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3122)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任杰包芸韦惺曾学智莫文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珠江三角洲径潮动力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在显著人类活动或涉海工程已基本完成后的相对稳定地貌边界条件下,利用1D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珠江三角洲网河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及能量分布等径潮动力特征。结果表明:1)网河中高水位河道主要集中在西、北江网河干流的中上段,从网河顶端至口门,高低水位间的差值逐渐加大;2)网河区的涨潮流因来流情况不同差异较大,大水大潮期潮流界下移至口门段,枯水期潮流界上移,三角洲网河全域感潮;3)各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在各水期中均有相对稳定的分配关系,一般变化值小于5%;4)在网河区上段泄洪区,具有较大的能流率,枯水期,能流率普遍较小,但在网河区下段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道,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潮能通量。Fr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比能中重力作用相对惯性力要大得多。
- 杨明远任杰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数值模拟
- 6ka以来广州溺谷湾形成演变的数值模拟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6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钻孔资料为基础,重建了距今6k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并作为PRD-LTMM模型模拟的初始边界.同时以广州溺谷湾中"门"这一独特的地貌动力单元作为切入点讨论广州溺谷湾的地貌动力的耦合演进过程.模型计算结果应用27个测年钻孔资料进行验证,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4%.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河网机构和口门相当符合,表明PRD-LTMM的长周期模拟珠江河网、广州溺谷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行而且比较可信.根据长周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表明:广州溺谷湾的形态和"门"地貌单元是造成其活跃水动力的主导因素,尤其是"门"地形所造成的双向射流系统的存在对广州溺谷湾的水系演变格局起了控制性的作用;根据广州溺谷湾水动力结构、淤积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可将其演变划分为石门期、陈村期、黄埔期和珠江潮汐通道期.
- 韦惺吴超羽任杰莫文渊包芸
- 关键词:长周期
- 基于EFDC模型的水东湾潮汐通道双向射流系统研究
- <正>水东湾位于广东省西部电白县境内,是一个被大型沙坝围抱的半封闭的澙湖湾,面积约30.5 km~2,澙湖湾经由狭窄的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潮汐通道内、外侧出口岸线放宽,水东湾涨、落潮流皆具有明显的射流特性。
- 杨留柱任杰曾学智
- 关键词:EFDC模型
- 文献传递
- 东江下游河段溯源侵蚀特征与机理被引量:8
- 2010年
- 1980年以来,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发生了高强度的采沙活动,由此导致水文条件发生显著变异,河床形态出现溯源变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与水文资料的对比分析,东江下游段溯源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大规模采沙直接引起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大幅下降,尤以枯水期表现最为显著,博罗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现为逐年右偏;②采沙引起河床高程大规模降低,即为一级溯源变形,其显著的特征是水面比降大,由此引起河床发生强烈冲刷,遂派生出河床演变的二级溯源变形,二级溯源变形的长期发展将使河床变形趋于平缓;③采沙河段必然发生河床断面形态及尺度的物理变形,按其发生的时间过程分为各具特色的3段:变形完成段(东江网河区)、变形进行段(石龙到博罗段)及变形影响段(博罗以上河段)。
- 任杰曾学智贾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