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SJB8800011)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于忠海赵玮芳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教育改革中行政化管理与教师专业自主博弈的反思被引量:8
- 2009年
- 教育改革中的行政管理和教师专业自主博弈反映了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将教育活动肢解为封闭的、格式化的领地,割裂了教育实践中的人之生命开放性特征。问题的症结在于行政管理和专业自主所秉承的技术理性及其工具理性价值。基于人之生命开放性特征,教育者必须坚持平等、共生的教育理念,破解行政管理与专业自主之间的藩篱,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命教育实践。
- 于忠海
- 关键词:教育改革行政管理博弈生命
- 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教育惩罚被引量:5
- 2011年
-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 于忠海赵玮芳
- 关键词:教育惩罚
- 知性缺失与教育活动中的人性冲突被引量:2
- 2009年
- 所谓知性,是指人的规定、判断、分析、推论、比较等认识能力,它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与感性相比,知性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体现了人的主动性和主体意志,是人作为"类"的象征;与理性相比,知性是坚定的、片面的、确定的,因而是个性化的,是人作为"这一个"的象征。缺乏知性基础的理性主义教育必然导致理性工具主义的教化、规训,扭曲人性的发展。基于知性认识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偏见、叛逆和误构,建构自由、幸福的生命教育,促进学生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
- 于忠海
- 关键词:教育活动知性人性冲突
- 儿童教育观的演变:从现代到后现代被引量:2
- 2009年
- 儿童教育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儿童观从成人刻意将儿童置于中心向成人和儿童同为社会建构者转变。(2)儿童教育由规训教化向意义生成转变。(3)教师由传统的园丁向与儿童平等、共生的社会建构者转变。
- 于忠海
-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后现代
- 让儿童成为研究者被引量:11
- 2008年
- 研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命本质属性,是人之生命由适应到超越的不屈前行的源泉、机制和旅程。传统教育误解了儿童作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内涵,使儿童成为研究的仆人而非主体。让儿童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育应是人的教育、自主的教育与社会化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对话者,才能应对这一儿童观与教育观转变带来的挑战。
- 于忠海
- 关键词:教育生命儿童教师
- 当代德育方法论转型:从规训到对话被引量:1
- 2009年
- 面对当代社会人性解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规训方法论必然导致道德滑坡和德育危机。倡导自主、平等、共生的对话方法论成为德育的必然选择,它强调人性的未完成性、自组织性、差异平等性,德育的目的是满足具体人的生命尊严和生活幸福,对话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人之为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 于忠海
- 关键词:方法论规训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