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3529)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邱健张园洪长江路一平李巧汶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内皮细胞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白介素
  • 2篇动脉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液
  • 2篇沙坦
  • 2篇糖尿病动脉粥...
  • 2篇凝血
  • 2篇凝血致活酶
  • 2篇主动脉
  • 2篇细胞表达
  • 2篇内皮细胞表达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机构

  • 13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13篇邱健
  • 6篇张园
  • 5篇洪长江
  • 4篇路一平
  • 3篇阮云军
  • 3篇顾晓龙
  • 3篇马骏
  • 3篇李巧汶
  • 2篇向定成
  • 1篇詹纯列
  • 1篇杨静
  • 1篇张萍
  • 1篇文艳飞
  • 1篇冼江
  • 1篇易绍东
  • 1篇龚志华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黏附对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和Percoll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与酶消化法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在不同的时间(1,2 ,6 ,12和18h)采用一期血浆复钙时间法测定TF促凝活性,用RT -PCR法检测TF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 1)和TF蛋白的表达。结果 单核细胞黏附脐静脉内皮细胞,2h后内皮细胞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和mRNA表达开始升高,6h后促凝活性达到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 <0 0 5 ) ;I CAM - 1在单核细胞黏附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的1h ,表达即显著升高(P <0 0 1) ;组织因子在6h后表达增多(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两者呈正相关(r=0 72 3,P <0 0 5 )。结论 单核细胞黏附脐静脉内皮细胞是TF促凝活性和表达升高的原因之一,其黏附作用与ICAM - 1的表达相关。
张园邱健
关键词:内皮细胞表达影响因素
组织因子及其非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组织因子(TF)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的跨膜糖蛋白,在调节凝血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TF在识别和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促血管新生和再狭窄等非凝血功能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TF及其非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园邱健
实验性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Wistar大鼠模型。方法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以保护性剂量260mg/kg腹腔注射烟酰胺(Nicotinamide,NA)溶液,15分钟后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mg/kg,同时给予维生素D3(VD3)注射液按总剂量60万IU/kg分三天灌胃,在上述基础上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测定大鼠血脂、血糖、胰岛素含量,制作胰腺、主动脉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8周后大鼠空腹血糖≥7.8 mmol,且HE染色可见胰岛增生、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主动脉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中膜增生,结构紊乱。对照组未出现类似变化。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模型的制作。
路一平邱健詹纯列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阿托伐他汀与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组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盐酸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法检测阿托伐他汀组、吡格列酮组、联用组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TF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有TF表达;阿托伐他汀与吡格列酮单独及联合作用下,主动脉TF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吡格列酮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均能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TFmRNA的表达,提示阿托伐汀与吡格列酮可能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路一平邱健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凝血致活酶
组织因子、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CH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005年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中的地位。方法:选择59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血浆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血浆中TF、IL-6与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1年内发生心脏事件的TF、IL-6和VEGF含量分别为(267±32)pg/mL、(412±27)pg/mL和(148±12)pg/mL,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线性相关分析IL-6、VEGF含量与TF含量成正相关(r=0.589、r=0.232,P<0.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中年龄、糖尿病、甘油三酯、左心室射血分数(≤30%)、IL-6和TF与CHF患者预后成正相关,VEGF未进入回归模型,TF和IL-6与CHF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5.12、r=6.34,P<0.012、P<0.011)。结论:血浆中IL-6和TF的含量对CHF患者预后有判断价值,IL-6和VEGF的分泌增多是血浆中TF升高的原因之一。
张园邱健
关键词:CHF患者白介素-6左心室射血分数细胞因子含量心脏事件
PTX3对LPS诱导内皮细胞表达TF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PTX3(pentraxin-3)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期凝血法检测不同实验组TF促凝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TF抗原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TF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独加入SAP、CRP和PTX3的M199培养基中HUVEC TF促凝活性、抗原和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当与LPS共同培养6 h,每组HUVEC TF活性和抗原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PTX3不影响内皮细胞TF促凝活性、抗原和mRNA表达,但参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TF。
张园邱健
关键词:内皮细胞脂多糖
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TFmRNA。结果: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主动脉TF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TFmRNA的表达,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路一平邱健
关键词:糖尿病阿托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
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内皮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AngⅡ与其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的关系,以及厄贝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的途径。方法Ⅰ型胶原酶法分离并鉴定HUVEC,MTT测各实验组的细胞毒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1,ICAM-1)、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各组细胞上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AngⅡ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UVEC中P-选择素和IL-6升高(P<0·05),0·1μmol/L的AngⅡ诱导细胞产生ICAM-1差异无显著性(P>0·05),含量为0·5μmol/L的AngⅡ在6h诱导HU-VEC产生ICAM-1达到峰值(178·02±21·55)%,在作用8h,HUVEC的IL-6含量达到峰值(598·02±31·98)pg/ml,P-选择素在12h时,含量为(2·68±0·03)ng/ml;厄贝沙坦均能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HUVEC中ICAM-1、P-选择素和IL-6的含量(P<0·05)。结论AngⅡ能不同程度的促进HUVEC产生炎症因子,这是AngⅡ促AS形成的机制之一;厄贝沙坦通过拮抗AngⅡ1型受体,降低HUVEC产生各种炎症因子,在抗AS有巨大应用价值。
张园邱健洪长江易绍东杨静
关键词:厄贝沙坦炎症因子内皮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18、白介素10及其比值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 ISA)法检测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IL-10等浓度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18、IL-10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OR=5.567,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比稳定型心绞痛明显;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明显相关,提示了IL-18/IL-10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李巧汶邱健马骏洪长江阮云军向定成顾晓龙
关键词:急性病白细胞介素10/血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6
2006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可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分化、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等,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作者就PPARγ与AS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路一平邱健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