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50)

作品数:19 被引量:628H指数:15
相关作者:李隆张福锁孙建好肖焱波李淑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间作
  • 8篇玉米
  • 7篇蚕豆
  • 6篇小麦
  • 5篇土壤
  • 4篇玉米间作
  • 4篇根瘤
  • 4篇根瘤菌
  • 3篇氮素
  • 3篇氮素吸收
  • 3篇土壤硝态氮
  • 3篇种间
  • 3篇硝态氮
  • 3篇间作体系
  • 3篇间作优势
  • 3篇根系
  • 3篇根系分隔
  • 2篇地下部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吸收

机构

  • 19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水市农业技...

作者

  • 18篇李隆
  • 16篇张福锁
  • 9篇孙建好
  • 5篇肖焱波
  • 4篇李淑敏
  • 4篇叶优良
  • 1篇周丽莉
  • 1篇王晓丽
  • 1篇李娟
  • 1篇江荣风
  • 1篇郭天文
  • 1篇刘生战
  • 1篇李来祥
  • 1篇黄高宝
  • 1篇马忠明
  • 1篇包兴国
  • 1篇刘广才
  • 1篇张红刚
  • 1篇李隆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种不同根瘤菌对间作蚕豆和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本文通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中对间作蚕豆接种不同根瘤菌株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蚕豆和小麦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根系完全分隔中接种根瘤对蚕豆的生长都好于不接种;3种菌株中以接种NM353菌株的效果最好,在根系不分隔中蚕豆和小麦生长同时得到改善,其生物量、吸氮量都高于其它两种菌株和不接种处理;虽然根系完全分隔中接种LN566改善了蚕豆生长,但在根系不分隔中蚕豆的生长被抑制,其生物量和含氮量最低。因此,不同根瘤菌菌株在间作中的表现不同。间作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菌株进行接种,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改善作物氮素营养。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
关键词:根瘤菌间作体系接种盆栽试验生物固氮根系分隔
蚕豆/玉米间作接种AM真菌与根瘤菌对其吸磷量的影响被引量:49
2005年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根系分隔方式蚕豆/玉米间作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其吸收有机磷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均显著促进玉米和蚕豆吸收有机磷,与对照相比吸P量分别增加138.1%和82.3%;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蚕豆吸收有机磷有协同促进作用,蚕豆根瘤数、根瘤重和菌根侵染率显著增加,并改善与其间作玉米的营养状况,明显促进玉米生长。
李淑敏李隆张福锁
关键词:蚕豆间作AM真菌根瘤菌有机磷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被引量:136
2005年
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和标记15N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小麦相对于蚕豆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依赖更强,蚕豆则更多依赖于空气中的氮。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处理中小麦对15N的回收率分别为58%、73%和52%,而蚕豆则分别为30%、20%和3%。小麦对肥料氮的竞争促进了蚕豆的固氮作用,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时,蚕豆来源于固氮的百分数(%Ndfa)分别为58%、80%和91%。因此,小麦/蚕豆中存在对氮的互补利用,该体系中氮营养竞争和促进作用同时存在。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应用土壤标记同位素稀释法表明蚕豆固氮向间作小麦发生了转移,转移的量相当于蚕豆吸氮总量的5%。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体系种间相互作用同位素稀释法营养竞争
根瘤菌菌株NM353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3
2006年
采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小麦与蚕豆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研究了间作蚕豆接种根瘤菌菌株NM353,在施氮和不施氮情况下,蚕豆和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分隔方式和施氮与否,接种根瘤菌菌株NM353对蚕豆的生长都好于不接种;同时,间作小麦也通过根系的相互作用受益。在施氮情况下,接种与不接种处理相比,蚕豆生物量在三种分隔方式中依次增加了15%、16%和5%;吸氮量依次增加了17%、9%和12%;而根系不分隔并接种根瘤菌NM353还改善间作小麦的生长,其生物量、吸氮量比不接种时分别增加了13%和22%。因此,小麦/蚕豆间作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菌株进行接种,并配合适当的氮肥施用,可以充分发挥豆科生物固氮作用,并改善与之间作的作物氮素营养。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
关键词:根瘤菌接种固氮根系分隔蚕豆
玉米/鹰嘴豆间作对有机磷利用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试验采用玉米与鹰嘴豆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的土培方法 ,研究了玉米 /鹰嘴豆间作种间对有机磷 (植酸钠 )利用差异。结果表明 ,鹰嘴豆利用有机磷的能力强于玉米 ;供应有机磷时 ,由于鹰嘴豆促进玉米对有机磷的吸收 ,与鹰嘴豆根系不分隔(间作 )玉米的生物量显著高于两者根系完全分隔 (单作 )处理 ;两作物根系间隔尼龙网 (30μm)和不分隔处理玉米的吸磷量和地上部磷浓度分别比两作物根系完全分隔增加 118.0 % ,4 3.7% ,2 8.1% ,10 .2 % ;缺磷和施有机磷使作物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 ,但鹰嘴豆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玉米 。
李淑敏李隆张福锁
关键词:玉米鹰嘴豆间作有机磷
小麦/大豆间作氮磷肥效的双变量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双变量分析法,分析小麦/大豆间作氮磷肥效。结果表明:①小麦/大豆间作种植施用磷肥对大豆的增产作用超过小麦,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间作系统中小麦产量,但大豆产量降低。②小麦/大豆间作的产量互补效应表现为:小麦产量提高,大豆产量相应下降;大豆产量提高,小麦产量变化不大。③在小麦/大豆间作中,施磷提高小麦千粒重,增加大豆粒数;施氮增加小麦穗粒数,降低小麦与大豆的千粒重。氮磷配施,磷肥能缓冲施氮引起的小麦与大豆千粒重的降低。
孙建好李隆李娟
地下部分隔对蚕豆/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影响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了地下部分隔对蚕豆/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玉米间作,蚕豆不分隔条件下籽粒和秸秆吸氮量比分隔分别增加20 10%,34 43%;玉米不分隔条件下籽粒吸氮量与分隔近似,但秸秆吸氮量比分隔减少13 04%;蚕豆和玉米不分隔条件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高于分隔。蚕豆/空带间作,蚕豆不分隔籽粒吸氮量高于分隔,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没有差异。空带/玉米间作,地下部分隔与否,作物吸氮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没有差异。
叶优良李隆孙建好张福锁
关键词:地下部硝态氮
玉米/空心菜间作降低土壤及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研究被引量:34
2003年
菜地中过量的施用氮肥使土壤剖面中累积了大量的硝酸盐 ,会增加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的风险 .选择了深根系的玉米和浅根系的空心菜间作来验证深根系作物和浅根系作物间作将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的假说 .结果表明 ,间作有降低蔬菜地上部硝酸盐浓度和土壤剖面硝酸盐残留量的趋势 ;与单作种植相比 ,间作玉米的产量有显著增加 ,间作空心菜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 ;与单作玉米和空心菜相比 ,间作玉米的根系表层分布较多 ,间作空心菜的根长密度有所降低 .这为降低土壤剖面及蔬菜中的硝酸盐累积提供了新的途径 .
王晓丽李隆江荣风张福锁
关键词:土壤硝酸盐蔬菜地下水污染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29,具有明显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1.40,具有极显著的产量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明显,玉米覆膜时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极显著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中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分别为75%、25%,当玉米覆膜时均为地上部占67%、地下部占33%。当玉米不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磷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分别为67%与33%,钾则地上部与地下部贡献相等(各占5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小麦/玉米间作氮、钾养分吸收优势的相对贡献均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55%与45%。
李来祥刘广才李隆
关键词:间作优势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蚕豆吸收磷和氮的促进作用被引量:31
2004年
以有机磷为磷源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M真菌和双接种对蚕豆 (ViciafabaL .)吸收磷和氮的影响。双接种和单接AM真菌蚕豆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和根瘤质量显著增加 ,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1 5 %和 2 0 7% ;双接种比单接AM真菌蚕豆菌根侵染率提高 12 0 % ;相对于对照 ,双接种使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由 0 6 9和 0 39增加到 1 30和 0 5 4 μmol·g-1·h-1,磷和氮吸收速率提高 5 0 9%和 2 2 0 % ,吸收有机磷和氮分别增加 6 3 9%和 4 4 8% ,高于单接AM真菌。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接种对改善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李淑敏李隆张福锁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蚕豆磷素吸收氮素吸收双接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