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219) 作品数:9 被引量:101 H指数:5 相关作者: 闫凤鸣 张大山 姬琨 汤清波 蒋金炜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北京大学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Comparative Morphology and Morphometry of Six Biotypes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from China 被引量:3 2013年 Morphology and morphometry of six biotypes (B, Q, Cv, ZHJ-1, ZHJ-2 and ZHJ-3) of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from China on cotton plants were studied by using microscopes. Nymphal body sizes and characters were measured and observed, especially on the 4th instar (pupal case), including the vasiform orifice, operculum, lingula,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x margins, width of thoracic tracheal combs. Adult characters of both sexe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the body size, compound eyes, antennal segments, vasiform orifice, hind tarsi and genita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of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r morphometrics were significant among the six biotypes of B. tabaci in China: (1) Pupal sizes of the exotic biotypes (B and Q)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indigenous biotypes with the following order as B〉Q〉ZHJ-I〉Cv〉ZHJ-3〉ZHJ-2; (2)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 adults, sizes of all characters investigated in the invading biotypes (B and Q), especially B,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indigenous ones. LI Jing-jing TANG Qing-bo BAI Run-e LI Xiao-min JIANG Jin-we ZHAI Qing YAN Feng-ming关键词:BIOTYPE MORPHOMETRY NYMPH 4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0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了B型烟粉虱(Bamisia tabaci)在4种寄主植物(黄瓜、茄子、2种烟草品种NC-89和K-326)上的体形差异、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生命参数.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4种寄主植物上体型、发育历期、存活率、生命参数都存在显著差异.用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黄瓜是最适合B型烟粉虱生长和繁殖的寄主植物,烟草K-326次之,茄子最不适宜. 张大山 蒋金炜 丁识伯 姬琨 闫凤鸣关键词:B型烟粉虱 寄主植物 生命表 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07年 以丁布(2,4-dihydroxy-7-methoxy-1,4-benzoxazin-3-one,DIMBOA)为代表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禾本科作物中的次生物质,对植物病虫害具有广谱抗性,上世纪中叶开始即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始了一系列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诱导抗性理论的发展,对这类物质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综述这类化学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是从色氨酸合成途径分支出来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其含量是随着植物组织和年龄而变化的;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病菌的感染能够引起苯并嗪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以及苯并噁嗪糖苷的水解。基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包括抗虫性、对植物的毒性、抗病性、化感作用等。 蒋金炜 黄翠虹 闫凤鸣关键词:苯并噁嗪 植物毒性 化感作用 4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直流刺吸电位技术(DC-EPG)记录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生物型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上的取食行为,并分析了4种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其在黄瓜上持续取食的比例最高,且刺探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寄主,C波总持续时间较短,E波及E2波持续时间较长;在烟草和西葫芦上经历E波前pd波出现次数较多、韧皮部取食时间相对较长的取食过程;在茄子上C波持续时间最长,pd波出现次数最多,取食成功率最低,E波及E2波持续时间最短.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黄瓜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因子可能存在于叶肉或表皮中,烟草和西葫芦对B型烟粉虱的抗性因子可能存在于从表皮到韧皮部汁液中,茄子对烟粉虱的抗性可能存在于整个刺探过程,且对烟粉虱取食抗性水平最高. 李晓敏 李静静 张大山 白润娥 汤清波 闫凤鸣关键词:B型烟粉虱 取食行为 抗性机制 烟粉虱MED隐种铁蛋白基因克隆、不同发育阶段和吡虫啉胁迫下的表达及原核表达 2013年 昆虫铁蛋白在铁转运和贮藏、抗氧化胁迫及病菌侵染等诱导的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烟粉虱Bemisia tabaci铁蛋白功能,本研究以烟粉虱MED隐种Bemisia tabaci MED为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克隆铁蛋白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时期及在吡虫啉胁迫条件下成虫体内mRNA的表达量,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BtFer1对该蛋白进行体外表达和纯化。克隆获得烟粉虱铁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命名为BtFer1(GenBank登录号:JX865415)。该基因cDNA长度为1 043 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中含有铁蛋白典型的铁结合功能域,以及由1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信号肽。荧光定量分析显示,BtFer1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以成虫和3龄若虫期的表达量较高,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吡虫啉胁迫处理的强烈诱导。体外表达、纯化和电泳检测显示,在0.3 mmol/L浓度IPTG诱导下融合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均能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约68 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相符。本研究明确了该铁蛋白基因在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发育阶段及在低浓度吡虫啉胁迫下成虫体内的表达水平,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白润娥 王雄雅 李静静 刘晓华 熊大斌 李冬兵 曹玲珑 闫凤鸣关键词:铁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吡虫啉 河南省非露地烟粉虱越冬生物型的鉴定及系统进化 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mtDNA COI基因作为标记,对河南省5个代表性地理区域的烟粉虱越冬生物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郑州地区烟粉虱越冬生物型有2种,寄主马蹄莲上的生物型为B型,番茄上的为Q型;安阳、三门峡、新乡和信阳地理种群上的烟粉虱mt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致,生物型均为Q型.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郑州B型烟粉虱序列和其他地区的B型烟粉虱在序列进化上变异不大.安阳、三门峡、新乡、信阳Q型与美国福罗里达Q2型(FJ188524)烟粉虱mtDNA COI序列在系统进化上聚为一支,郑州Q型烟粉虱序列在系统进化上单独为一支,位于美国福罗里达Q1型(FJ188559)和Q3型(FJ188570)之间.以上结果说明,郑州和河南省内其他地理种群的Q型烟粉虱入侵来源地不一致. 姬琨 白润娥 汤清波 蒋金炜 张大山 闫凤鸣关键词:烟粉虱 生物型 系统发育 基于增加输入电阻的刺吸电位仪改进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增加EPG输入电阻(从109Ω增加到1010Ω)对直流刺吸电位仪(DC-EPG)进行改进,并对烟蚜Myzus persicae进行波形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输入电阻1个数量级后,EPG波形记录效果有所提升,pd波、E1波和E2波相对振幅和频率有所提高,且E1波较原仪器记录的E1波在频率上差异显著,E2波较原仪器记录的波形在相对振幅和频率上差异显著,这说明通过增加输入电阻能够有效改进EPG记录效果,提高波形的精确度. 梁相志 李静静 卢少华 潘建斌 吴莉莉 邢玉清 闫凤鸣关键词:输入电阻 波形 刺吸电位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1 2011年 近年来,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PG的应用效果。本文根据多年实际应用经验,讨论了EPG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和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包括EPG技术的适用范围、昆虫和植物的处理办法、仪器的调试、EPG波形的生物学意义阐释、指标的选择、数据统计分析、人工饲料上的EPG记录等。 汤清波 张大山 姬琨 丁识伯 闫凤鸣关键词:材料选择 波形 人工饲料 昆虫唾液成分在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51 2006年 近年来,人们对于植食性昆虫唾液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其在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植食性昆虫唾液中含有的酶类和各种有机成分,能诱导植物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而且这些反应有很强的特异性,与为害的昆虫种类甚至龄期有关。鳞翅目幼虫口腔分泌物(或反吐液)中含有的β-葡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等酶类和挥发物诱导素等有机成分,已经证明可以诱导植物的反应;刺吸式昆虫的取食也可以刺激植物产生反应,但其唾液内的酶类,如烟粉虱的碱性磷酸酶,蚜虫的酚氧化酶、果胶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蝽类的寡聚半乳糖醛酸酶等是否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寄主植物对昆虫的唾液成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是昆虫对不同植物营养成分和毒性成分的适应方式。对昆虫唾液蛋白的分析表明,具有同样类型口器、食物类型接近的昆虫,唾液成分有更多的相似性。研究植食性昆虫的唾液成分,对于阐明昆虫和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昆虫生物型的形成机理、害虫的致害机理,以及指导害虫防治等,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殷海娣 黄翠虹 薛堃 王戎疆 闫凤鸣关键词:协同进化 寄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