗅觉 神经元 纤维球 性别差异 Pheromone receptors and binding proteins interplay in the detection of pheromone components in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lostella <正>Moths depend on olfactory cues such as sex pheromones to find and recognize mating partners.Pheromone recep... Guirong Wang Mengjing Sun Yang Liu文献传递 甜菜夜蛾触角气味受体基因OR18的克隆和表达定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成虫触角中克隆气味受体基因,研究受体基因在虫体不同组织和触角不同感受器中的表达分布,从而探讨受体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确定其在触角不同感受器中的分布。【结果】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甜菜夜蛾触角中获得1条740 bp的基因片段,通过RACE技术获得全长序列并命名为SexiOR18(GenBank登录号JN873314)。SexiOR18 cDNA全长1 618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94 bp,编码39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exiOR18与其它鳞翅目昆虫尤其是夜蛾科昆虫的OR18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exiOR18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在雌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SexiOR18在成虫其它组织和幼虫触角中无明显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exiOR18主要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下表达,而在腔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下没有表达。【结论】SexiOR18在感受性信息素和普通气味的毛型感器和锥形感器中都有分布,推测其可能参与了性信息素和普通气味分子的识别。 刘程程 刘杨 张进 王桂荣 董双林关键词:甜菜夜蛾 触角 感受器 气味受体 实时定量PCR 原位杂交 棉铃虫离子型受体基因HarmIR8a的克隆及表达定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昆虫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 IRs)是新发现的一类化学感觉受体,对昆虫感受环境中酸类和胺类等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克隆、序列比对以及表达定位的研究将有助于初步解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离子型受体的功能。【方法】本研究在棉铃虫触角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一个离子型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结构预测等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棉铃虫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棉铃虫雄虫触角中的表达定位。【结果】克隆获得棉铃虫HarmIR8a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H638313),开放阅读框为2 688 bp,编码895个氨基酸,预测有3个跨膜区域。HarmIR8a氨基酸序列包含了一个氨基末端区域(amino terminal domain, ATD),一个由S1和S2两部分构成的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 LBD),一个孔环(pore loop, P),3个跨膜区(M1, M2和M3)和一个胞内C末端(C terminus)。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armIR8a在棉铃虫雌、雄成虫头(除去附器)和触角等组织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触角中高表达。棉铃虫雄虫触角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armIR8a主要在触角腔锥形感器下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探析了HarmIR8a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表达部位,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离子型受体基因的功能和生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张夏瑄 郭孟博 刘一鹏 王冰 王桂荣关键词:棉铃虫 表达谱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Ligand-binding properties of three odorant-binding proteins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被引量:4 2016年 Strategies for insect population control are currently targeting chemical communic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ests in agriculture, however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proteins mediating olfaction in this species is still poor. This species is endowed with a repertoire of a large number of olfactory receptors and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 As a contribution to map the specificities of these chemical sensors in the moth and eventually unrave l the complexity of chemodetection, we have measured the affinities of three selected OBPs to a series of potential odorants. Three proteins are highly divergent in their amino acid sequences and show markedly different expression profiles. In fact, PxylOBP3 is exclusively expressed in the antennae of both sexes, PxylOBP9 is male specific and present only in antennae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while PxylOBP19, an unusual OBP with nine cysteines, is ubiquitously present in all the organs examined. Such expression pattern suggests that the last two proteins may be involved in non-chemosensory functions. Despite such differences, the three OBPs exhibit similar binding spectra, together with high selectivity. Among the 26 natural compounds tested, only two proved to be good ligands, retinol and coniferyl aldehyde. This second compound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being part of the chemical pathway leading to regeneration of lignin, one of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the plant against insect attack, and might find applications as a repellent for P. xylostella and other pests. ZHU Jiao Paolo Pelosi LIU Yang LIN Ke-jian YUAN Hai-bin WANG Gui-rong小菜蛾三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克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触角中3个气味受体基因,明确这3个气味受体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而推测这3个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菜蛾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小菜蛾的转录组数据信息,通过对高质量序列的拼接组装、基因鉴定和功能注释,并通过Blastx基于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预测小菜蛾的气味受体候选基因;设计引物通过克隆得到3条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雌、雄成虫9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根据预测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得到3条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xylOR16、PxylOR17和PxylOR18(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F717601—KF717603)。PxylOR16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18 bp,编码406个氨基酸;PxylOR17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00 bp,编码400个氨基酸;PxylOR18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91 bp,编码397个氨基酸。选择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家蚕(Bombyx mori)、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气味受体,以及已报道的小菜蛾的6条性信息素受体与1条非典型气味受体与本实验克隆得到的3个气味受体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气味受体基因与非典型气味受体和性信息素受体同源性低,而与其他的普通气味受体聚类在一起,且PxylOR16、PxylOR17和PxylOR18彼此同源性较低。半定量的结果显示,3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均在触角中表达量最大,在其他嗅觉感器,如喙、下唇须和头部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雌、雄间无显著差异。另外,PxylOR17在雌蛾生殖器中,PxylOR18在雌蛾腹中也有一定表达。但3种气味受体基因在雌、雄蛾的胸、足和翅等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鉴定和克隆了3个小菜蛾气味受体基因,明确这些气味受体基因在小菜蛾不同组织� 孔畅仪 王桂荣 刘杨 严善春关键词:小菜蛾 触角 气味受体 基因克隆 半定量RT-PCR 粘虫下唇须陷窝器及其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结果】结果表明,粘虫成虫下唇须似管状,具3节,各节形态和长度不同,其中第2节最长。粘虫下唇须长度雌雄异形,雌性的下唇须长度为2 463.50±143.65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 566.11±70.28μm)(t=2.722,df=34,P=0.012)。陷窝器凹坑深约280μm,开口处直径约50μm,内部直径约32μm,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陷窝器内部的感器主要包括毛形感器和棒状感器2种类型。毛形感器位于陷窝器凹坑的上半部分,而棒状感器分布在陷窝器凹坑的下半部分。雌性毛形感器长为18.20±0.84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1.24±0.34μm(t=3.335,df=30,P=0.003)。而雌性的棒状感器长为14.69±0.48μm,显著长于雄性的12.31±0.49μm(t=3.452,df=21,P=0.002)。【结论】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分属2大类型,分布于陷窝器内不同的区域,其长度具有性别差异性。本文报道的这些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董钧锋 刘辉 汤清波 刘杨 赵新成 王桂荣关键词:粘虫 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