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X015)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淑梅杨郁卉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论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变革被引量:9
- 2008年
- 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家们开始关注经济关系和生产劳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为单纯的商品交换关系,在物质生产领域商品交换形式的基础上论证普遍的自由、平等,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入手,论证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德国哲学家们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以抽象的伦理道德实践的方式论证人人自由、平等,把政治国家作为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马克思从现实个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用物质生产关系说明交换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揭露了阶级利益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普遍自由、平等的虚假性。商品交换存在于受人类生存必然性制约的物质生产领域,属于必然王国,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人平等享用自由时间的自由王国才能繁荣起来。
- 李淑梅
- 意识形态的变化与人的认同方式--马克思对1848年欧洲革命中意识形态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方式与机制,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是一种政治实践意识,它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召唤亡灵的行动",以不变的革命口号的形式掩盖变化的内容,利用传统观念和教育等机制发挥作用,是制约人们创造历史的条件之一。因此,无产阶级不仅要争夺政治权力,而且要争夺意识形态的统治权。与资产阶级从过去寻求精神力量不同,无产阶级从未来"汲取诗情",通过自我批判而走向成熟。
- 李淑梅杨郁卉
- 关键词:政治口号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认同被引量:9
- 2005年
- 李淑梅
-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认同人学马克思主义
- 人的类本质与对生产、交换异化的批判——重读马克思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被引量:2
- 2011年
- 马克思从人的直接社会生产和交往的类本质出发,分析批判了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他认为货币是"异己的媒介",是人的外化的类本质,是物化的社会权力。商品交换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私有制为基础,是私有者之间相互外化的关系,是人与人的不信任。商品交换以谋生的劳动为前提,谋生的劳动是以谋取私利或以维持生存为目的的活动,是私利性生产与社会性需要矛盾的表现,是劳动和资本对立的表现。
- 李淑梅
- 关键词:货币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