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riricaf201004M)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晓鸣赵杰军王自力王绍云陈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白蜡虫
  • 1篇叶片解剖结构
  • 1篇优势种
  • 1篇幼虫
  • 1篇植物
  • 1篇若虫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态位
  • 1篇适应性
  • 1篇蚧虫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分析
  • 1篇立克次氏体
  • 1篇口器
  • 1篇寄生
  • 1篇寄生蜂
  • 1篇寄主
  • 1篇寄主选择
  • 1篇寄主选择性

机构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5篇陈晓鸣
  • 4篇王自力
  • 4篇赵杰军
  • 2篇陈勇
  • 2篇王绍云
  • 1篇刘魏魏
  • 1篇徐冬丽
  • 1篇杨璞
  • 1篇叶寿德
  • 1篇胡艳红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Zoolog...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蜡虫肠道微生物分析及立克次氏体分子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肠道微生物对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维生素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孤雌生殖、信息素的合成,同时在抵御外来菌的侵入与定植以及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对于刺吸式昆虫来说,由于植物枝干韧皮部汁液营养组成不均衡,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而必需氨基酸组分欠缺或含量较低[3]。
徐冬丽刘魏魏胡艳红杨璞陈晓鸣
关键词:白蜡虫RDNA肠道微生物立克次氏体
白蜡虫7种寄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寄主选择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7种寄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叶脉、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解剖结构及数量性状特征在属、种间存在显著差异。7种寄主植物中,华南小蜡(Ligustrum calleryanum Decne.)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表皮被毛,华南小蜡表皮毛浓密,白蜡树表皮毛稀疏,其它寄主植物表皮无毛;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 Ait.)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的厚度最厚、维管束直径最大,其它寄主植物相对较小。因此,叶片表面光滑、叶脉发达、叶片肥厚是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重要解剖学特征。7种寄主植物中脉和侧脉发达,近轴面凹陷,远轴面突起,肉脉包埋在叶肉中,推测叶脉突起和凹槽可能是白蜡虫固定位点选择的关键线索。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
关键词:白蜡虫寄主植物寄主选择性
蚧虫初孵若虫采集、保存和玻片标本制作被引量:1
2012年
蚧虫初孵若虫用FAA固定液固定有利于玻片制作和长期保存。在虫体软化、脱水、染色和清洗过程中,使用自制转移虫袋,使得虫体转移更为简易,并可以进行批量处理。用丁香油替代二甲苯、Euparal替代中性树脂或加拿大树胶,使制作过程更具有安全性。
赵杰军王自力陈晓鸣
关键词:蚧虫初孵幼虫
白蜡虫若虫口器超微结构特征与生态适应性被引量:3
2012年
超微结构表明,白蜡虫雌、雄若虫口器结构相同,均由外部的口针、下唇和唇基板,以及内部的口针囊和幕骨组成,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口器具口针囊,幕骨发达;(2)上唇退化,下唇短小、不分节;(3)下颚针具T型锁紧密相扣;(4)口器刚毛稀疏,感器单一。其中,口器上、下唇退化,幕骨发达,口针束伸缩可能主要受幕骨和口针囊控制,而口器感器退化则可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高度特化有关。白蜡虫雌、雄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1龄、2龄若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显著(P<0.05)。1龄若虫由于口针较短,口针束较柔软,适宜穿刺较薄的叶片,故生活在叶片上,而2龄若虫由于口针较长,口针束较为坚硬,适宜穿刺比叶片厚的树皮,故返回枝条生活,且若虫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生活,可能是基于寻求安全栖息地和稳定食物来源。
赵杰军陈晓鸣王自力叶寿德陈勇王绍云
关键词:白蜡虫口器超微结构生态适应性
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空生态位被引量:16
2011年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结果表明,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3种优势寄生蜂与白蜡虫的生态位重叠度: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比例相似性: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说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相似性最大,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较强,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在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空间生态位上均有较大的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白蜡虫种群数量大,生长周期长、为多种寄生蜂的繁育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资源。
王自力陈勇陈晓鸣王绍云赵杰军
关键词:白蜡虫寄生蜂优势种生态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