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90134)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罗海平吕晞叶祥松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部地区企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企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企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两个概念的有机融合。基于企业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内涵和属性,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理论"基础上,构建以"环境-能力-潜力"为核心的"三大构件、六项指征","三位一体"的企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对中部六省"十一五"时期企业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部地区企业区域竞争力发展问题和提升对策。
- 吕晞
- 关键词:竞争力
- 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比较
- 2013年
- 本文构建了"环境-能力-潜力"三维一体的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分析了中部与东部沿海合作基础和潜力、一体化势差及问题。研究认为,中部六省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中,沿海地区的主要优势在于较高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长期以来优先开发和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较高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自由化程度。中部地区的相对优势则在于发展速度和效率以及较好的科教基础、要素资源储量和较大的内需市场容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罗海平
- 特区模式下改革家的转型学习及学习效应
- 2015年
- 特区模式是我国"中央主导的政策实验"转型模式的成功典型。该模式制度转型的起点是中央政府,转型的成功取决于转型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和推动者以及相关当事人转型知识和共同知识的积累。特区的先行先试过程就是转型学习的过程,制度形成和演进是改革家集体学习、改革家领导下的"干中学"以及二者互动和结合的结果。为此,改革家需要有很强的学习精神和转型学习的禀赋,而学习精神是改革家精神的重要组成。学习效应的不同最终带来市场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分布的空间差异以及特区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
- 罗海平
- 关键词:改革家
- 转型经济视阈下中国模式的范式重建与解构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的经济转型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即市场化过程,其中伴随着现代化过程,因市场化和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和成功而被冠以"中国模式"。我国转型经济的首要特征是市场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意识形态的"内生性",以及"内生性"与"移植性"的有机结合,结合方式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制度适应性试验。相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国模式存在范式"缺失"和"综合"的双重属性。从科学纲领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转型和发展模式的硬核,具有不可辩驳性;构成中国转型模式研究纲领除了硬核外,还有保护硬核不受攻击或不被"证伪"的保护带,以及因保护带而生的正反启示法。
- 罗海平叶祥松
- 关键词:中国模式转型经济新古典经济学
-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2012被引量:11
- 2014年
-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能竞争格局和粮食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和变局,口粮安全保障变得脆弱,粮食主产区竞争潜能和实际竞争力存在严重偏离,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为此,必须正视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和竞争力的非均衡性问题,重塑和确立传统稻谷主产区的潜在产能优势,增强口粮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效益,确保持续的口粮安全,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粮食格局,巩固和增强新兴产粮大区地位,对高效作物建立“粮食特区”,以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增粮增产。
- 罗海平
- 关键词:偏离-份额法粮食安全
- 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区域合作牵引及衰变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对中部六省与东部沿海十个省市区位条件、合作牵引力及衰变路径的实证分析,探寻中部各省最优的东部沿海合作省份和合作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以开放促进一体化,通过一体化带动发展"的中部和东部合作战略、在中部边缘区域培育新的"增长次极"、建立国家级的"中部和东部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合作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跨区域板块的区域合作模式和路径等政策建议。
- 罗海平
- 基于特区衍生视阈的我国非均衡区域开发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我国非均衡区域开发路径,表现为在特定区域实施特殊的经济政策,由此建成经济增长和制度创新的"极点",然后通过要素溢出、制度扩散或典型示范,实现区域开发与空间治理的逐步均衡。在我国区域开发路径、区域空间治理中,作为非均衡驱动载体的经济特区及其衍生体,如综合改革区、示范区、合作区、先导区、先行区、新区、自贸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非均衡区域开发路径的形成。
- 罗海平
- 关键词:非均衡
- 非洲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 <正>非洲整体工业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此,非洲各国致力于复制和学习东亚和中国发展模式,力图通过建立各种形式和职能的经济特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提供便利的服务吸引外资、鼓励外商投资。相对而言,非洲发展出口产业和...
- 罗海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