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139)
- 作品数:7 被引量:121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利平夏军段尧彬杨珍佘敦先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未来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极端降水分布特征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数据结果,抽取逐年的最大日降水量序列样本,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样本进行拟合,遴选出描述流域最大日降水量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推算重现期对应的降水量值,并预估该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降水极值均符合GEV和GPD分布,但GPD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该流域降水极值分布;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用GPD分布拟合的降水极值优于使用GEV分布;A2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将更频繁、更强烈,A1B情景下次之,B1情景下相对较小,表明未来高排放气候情景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比中、低排放情景大。
- 张利平杨艳蓉秦琳琳段尧彬杨珍
- 关键词:极端降水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累托分布
- 永定河流域水循环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 2013年
- 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水资源时空格局的影响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57—2001年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建立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SWAT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结果,分析了IPCCSRES-A2、A1B、B1情景下2050年以前降水、气温、径流、蒸发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957—2001年永定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年均径流量呈缓慢减少趋势,蒸发量呈缓慢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为丰水期,90年代为枯水期.在IPCC SRES-A2、A1B、B1情景下永定河流域2050年以前气温将持续增高,年降水量将增加,径流量较基准期将出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结果预示着永定河流域的水资源在21世纪前期将出现减少,21世纪中期才有可能增加.这对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并且严重缺水的永定河流域而言,水资源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 曾思栋张利平夏军杨珍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循环SWAT模型
- 淮河流域水文非线性多水源时变增益模型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1
- 2015年
- 基于传统时变增益模型(TVGM),进一步考虑地下径流退水,在传统TVGM只考虑单一地表水源的基础上,添加地下水源模块,对地表地下径流分别进行产、汇流计算,改进并提出了多水源TVGM,并将其应用于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13个水文站控制的代表性子流域。结果表明:多水源TVGM既继承了传统TVGM以简单结构描述复杂水文非线性系统关系的优点,同时通过增加地下水源模块,大大提高了洪水预报的精度。13个子流域参数率定期和模型验证期中,传统TVGM分别有9个和7个子流域达到乙级洪水预报标准,而多水源TVGM分别提高到12个和8个,其中以大型流域和大水年改进效果尤佳。传统TVGM水量平衡系数为0.88,多水源TVGM提高到0.95,平均提高了7%。洪峰模拟相对误差也由传统TVGM的50%达标率提高到多水源TVGM的92.3%,整体提高了42.3%。因此,多水源TVGM能更好的应用于淮河流域洪水预报工作。
- 万蕙夏军张利平宋霁云佘敦先
- 关键词:淮河流域多水源洪水预报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永定河流域径流变化影响定量研究被引量:32
- 2013年
- 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永定河流域1957—2010年降水、实际蒸发和气温实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验证了还原径流的必要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永定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70年代为永定河流域的丰水期,80年代至今为枯水期。永定河流域80年代后的实测径流资料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进行径流还原后才能保证径流资料的一致性。气候变化是80年代后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贡献量约占总减少量的65.4%,人类活动的贡献量占34.6%,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张利平于松延段尧彬闪丽洁陈心池徐宗学
-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量
- 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时空演变被引量:11
- 2016年
- 研究气候变化下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对于保护涵养水源的林地植被系统,合理规划管理流域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以汉江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采用结合[1]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类型修正蒸散发量得到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方式,从时空角度定量研究了在生长季4~10月份流域林地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趋势性变化,并且分析了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林地植被多年平均生长季生态需水量为6.915 8×109 m3,整体上呈现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生态需水量对不同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最高温度〉水汽压〉太阳辐射〉风速〉最低温度,生态需水量对各气象因子敏感程度的地带性分布特征还与各区域的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和下垫面情况有关。
- 史超夏军佘敦先万蕙黄金凤
-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气象因子敏感性
-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32
- 2015年
-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75个雨量站1960~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全面地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的趋势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旱涝急转表现为以涝转旱事件为主,且存在由旱涝急转事件向全旱或全涝事件过渡的趋势,短周期的旱涝急转发生频率较高的也是涝转旱事件;(2)长江中下游北岸多发生旱转涝事件,南岸则多发生涝转旱事件;(3)1998年和2011年6~7月短周期高强度旱转涝事件发生在长江北岸,涝转旱事件发生在南岸地区;5~6月与7~8月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分布则呈相反状态;(4)总体来说,长、短周期涝转旱频次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旱转涝有轻微增加的趋势。7~8月则较为特殊,湘江流域涝转旱有增加的趋势,洞庭湖地区涝转旱显著增加,此研究结果可以为长江中下游流域防洪抗旱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 闪丽洁张利平陈心池杨卫
- 关键词:旱涝急转
- 丹江口水库入库洪水变化特征及对未来气候情景的响应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选取汉江中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丹江口水库1969~2008年日入库流量资料和IPCC第4次评估报告多模式数据结果,分别采用广义极值分布(GEV)模型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拟合流域1d最大洪量和3d最大洪量系列,遴选出描述流域1d最大洪量和3d最大洪量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推算了其重现期对应的设计值,并分析了该流域极端洪水事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汉江中上游流域1d最大洪量和3d最大洪量系列符合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累托分布,相同重现期下广义极值分布预估的极值比广义帕累托分布预估值略有偏大;未来气候变化各情景下,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所拟合的汉江中上游流域1d最大洪量和3d最大洪量结果要优于广义极值分布,不同重现期的洪量比历史资料估算的重现水平偏小,说明了气候变化对洪量极值的变化有着直接影响。
- 杨珍张利平秦琳琳杨艳蓉段尧彬
- 关键词: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累托分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