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6026)
-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超羽何志刚莫文渊任杰包芸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气象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非定常流动的平面动画显示及制作
- 流动显示技术是探索流体力学问题、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动画的显示特征及其在非定常流动显示中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流体流动现象的动画制作过程和流动显示动画。
- 包芸任杰
- 关键词:动画
- 文献传递
- 珠江河口不同粒径泥沙分级模拟的方法研究
- 在二维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泥沙粒径分级模拟的算法进行研究。以珠江河口八大口门海域为例,进行了两级不同粒径泥沙输运模拟数值试验。计算模拟的泥沙分布基本合理。
- 包芸任杰
- 关键词:珠江口泥沙粒径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研究辨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现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富有区域特色。本文提出百余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可归纳为4种范式:历史描述、实地考察−学术推理、器测−学科理论和“动力−沉积−地貌”跨尺度范式,各以范例说明。基于笔者及其团队研究,对现有文献关于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若干重要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视角作必要辨析,包括:海侵盛期以来千年尺度三角洲岸线位置变化,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的模式和三角洲干流河段形成过程与机理。最后对三角洲研究中的多学科、跨尺度和时空量化做了简要讨论。
- 吴超羽韦惺
- 关键词:范式三角洲沉积体
- 近50年伶仃洋滩槽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4
- 2003年
- 伶仃洋河口湾是珠江口最大的河口复合体,其滩槽演变趋势对珠江三角洲防洪排涝、伶仃洋出海航道的维护、河口整治以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有重大影响。通过选取1953、1964、1974、1989、1998年海图进行对比,分析了伶仃洋近五十年来的滩槽冲淤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伶仃洋的淤积是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水域面积还是容积均在减少,但各个滩槽不同水深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表现出"浅滩愈浅、深槽愈深"的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伶仃洋滩槽冲於变化的成因。
- 闻平刘沛然雷亚平任杰吴超羽
- 关键词:冲淤分析
- 悬浮泥沙浓度的测量被引量:18
- 2003年
- 分析了悬浮泥沙浓度测量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为悬浮泥沙浓度测量的进一步创新研究和河口海岸研究中新技术的运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唐兆民何志刚韩玉梅
- 关键词:悬浮泥沙遥感
- 冰后期珠江三角洲沉积物通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从珠江三角洲283个钻孔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从269个钻孔中识别出了最大海侵面,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并由此计算了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总量,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在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总量分别为114.09,36.70,77.39 Gt.海退期沉积量大于海侵期.以现今珠江输沙量的约84%沉积在三角洲范围内计算得到冰后期珠江年均输沙量约为9.91 Mt,6 000 a以来的年均输沙量约为15.35 Mt.
- 何志刚吴超羽莫文渊唐兆民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沉积通量冰后期
- 近数十年来东平水道河床演变特征被引量:4
- 2003年
- 东平水道受径、潮动力相互作用,水流、泥沙和河床演变具有独特的时空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前处于缓慢的自然淤浅过程,由于航道整治工程调整作用和疏浚维护等因素的影响,80年代中后期由淤积转变为冲刷状态,大规模的河床采沙是90年代以来河槽加剧加深增容的主导因素。近数十年来,虽然东平水道平滩水位下降,但是造床流量增加,潮汐动力相对增强,河床演变特征表现为宽深比下挫,滩槽高差提升,满槽容积增大,河槽向有利于水沙输送的窄深方向发展。
- 雷亚平杨清书欧素英胡学罗章仁杨干然
- 关键词:河床演变东平水道河床形态
- 珠江三角洲中部子平原形成演变机理研究——以大鳌平原为例被引量:20
- 2007年
- 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进受到原始地貌的控制,潮汐动力和河流作用被复杂的地貌单元分割和重塑。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依据其演进过程的空间位置和边界,相关的动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子平原,分别是番禺平原、顺德平原和大鳌平原。文章着重报道大鳌平原海侵盛期以来的形成演变机理的研究成果。基于收集的1700余个各类钻孔资料和本课题野外钻取的18个钻孔,进行了210个14^C测年和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分析,应用本课题开发的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计算6000年以来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流场、泥沙浓度场、冲淤厚度和岸线演变,以及对上述结果的地貌动力分析,揭示了大鳌子平原各主要沉积体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沉积动力机理。结果表明:1)大鳌子平原是外部海洋和河流等动力经过古磨刀门、古横门和五桂山所改造的复杂地貌动力环境下形成的;2)大鳌子平原可以依据其沉积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成至少3个主要的动力沉积单元,分别是古磨刀门大鳌沙涨潮三角洲、五桂山北麓边沿沉积体和磨刀门-古横门汇潮点沉积体;3)3000-2500aB.P.的短暂高海面,导致古海湾纳潮量相应增大,出现大鳌沙第2次高沉积期。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动力结构与三角洲地形演进及海洋动力变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 吴超羽何志刚任杰包芸莫文渊韦惺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 珠江河口‘门’的地貌动力学初探
- 珠江河口由河网区与河口湾区构成,连接两部分的是珠江口独特的地貌单元‘门’。末次海进盛期古珠江海湾可分为内海湾和外海湾,现代三角洲平原与河网均发育在古内海湾。内、外古海湾通过峡口相连, 这些峡口演变为现代的‘门’。本文根据...
- 吴超羽任杰包芸史合印雷亚平何志刚唐兆民
- 关键词:三角洲
- 文献传递
- 从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看冰后期海侵以来珠江三角洲西江大鳌沙的形成被引量:13
- 2007年
- 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的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的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的PRD05和中部的PRD04两个钻孔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的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的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但7630aBP以来,PRD04孔的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的粗,分选性比PRD05孔的差;埋深12.28m以上,PRD04孔的沉积物比PRD05孔的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的好。分析表明,9000~4200aBP,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的区域沉积。近3500年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大鳌沙的形成与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的位置在蛇地山和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m。
- 何志刚莫文渊刘春莲吴超羽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沉积速率沉积物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