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8-I-01)

作品数:9 被引量:825H指数:6
相关作者:舒良树陈国华张苑祖辅平李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西省地矿局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古生代
  • 3篇晚古生代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浆
  • 2篇同位素
  • 2篇中生代
  • 1篇地层序列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场
  • 1篇定年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沉积
  • 1篇岩浆活动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石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西省地矿局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9篇舒良树
  • 2篇李成
  • 2篇陈国华
  • 2篇张苑
  • 2篇祖辅平
  • 1篇张诚
  • 1篇陈希节
  • 1篇向磊
  • 1篇万浩章
  • 1篇舒立旻
  • 1篇陈祥云
  • 1篇罗皓
  • 1篇康川

传媒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成因研究--以赣中南为例被引量:29
2011年
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前人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赣中南四个有代表性的早古生代花岗质岩进行了重点解剖,内容包括岩相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成分测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野外观察表明,岩体和围岩成分呈渐变关系,两者的片理产状基本一致,岩体边缘可见不规则状砂质板岩残留体,残留体中的片理产状也与岩体和围岩的相近,具有原地花岗岩化的成因特征.显微镜下观测显示,岩体中石英含量高,含有白云母、矽线石等富铝矿物,应属S型花岗岩类;长石和石英矿物被强烈压扁拉长,呈线状定向排列,反映岩体曾经受到过强烈的挤压剪切作用.四个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成分显示,A/CNK值在1.03~1.37之间(13组平均值为1.16),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硅-碱图解表明,它们都属于偏碱性花岗岩,源岩主要由砂屑质岩石组成.四个岩体均富集Rb,Th和U,亏损Ba,Sr,Nb和Ti,属于低Ba-Sr花岗岩范畴,它们的微量元素蛛网曲线接近重合,反映同源成因特征.其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铕负异常明显,具有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赣中南四个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基本一致:(436.1±5.7)Ma(贵溪塘湾,N=22),(440.6±4)Ma(宜黄界口,N=32),(435.9±6.2)Ma(黎川,N=21),(441.9±3.1)Ma(金溪,N=27),相当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另有少量捕获锆石,测年值700Ma左右,推测是其基底岩石记录到的华南古陆块裂解信息.锆石Th/U比值大,在0.52~1.54之间,平均值为1.08,具有岩浆结晶锆石的特征.锆石原位Hf同位素成分数据表明,赣中南志留纪花岗岩的εHf(t)值呈现明显负值,表明研究区花岗岩浆基本上来自地壳的部分熔融,没有受到幔源岩浆成分的影响.诸多证据表明,赣中南在早古生代曾经发生过陆块聚合作用.强烈的挤压使地壳缩短变厚,因地温增高以及高产热元素在加厚带的浓�
张苑舒良树陈祥云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U-PB测年HF同位素早古生代
永安盆地晚古生代—中—新生代沉积构造环境演化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永安盆地发育在前泥盆纪基底之上,位于华夏块体南缘,沿NE向政和—大埔断裂带展布。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辅之以野外调查,研究了永安盆地的地层序列和岩石组合:①对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地层格架及柱状剖面的分析表明,伴随海平面的升降,海相沉积序列具有阶段性,不同沉积相在盆地东、中、西区段分布不均,盆地沉积沉降中心大致位于龙岩和梅县地区;②对横贯盆区的地质剖面及盆内辅助剖面的研究表明,中—新生代,盆内以断块作用为主,改造了晚古生代地层,代之以断褶复合地层;③有机碳质层为盆地的海陆变迁作了时域界定,并且其赋存部位和形态也在空间上表征了盆地构造演化的力学机制。通过分析构造事件、古地理及物源区、深部构造、边界构造等盆地要素,研究了盆地的沉积构造环境演化及其应力机制,结果表明:①晚古生代,海进海退的快慢受控于不同时期构造事件的强弱变化,由此产生的沿岸隆起区的剥蚀以及拉张背景的山体风化剥蚀为盆地提供了物源,存在北、南两个物源区;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为火山活动背景下的山前及河湖相沉积环境。②盆地具有隆起—伸展构造发育的特点,主要经历了华力西期海陆交互相巨厚沉积阶段,印支期稳定的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挤压隆升,以及印支期后中—新生代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的构造改造阶段。以上认识为中国东南部盆地的薄弱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参考信息。
祖辅平舒良树李成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
永安盆地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与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晚古生代永安盆地位于华夏块体武夷山隆起南缘,发育在前泥盆纪基底之上,是在政和—大埔断裂带基础上经伸展作用而成的一个沉积断陷盆地。盆内不同时代含碳层位样品δ13Corg值的变化及其与邻区样品δ13Corg值的对比研究显示了盆地本身乃至整个中国东南部沉积环境在不同地质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区段沉积相变化的异同特征;永安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物有机碳δ13Corg值区间主要为(-15^-25‰),与同时期金衢盆地北缘沉积物有机碳δ13Corg值区间(-20^-30‰)较为相似,盆地有机碳TOC与同时期萍乐盆地TOC也有相似之处,这些特征表明,永安盆地成盆时期的沉积环境在区域范围内与其他盆地具有相同之处,即同为海陆过渡环境;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浙闽沿海地区含碳层位多为中新生代,而永安盆地则为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永安盆地成盆期,浙闽沿海地区为一隆起区,该隆起区和武夷山隆起区共同构成了永安盆地的主要物源区,这一认识与区域古流向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祖辅平舒良树李成
关键词:同位素有机碳沉积环境晚古生代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被引量:682
2012年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拼合事件使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再次缝合,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国南方大陆。在震旦纪—早侏罗世期间,整个华南基本处于陆内滨海-浅海-斜坡环境,内部没有切穿岩石圈的断层,没有大规模幔源岩浆和火山喷发的记录,多次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均在统一的华南岩石圈之上进行。经过早—中侏罗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才演化成为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早到晚,华南岩石圈经历了多期、幕式的生长,以侧向增生为主(块体拼合),垂向生长为辅(岩浆上侵)。到晚中生代,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陆内伸展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盆岭构造。长期的板内构造演化和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华南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成为各种矿产与资源的富集区。新元古代南华纪和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最有利的成矿期,尤以后者矿种最多、储量最大。
舒良树
关键词:陆内造山岩浆活动成矿作用
华南早中生代板内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对邻区碰撞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对华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岩石组合、早中生代花岗岩特征、构造变形样式等进行了研究,以解决对华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地质环境和早中生代构造变形属性一直存在的不同认识。研究表明,发育在赣东北地区的蛇绿岩套,其时代不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而是新元古代;新元古代洋壳沉积岩中不存在放射虫,而发育较多的新元古代疑源类。沉积学分析表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华南为一个向南东倾斜的滨海—浅海沉积环境,广泛发育碳酸盐岩石组合、含放射虫等生物碎屑灰岩、含煤层砂岩和浅海相生物群落,未见同期大规模火山岩分布。早—中三叠世,华南块体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和花岗岩浆活动,以朝北西方向运移的褶皱和逆冲推覆为特征,花岗质岩体形成时代集中在245~210Ma,属过铝质花岗岩,不是岛弧型花岗岩。研究表明,早中生代是一个全球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期,在此构造背景下,研究区北侧的扬子块体沿大别山断裂带与华北块体发生强烈碰撞,南侧的华夏块体则沿越南马江一带与印支块体碰撞拼贴。受南北两侧此时期碰撞事件的影响,研究区发生了强烈的板内构造—岩浆活动,奠定了华南的基本构造格架。
罗皓陈国华舒立旻舒良树
关键词:地层序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江西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条件分析被引量:99
2012年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在江南新元古代基底之上。在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最新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矿化岩体为晚中生代花岗斑岩,晚古生代黄龙组和船山组是成矿的物质基础,矿化蚀变发育在花岗斑岩与黄龙组、船山组的接触带。矽卡岩存在分带现象,自花岗斑岩往围岩一侧,自内向外依次出现角岩带、石榴石-透辉石带、透闪石-阳起石带、含石榴石大理岩带;品位高、厚度大的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带中。在地表和浅部,存在成矿分带性;由东往西,依次出现铜→铜-白钨矿→白钨矿,成矿温度则由中温→中高温→高温,揭示一个向西北倾斜的成矿带面貌。本研究提出,该矿床的形成明显受NE向断裂构造的制约,主矿带主要分布在黄龙组与新元古代基底的接触面附近,浅部为铜或铜锌矿,往深处变为铜-白钨矿,更深处为白钨矿赋存场所。在塔前-赋春盆地东段的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盆地与花岗质岩体的接触带,是寻找矽卡岩型铜钨钼等多金属矿床最有利的远景区带。
陈国华万浩章舒良树张诚康川
关键词:控矿条件晚中生代江南造山带
华南东段前泥盆纪构造演化:来自碎屑锆石的证据被引量:52
2010年
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华南东段赣南地区泥盆纪和奥陶纪粗碎屑岩中的5件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区前泥盆纪地壳演化的丰富信息.312组谐和年龄数据主要集中在2600~2300Ma(峰值2470Ma)、1100~900Ma(峰值980Ma)、900~700Ma(峰值800Ma)、650~520Ma(峰值580Ma)和450~400Ma(峰值440Ma)这五个时间段.在一颗继承锆石的核部发现3.5Ga的年龄值.分析认为,1100~900Ma为全球Rodinia大陆聚合、Grenville造山带形成的特征年龄值,出露在华夏南东缘的972Ma流纹岩层以及同期基性变质岩可与该年龄值匹配,可能揭示华夏陆块曾是Rodinia大陆的一部分;900~700Ma对应着Rodinia大陆的裂解过程,这期事件的地质标志如花岗岩、基性岩墙、裂谷型沉积作用等,在研究区多处出现;650~520Ma对应泛非事件,目前地表尚无相应的岩浆岩石和构造形迹的记录;450~400Ma是全球早古生代晚期造山作用的特征年龄,研究区大量分布的志留纪-早泥盆世S型花岗岩体以及对应的岩浆锆石测年值,是华夏陆块在早古生代晚期发生强烈造山作用的物质与年龄证据.本文还对2470Ma峰值年龄和华夏陆块来源及其连接进行了探讨.
向磊舒良树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定年前泥盆纪
21世纪实验岩石学的重大突破——核幔边界D″层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地球核幔边界即D″层的矿物成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MgSiO3钙钛矿。随着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国学者对该层物质成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日本学者通过实验,率先合成了一种新的高温高压矿物,即MgSiO3后钙钛矿,并认为后钙钛矿物相是核幔边界的主要特征。这项重大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D″层地震波各向异性成因问题,揭示了地震波不连贯性的本质原因。该项成果被誉为21世纪实验岩石学的重大突破,对人们深入探索地球深部的奥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随着对地球核幔边界认识的继续深入,有可能解决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本质原因以及地磁场成因机制等重大问题。
张苑舒良树
关键词:实验岩石学
新疆尾亚蛇绿混杂岩与镁铁质麻粒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在中天山北缘断裂带的哈密尾亚地区出露有蛇绿混杂岩和镁铁质麻粒岩。蛇绿混杂岩呈近东西带状分布,在约2km宽度范围内见有蛇纹岩、辉绿岩、辉长岩以及硅质岩等,均呈构造岩块裹挟在强烈剪切的泥砂质基质中镁铁质麻粒岩呈透镜状出现在片岩和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并被后期岩浆岩侵入。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表明,辉长岩与辉绿岩成分相近,以富MgO,贫Na2O和K20为特征,Na2O〉K2O。TiO2含量在1.45%-1.66%之间,平均为1.55%(9组)REE配分曲线呈平坦型,LREE轻微富集,HFSE分异差,不相容元素较富集。总体上具有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地球化学特征。镁铁质麻粒岩的Si02含量为45%~47%,K20+Na20为0.26%~0.79%,CaO为22.9%~24.3%,A1203含量介于10.9%.13.9%之间。在TAS图中,落在亚碱性辉长一辉绿岩区,TiO:含量在1.18%~1.47%之间,与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相当,其原岩为不成熟岛弧环境下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在微量元素上,5组镁铁质麻粒岩均有较高的∑REE,REE配分曲线呈平坦型,LREE富集。在主量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9件辉长岩一辉绿岩和5件麻粒岩分别落在E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区域。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尾亚东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属于构造肢解的EMORB型蛇绿岩成员,形成于古洋盆初始裂解阶段的洋中脊构造环境,可能是属于古天山洋盆的岩石圈残片。尾亚西的镁铁质麻粒岩其原岩形成于不成熟的岛弧环境。它们的存在表明中天山北缘曾发生古板块俯冲消减机制,其分布位置可以代表古天山洋闭合后的缝合线。
陈希节舒良树马绪宣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镁铁质麻粒岩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