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327)
- 作品数:28 被引量:85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幸华张曦彭贤贵孔佩艳刘林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脐血贴壁细胞生物学特点的观察被引量:8
- 2005年
- 为了探讨人脐血贴壁细胞分离培养的可行性 ,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Dexter培养 ,观察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 :Dexter培养 9- 14天 (平均 11.2天 )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 ,15 - 2 2天 (平均 19.6天 )时集落数量最多 ,培养 2 8天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SE)、糖原染色 (PAS) 10 0 %为阳性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为阴性 ,碱性磷酸酶 (ALP) 2 8%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D10 6阳性达 96 % ,CD2 9阳性为 93% ,CD4 4阳性为 98% ,CD4 5为阴性 ,CD5 0 %阳性为 6 2 %。纤维粘连蛋白 (Fn) :92 %阳性 ;层粘连蛋白 (Ln) :74 %阳性 ;胶原Ⅳ :83%阳性。结论 :人脐血CD34+ 细胞群中存在造血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人脐血贴壁细胞具有造血基质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点。
- 张曦王苹陈幸华刘林彭贤贵孔佩艳刘红张怡王庆余
- 关键词:CD34^+细胞脐血体外培养生物学特点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微环境细胞粘附分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4 2例患者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前及移植后 30、90、1 80d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 )、纤维连接素 (Fn)、层粘素 (Ln)和Ⅳ型胶原 (ColⅣ )等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移植前接受单纯化疗方案预处理的患者 (简称单化组 )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 1、Fn、Lm和ColⅣ的水平以移植后 90d最低 ;移植前接受化疗 +全身放疗方案预处理的患者 (简称化放组 )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 1、Fn、Lm和ColⅣ的水平以移植后 30d最低 ;至移植后 1 80d ,单化组和化放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 1、Fn、Lm和ColⅣ等指标仍未恢复到移植预处理前的水平 ,且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上述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恢复过程较单化组缓慢。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大剂量化 /放疗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障碍可能与移植后某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过程缓慢有关。
- 陈幸华王苹刘林张曦彭贤贵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粘附分子
- 人脐血基质细胞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人脐血CD34+ 细胞群中分离培养造血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采用Dexter法培养 ,对贴壁细胞进行观察和鉴定。结果 Dexter培养 9~ 1 4d(平均 1 1 .2d)开始形成基质细胞集落 ,1 5~ 2 2d(平均 1 9.6d)集落数量最多 ,培养 2 8d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 ;细胞化学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SE)、糖原染色 (PAS) :1 0 0 %阳性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 :阴性 ,碱性磷酸酶 (ALP) :2 8%阳性 ;免疫组化染色 :CD1 0 6 :阳性 96 % ,CD2 9:93%阳性 ,CD4 4 :98%阳性 ,CD4 5 :阴性 ,CD5 0 :6 2 %阳性 ,纤维粘连蛋白 (Fn) :92 %阳性 ,层粘连蛋白(Lm) :74 %阳性 ,胶原Ⅳ :83%阳性。
- 张曦王苹陈幸华刘林彭贤贵孔佩艳刘红王庆余
- 关键词:CD34^+细胞脐血体外培养人脐血基质细胞
- 人脐血基质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可行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冻存方法。方法 采用 5 %二甲基亚砜 (DMSO) ,3%羟乙基淀粉 (HES)和 4 %人血白蛋白 (HAS)作冷冻保护剂 - 80℃冻存人脐血基质细胞 ,观察不同时相点的基质细胞活性、细胞计数 ,回收率 ,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及其支持集落生长的作用 (CFU S ,CFU GM ,CFU E)。结果 保存 6个月后人脐血基质细胞的细胞活性仍保持在 (90 .6± 2 .8) % ,CFU F产率也达到 (83.6± 1 .8) % ,其支持集落生长的作用与保存前无统计学差异。
- 刘耀陈幸华张曦彭贤贵孔佩艳刘林
- 关键词:冷冻保存人脐血基质细胞
- 不同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索不同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并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采用经典和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结果: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在48h细胞贴壁数、细胞开始伸展时间及原代培养时间明显优于经典Dexter培养体系。原代培养9~14d(平均12.1d)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15~21d(平均19.4d)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d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显示阳性,阳性率100%;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显示阴性;糖原染色显示阳性,阳性率为100%;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部分阳性,阳性率2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为,CD31显示阳性率为96%,CD68显示阳性率为95%,CD45阴性,纤维粘蛋白显示阳性率94%。结论:改良Dexter培养体系是一种理想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在体外的成功培养为从一新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的早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张诚陈幸华高蕾张曦孔佩艳彭贤贵王庆余
- 关键词:脐血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 VCAM-1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的构建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构建VCAM-1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VCAM-1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胞中与pAdeasy-l质粒进行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结果(1)VCAM-1基因与pAdTrack-CMV载体成功连接,经NotⅠ/XhoⅠ双酶切后电泳可见2个大小约为9kb和2kb左右条带,经PCR法扩增后电泳可见一个600bp左右条带,证明pAdTrack-CMV-VCAM-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2)pAdTrack-CMV-VCAM-1质粒与pAdeasy-l质粒同源重组后,产物经PacⅠ酶切后电泳可观察到2个大小约为31kb和4kb左右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Ad-VCAM-1-EGFP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 司英健张曦陈幸华刘耀高蕾高力张诚彭贤贵王庆余
- 关键词:VCAM-1EGFP重组腺病毒载体
-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移植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SCs)移植对裸鼠造血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6.5Gy辐照裸鼠后,分别从尾静脉输入1×105个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及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1、+3、+5、+7、+10、+14、+21d观察裸鼠血象、骨髓象以及不同时相点CFU-F、CFU-GM、BFU-E、CFU-Meg动态变化。结果HUCBSCs移植组裸鼠在血象、骨髓象恢复时间、不同时相点骨髓CFU-F、CFU-GM、BFU-E、CFU-Meg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UCBSCs移植具有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作用。
- 张曦陈幸华司英健刘耀高蕾高力张诚彭贤贵王庆余
- 关键词:人脐血源基质细胞造血损伤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学改变的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进一步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单纯化疗或放化疗结合预处理前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①光镜和扫描电镜 :与预处理前骨髓基质细胞相比 ,单化组和放化组出现不同特征的形态学变化 ;②透射电镜观察 :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的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基质变淡 ,嵴消失 ;单化组基质细胞的线粒体重度退行性变 ,结构紊乱。结论
- 张曦王苹陈幸华彭贤贵刘林孔佩艳刘红张怡王庆余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学
- 白血病骨髓基质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增强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体外共培养。0.5μmol/LDNR处理Jurkat细胞诱导凋亡,应用Annexin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0.1~2.0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单独悬浮培养组比较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有显著降低(8.39±4.08)%比(16.02±1.00)%,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比(8.39±4.08)%,P<0.05。DNR处理共培养组Jurkat细胞G0/G1期比例高于悬浮培养DNR处理组,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47.96±5.88)%比(39.25±3.04)%,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骨髓微环境在骨髓白血病细胞获得耐药、抗凋亡特性以及残留白血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 李忠俊陈幸华刘林滕本秀张曦孔佩艳王吉刚彭贤贵杨镇洲
-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凋亡骨髓微环境
-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对残留白血病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陈幸华张曦刘林孔佩艳付相建彭贤贵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残留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