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4Z350)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博陈花玲庞宣明陈晓南朱子才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 介电弹性材料驱动的大流量无阀微泵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对基于介电弹性材料的无阀微泵流量分析基础上,从增加流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流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微泵泵膜预拉伸率及封装材料对微泵流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参数优选后的无阀微泵结构可使微泵的流量大幅度增加,可达到500的流量。该类型无阀微泵在生物医学等微流体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 胡树林陈花玲李博强俊花
- 关键词:无阀微泵介电材料振动膜
- 一种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在介绍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作动机理的基础上,以一种镀Pt的IPMC材料为对象,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分子对其作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直流和交流电压输入下的位移与内部电流特性,比较了不同输入波形以及不同输入电压幅值下的响应特征,并给出了这种IPMC的频率响应特性,从而为该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李博朱子才陈花玲吴九汇
- 关键词:能量转换传感器执行器
-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理论建模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08年
-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的等效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理论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IPMC的性能,但是模型参数多且结构复杂,不易掌握;等效模型简易实用,但是精度不高,扩展性差。指出了IPMC建模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李博陈花玲朱子才
- 电致动聚合物智能材料分类及其特点被引量:5
- 2007年
- 电致动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简称EAP)是一类新型的智能材料,国外对此类材料已开始了不少研究,国内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研究的不同类型电致动聚合物的变形机理及其性能特点,并比较了其优缺点,对其应用前景也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今后该类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 魏强陈花玲
- 电致动聚合物驱动的无阀微泵的设计与制作被引量:7
- 2009年
- 提出了一种由电致动聚合物材料(DE)驱动的平面扩散/收缩管无阀微泵.通过分析扩散/收缩管的角度、长度、最小宽度等关键参数对微泵性能的影响,对无阀微泵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基于UV-LIGA工艺,将DE泵膜和SU-8泵体键合制作了无阀微泵的模型,并对DE泵膜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微泵的单向泵送.在3 500 V、8 Hz直流正弦电压的作用下,无阀微泵的流量最大,为21.2μL/min,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密封、成本低.实验结果对电致动聚合物微泵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 夏冬梅庞宣明陈晓南李博
- 关键词:微泵
- 电致动聚合物致动器的动态响应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电场型电致动聚合物——介电弹性体(DE)制作了一种圆形致动器,在交流电压和直流脉动电压驱动下,分别研究了电压波形、幅值和频率的位移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幅值和频率相同、波形不同时,DE薄膜的驱动位移相差较大,在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电压下,其驱动位移依次减小.随着频率的增高,驱动位移的递减速度依次增大.当电压波形相同时,位移随电压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随频率的增高而减小,均呈非线性关系,并且直流脉动电压比交流电压的驱动过程稳定.对比双向预拉伸2×2、3×3、4×4倍的DE致动器电致动实验结果可知,预拉伸4×4倍的DE致动器所需的驱动电场强度比预拉伸2×2倍和3×3倍的DE致动器所需的驱动电场强度高,从变形过程的稳定性、响应速度以及稳定变形条件下DE致动器所能承受的频率来看,预拉伸4×4倍的DE致动器优于预拉伸2×2倍和3×3倍的DE致动器.
- 景素芳庞宣明陈晓南
- 关键词:介电弹性体致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