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019)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嗣星宋超廖文彪王玲珑孟令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原位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生物发光
  • 1篇平滑肌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 1篇转基因
  • 1篇祖细胞
  • 1篇脱细胞
  • 1篇脱细胞基质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构建
  • 1篇细胞基质
  • 1篇腺癌
  • 1篇泌尿
  • 1篇泌尿系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廖文彪
  • 2篇宋超
  • 2篇杨嗣星
  • 1篇李欣慧
  • 1篇李永伟
  • 1篇王玲珑
  • 1篇孟令超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利用内皮祖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构建泌尿系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
2012年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内促进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新生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兔膀胱脱细胞基质(BAM),体外培养扩增兔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EPCs,再将这3种细胞分别以1.0×10。/IJ种植到BAM上,培养7d后制作成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实验组为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EPCs。BAM片状移植物,对照组为上皮细胞一平滑肌细胞.BAM片状移植物。将复合物种植于兔皮下,8周后取标本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成功培养兔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EPCs。生长曲线显示3种细胞在BAM上生长分化良好。植入皮下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移植物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上皮及平滑肌层再生良好。而对照组移植物出现挛缩,表皮不连续,血管化不明显。结论利用EPCs、膀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BAM构建的组织工程片状移植物在体内生长良好,EPCs在体内能促进移植物新生血管形成。
孟令超廖文彪杨嗣星李永伟李欣慧宋超
关键词:膀胱脱细胞基质上皮细胞内皮祖细胞
可发光可连续检测原位前列腺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连续定量监测的原位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用慢病毒将GFP—Luciferase融合蛋白载体转染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利用稻瘟素Blasticidin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GFP—Luc—PC3细胞株。将6只雄性裸鼠随机分2组,应用5×10^6 GFP—Luc—PC3或普通PC3细胞雄性裸鼠皮下注射获得皮下瘤。12周时无菌条件下取荧光素酶标记和未标记的皮下肿瘤组织,将其切成2mm3大小的组织块,并将组织块随机种植于24只雄性裸鼠前列腺包膜下,实验组、对照组各12只。用IVIS200光子发射定量分析动态监测肿瘤生长。并于种植后2、4、6、8周分别处死3只裸鼠,取前列腺组织称重。分析肿瘤在体光子值与其重量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GFP—Luc—PC3细胞株,该系生长曲线与未标记细胞一致,在荧光素作用下,发光能力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997),其裸鼠皮下成瘤率为100%。原位前列腺癌模型中,所有24只动物均形成前列腺肿瘤,其中GFP—Luc—PC3组可通过IVIS200系统观察到肿瘤组织的发光情况,PC3组信号不明显。原位肿瘤模型建立后2、4、6、8周,肿瘤在体光子值(光子值/秒,photons/second)依次为(69.13298±2.07900)E+05、(82.66208±1.23100)E+05、(91.94257±2.32100)E+05、(130.64340±3.24700)E+05。肿瘤重量依次为(9.67±1.07)、(12.47±2.12)、(16.45±2.57)、(21.43±4.56)g。肿瘤离体成像的肿瘤重量与其在体发光值呈线性正相关(r=0.973,P〈0.05)。结论可发光可动态观察的原位前列腺癌模型可以在不处死动物的条件下,在体外连续动态观察肿瘤在原位的生长。
宋超廖文彪杨嗣星王玲珑
关键词:前列腺癌荧光素酶生物发光转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