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08B062)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敏李端生张旺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乡村知识分子的四张面孔——新中国电影中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的身份观照被引量:1
- 2009年
- 在我国的社会语境中,乡村与知识分子都负载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含义。乡村知识分子,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构成了农民群体中独特的群落,更是在电影的叙事层面记录和表征着不同的文化想象。文章将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中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为线索,考察他们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界定与呈现的方式,以触探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 王敏
- 关键词:身份
- “病躯的疗救”:新电影农民形象的身体寓言被引量:2
- 2008年
- 得病的身体不仅标识着人物身体受难这一基本的事实,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的隐喻载体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含义。拍摄于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枯木逢春》与《白毛女》为我们呈现的是关于乡村妇女身体的叙事,以其丰富性和多义性,给予我们将其以文化寓言来解读的可能性。在对"病躯的疗救"这一共同的主题的呈现中,两部电影又为我们呈现出主旨相似而又存在部分差异的身体、权力、自我的特定关系。
- 王敏
- 关键词:文化寓言
- 想象农民的方式——新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与文化想象被引量:4
- 2008年
-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阶级不仅是阶级实体,也是文化的隐喻载体,是文化想象和塑形的对象。其间,不仅涉及政治、文化的现实韬略考量,更蕴涵了中国式现代性想象诸种取向的更迭、变迁与碰撞。本文将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形象作意识形态的征候解读,揭示"关于农民的想象"这一叙事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图及其与话语权力的关系。
- 王敏
- 关键词:农民隐喻话语权力
- 底层记忆与文化想象--新中国电影中的流动农民形象建构及其文化阐释被引量:3
- 2008年
- 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流动农民形象在叙事与意识形态层面都表征着重要的意义。从建国初期电影银幕上的缺失到90年代以来城市题材影片中流动农民形象的蔚为大观,流动农民形象的叙述与呈现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颇具意味的文化现象。本文把新中国的流动农民形象置于中国逐渐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考察其嬗变轨迹,以期解读出该形象所蕴含的多层文化意蕴。
- 王敏李端生
- 关键词:流动农民文化想象
- 想象“湘西”的方式——“湘西”符号的影像建构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2
- 2008年
- 影视剧中的湘西,不仅指代以湘西为背景的视觉影像,而且也是我国民族生存和文化困境折射于当下传媒介质中的文化表征。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影像湘西的历史的梳理入手,揭示"湘西"符号影像建构的逻辑、想象湘西的方式,并探询蕴藏于湘西与影像表征的互动关系中的文化意蕴。
- 王敏张旺
- 关键词:匪患田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