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507)
-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3
- 相关作者:董艳董坤汤利郑毅杨智仙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正>蚕豆连作导致土传枯萎病的严重发生,制约了蚕豆生产的发展。小麦蚕豆间作是普遍的间作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单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Biolog ...
- 董艳胡国彬李欣然郑毅汤利
- 文献传递
- 间作减量施氮对小麦养分吸收和白粉病的影响
-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112.5 kg/hm2,225 kg/hm2)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112.5 kg...
- 朱锦惠杨智仙董艳
- 关键词:养分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白粉病
- 连作障碍中化感自毒效应及间作缓解机理被引量:45
- 2017年
-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生理过程而抑制作物生长;同时自毒物质还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病原菌增殖,加剧土传病害发生而导致连作障碍危害加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而采用的间作模式,可为克服作物连作自毒物质引发的土传病害发生提供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笔者从营养和生理角度分析间作提高作物的抗性,从根际微生物-自毒物质-病原菌互作角度阐明间作缓解连作自毒效应的机理,为理解间作系统地下部根际生态过程与连作障碍缓解及制定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揭示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互馈机理。
- 陈玲董坤杨智仙董艳汤利郑毅
- 关键词:连作障碍土传病害自毒作用间作
- 间作系统根-土互作与连作障碍缓解机制被引量:11
- 2016年
- 现代农业大面积单一作物连作种植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日趋简单和脆弱,使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连作障碍严重发生。间作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增产、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文章旨在明确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以期为寻求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奠定基础。从寄主营养及生理变化、诱导寄主抗性、养分高效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病原菌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间作缓解连作障碍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明确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理,同时展望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指导中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侯慧董坤杨智仙董艳汤利郑毅
- 关键词:间作连作障碍土传病害微生物多样性
- 施氮和间作对蚕豆锈病发生及田间微气候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间作对蚕豆锈病发生及田间微气候的影响,探讨间作系统氮肥调控下田间微气候变化与蚕豆锈病发生的关系,以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N0(0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4个氮水平,调查蚕豆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测定蚕豆不同冠层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无论单作还是间作,施氮对蚕豆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施氮增加了蚕豆锈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发病盛期,施氮(N1~N3)蚕豆锈病发病率较不施氮(N0)处理增加1.7~7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增加10.2%~143.8%,且病情指数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较发病率明显;与N0相比,施氮使蚕豆冠层温度降低0.1~1.8℃和风速降低7.2%~80.0%,冠层相对湿度增加0.2%~19.0%。与单作相比,间作蚕豆产量平均增加34.4%。发病盛期,间作蚕豆锈病发病率降低7.5~10.6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26.9%~51.0%;整个发病期,间作蚕豆的冠层温度和风速均高于单作蚕豆,相对湿度低于单作蚕豆。相关分析表明,发病盛期和发病末期,蚕豆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冠层温度、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施氮水平和间作模式对蚕豆产量、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均有影响,且间作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综上,小麦与蚕豆间作及控制氮肥用量是改善农田小气候且有效控制蚕豆锈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为间作系统合理施用氮肥和发挥间作控病增产优势提供了指导和理论依据。
- 郭增鹏董坤朱锦惠董艳
- 关键词:氮水平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