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6015)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陈荣华卢冰王自磐朱纯周怀阳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白令海
  • 2篇有孔虫
  • 2篇正构烷烃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含量
  • 2篇南海北部
  • 2篇环境意义
  • 2篇浮游有孔虫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楚科奇海
  • 1篇地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俄勒冈州立大...

作者

  • 8篇陈荣华
  • 5篇卢冰
  • 4篇王自磐
  • 3篇朱纯
  • 3篇周怀阳
  • 3篇赵庆英
  • 2篇陆斗定
  • 2篇叶新荣
  • 1篇孟翊
  • 1篇张德玉
  • 1篇李秀珠
  • 1篇王小波
  • 1篇高水土
  • 1篇薛斌
  • 1篇潘建明
  • 1篇张海生
  • 1篇武光海
  • 1篇姚龙奎
  • 1篇陈建芳
  • 1篇徐建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东北太平洋胡安·德富卡隆起西翼晚第四纪以来的碳酸盐记录
2005年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胡安·德富卡隆起西翼沉积柱样中的碳酸盐含量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试以及浮游有孔虫丰度、溶解指数和粗组分的统计,发现在晚第四纪约65 ka以来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大(0.4%~77.2%),相差非常悬殊,但其变化未呈现出冰期时溶解作用减弱、间冰期时溶解作用强烈这样明显的旋回性.粗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地层中有明显的浊流沉积发育.另外,碳酸盐含量和浮游有孔虫丰度分析结果揭露了研究区的CCD在3 500m左右.研究认为,在约65 ka来水深浅于3 500m的区域碳酸盐含量的无规律性变化应与浊流沉积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水深深于3 500m的区域碳酸盐含量主要受控于深海碳酸盐的溶解作用.
陈荣华赵庆英Alan C Mix王小波
关键词:碳酸盐含量晚第四纪浊流沉积浮游有孔虫丰度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地层中甾醇的物源组成及其周边气候效应被引量:8
2005年
楚科奇海 C-8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 C_(27)、C_(28)、C_(29)和C_(30)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24-的甾醇;白令海 B2-9短柱沉积样中检出甾醇化合物碳数 C27、C28和 C29双键位置在5-和5,22-及22-的甾醇。从两个海域的甾醇组合特征来看,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物质以及海洋硅质生物自生源组成。研究还表明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地层(2—0cm)中甾醇异常记录对应时间段约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未,保存着北极增暖的信号,这是北极海域生态环境对周边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
卢冰张海生武光海周怀阳陈荣华朱纯姚龙奎王自磐
关键词:楚科奇海白令海甾醇气候效应
北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合特征及古沉积环境的研究被引量:20
2002年
报道了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和分布类型 ,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正构烷烃的来源和古沉积环境加以初步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多数在nC15~nC3 3 之间 ,分布类型有两种 ,第 1种高分子碳范围 ,MH为nC2 5~nC2 7,CPI大于 1,奇偶优势显著 .第 2种低分子碳范围 ,MH为nC17~nC2 0 ,奇偶优势不明显 .以上特征指示了正构烷烃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和海洋内生两个部分 ,并且以陆源贡献最大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大部分测站的Pr/Ph小于 1,指示了缺氧还原沉积环境 .因子分析结果与样品中正构烷烃不同分子组成特征相互对应 .
卢冰潘建明王自磐陈荣华陆斗定叶新荣
关键词:沉积物正构烷烃古沉积环境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对南海北部12°以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丰度、属种数量与组合、碳酸盐含量以及硅质生物相对丰度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随水深的增加,浮游有孔虫的丰度降低、属种数量减少,碳酸盐含量降低,硅质生物相对丰度升高,浮游有孔虫优势种由易溶种转变为抗溶种。浮游有孔虫以及碳酸盐含量等的这些变化与深海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同时,浊流沉积作用和水团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浮游有孔虫丰度与组合以及碳酸盐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郭建卿陈荣华赵庆英徐建孟翊李秀珠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碳酸盐含量南海北部
亚北极白令海近百年海洋环境变化——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210)Pb方法对亚北极白令海B_(2~9)岩芯样进行定年,获得分辨率以10年等级变化的100来年(1890~1999年)连续海洋沉积环境序列。该岩芯样检出众多的分子化石,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和甾醇等。利用这些精细分子C_(27),C_(28),C_(29)甾醇及分子组合特征Pr/Ph,∑C_(22)^+/∑C_(21)^-,CPI,C_(18:2)/C_(18:0)并结合有机碳含量变化,重建100年以来亚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史。结果表明过去的100年以来北极经历了两次较强的气候变暖事件(7.5~5.5cm和3.0~0.0cm,对应时间段约1920~1950,1980~1999年),随之陆源物质减少,海洋自生源增长而沉积环境呈氧化状态。还经历了两次短暂的降温事件(8.0cm和4.0~3.0cm,对应时间段1910和1970~1980年),随之陆源物质增加,海洋自生源相应减少,沉积环境呈弱还原状态。同时揭示了这两种冷与暖变化过程与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有直接关系。
卢冰陈荣华王自磐周怀阳陈建芳陆斗定
关键词:白令海分子化石古环境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和碎屑矿物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以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为主要手段,对南海调查区表层底质沉积物中黏土和碎屑矿物组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其组合特征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碎屑成分主要由生物壳(钙质和硅质)、轻矿物(石英、长石为主)和含量低但种类多的重矿物组成。一般认为物质来源是调查区沿岸风化岩石遭受进一步剥蚀后细小组分通过水动力搬运沉积而成的。钙质和硅质生物壳分布受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的控制。
高水土张德玉陈荣华赵庆英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南海北部
北极海洋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分子地层学记录的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卢冰陈荣华王自磐朱纯WALTER Vetter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污染物
北极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子组合特征及其与不同纬度的海域对比被引量:22
2004年
北极海域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图呈双峰群分布,楚科奇海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高碳数峰群MH(主峰碳)在nC25—nC33、低碳数峰群MH在nC16—nC20范围;白令海高碳数峰群MH在nC25—nC27、低碳数峰群MH在nC17—nC22范围。两海域的OEP(奇偶优势指数)各为0.9—3.81、0.409—3.26;C-23/C+24比值为0.18—1.53、0.40—2.57之间;TABHC(陆/水生类脂物)比值在0.57—11.35、0.32—5.97之间。根据分子组合特征表明楚科奇海的陆源物质输入要比白令海大,而白令海的表层生产力又比楚科奇海高。本文将北极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与南极进行对比,同时又将高纬度海域与低纬度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北极到低纬度海域的陆源输入特征依次减弱,而海洋生物自身起源特征加强。不同纬度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呈现出不同的分子组合差异,受到现代海洋沉积过程中物质来源、环境、气候诸多因素的影响。
卢冰周怀阳陈荣华朱纯叶新荣薛斌
关键词:楚科奇海白令海正构烷烃环境意义
Cycladophora davisiana(Radiolarian)in the Bering Sea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A stratigraphic tool and proxy of the glacial Subarctic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被引量:7
2005年
Cycladophora davisiana (Radiolarian) contents are counted in two cores of the Ber-ing Sea and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oxygen isotopic records of ice in the deep core obtained by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Project II (GISP 2) and deep-sea sediments (SPECMAP) of the world oceans. Millennial scale climatic events, for example, Younge Dryas and B?lling/Aller?d events, Heinrich1 and Dansgaard-Oeschger1events, recorded by C. davisiana percent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Core B4-2. C. davisiana events b, c1, c2, d, e1 and e2,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oxygen isotopic 2.0, 3.1, 3.3, 4.0, 5.1 and 5.3, are identified from Core B2-9. High resolution re-cords of C. davisian are tuned to the oxygen isotopic records in GISP 2 and SPECMAP and the depth-age frameworks are established in the two cores, supplying a stratigraphic base for future paleoceanographic and paleoclimatic studies. High C. davisiana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 in the two cores indicate that they can serve as a proxy of the glacial Subarctic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which verifies the glacial Subarctic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brought from the Bering Sea.
WANG Rujian1 & CHEN Ronghua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关键词:STRATIGRAPHICPROXYGLACIALBERI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