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10900)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磊薛峰隋涛李鹏李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特异性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血小板...
  • 1篇特发性血小板...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紫癜
  • 1篇小剂量
  • 1篇利妥昔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特发性
  • 1篇慢性特发性血...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隋涛
  • 1篇薛峰
  • 1篇李强
  • 1篇张磊
  • 1篇李鹏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种新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检测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针对血小板糖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评价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商业化试剂盒PAKAUTO,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自身血小板抗GPⅡb/Ⅲa、GPIb/Ⅸ、GPIa/Ⅱa特异性抗体。结果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此方法敏感性为44.0%,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26.2%。阳性患者中GPⅡb/Ⅲa抗体阳性率为87%,GPIa/,Ⅱa抗体阳性率为35%,GPIb/Ⅸ抗体阳性率为10%。检测时未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阳性率(58.5%)高于用药患者(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10^9/L患者阳性率(51.6%)高于PLT〉20×10^9/L患者(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阳性率(66.7%)高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KAUTO检测特异性强,可有效区分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断中可推广应用。
周雪丽阎石李强李鹏周泽平杨仁池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被引量:4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免疫学改变。方法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mg,每周1次,共4次)治疗26例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25^+、CD4^+CD25^+FOXP3^-、CD4^+CD25^+FOXP3^+和CD19^+CD20^+细胞。结果26例患者,完全缓解(CR)6例(23.1%),有效(R)10例(38.5%),其中1例复发,无效(NR)10例(38.5%)。中位随访时间5.5(0.8~8)个月,起效和达CR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04)d和41(4~109)d。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定量和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25^+、CD4^+CD25^+FOXP3^+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CD4^+CD25^+FOXP3^-细胞计数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的CD19^+CD20^+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比治疗前减低(P〈0.05)。26例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可能是一种高效、安全治疗ITP的药物,但其最佳用药方案、长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隋涛薛峰赵海丰葛菁周虎张磊白洁杨仁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