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3JCYBJC23300)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瑞华李筱荣李雪粘红刘勋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LR7激动剂CL097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Th17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 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7(TLR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LR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是否通过树突状细胞(DCs)调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作用机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TLR7激动剂CL097处理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将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加入培养基在体外定向诱导BMDCs,于诱导后第6天在培养基中加入5μg/ml CL097作用8h,对照组加入PB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L097处理组与对照组BMDCs中IL-6、IL-23、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小鼠腹腔内注射百日咳毒素1μg,注射后2h将IRBP1-20与等容积含有结核分枝杆菌HR37RA的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C57BL/6小鼠,眼底检查参照Caspi 0 ~4分的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3天取眼球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离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IRBP1.20-特异性T细胞,分别与CL097处理组及对照组的BMDCs共培养5d,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个组细胞中IL-17、γ干扰素(IFN-γ)、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T细胞中表达的T盒21转录因子(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CL097处理组和对照组Th1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EAU模型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L097处理组BMDCs中IL-6、IL-23、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0,P=0.045; t=5.476,P=0.032; t=17.240,P=0.003),而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0,P=0.009).CL097处理组BMDCs与IRBP1-20-特异性T细胞共培养后,RORγt和IL-17 mRNA
- 陈琳粘红魏瑞华张红梅张晓敏肖青李雪李筱荣
- 肽聚糖对树突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辅助性T细胞17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肽聚糖(PGN)对树突细胞(DCs)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辅助性T细胞(Th)17(Thl7细胞)反应的调控。方法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4)定向诱导健康小鼠骨髓细胞向DCs分化。诱导分化的第6天将DCs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加入PGN干预,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培养24h后利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组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8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20多肽片段(IRBP1—20)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A免疫C57BL/6小鼠。免疫后13d分离EAU模型鼠脾脏和淋巴结的IRBP1—20特异的T细胞与经PGN干预或未干预的DCs共培养。收集共培养后2d的细胞,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7t(RORyt)、IL-17、T—bet、7干扰素(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此外,收集共培养后2、5、7d的细胞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Th17、Th1细胞的变化。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DCs经PGN干预后IL-23、IL-1G、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3、-5.627、-3.85、-28.151;P〈0.05);实验组RORγt、IL-17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5.601、-19.76;P〈0.05),而Tbet、IFN7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4.717、11.207;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Cs与T细胞共培养后2、5、7d,IL-17+细胞的百分比升高(t=-2.944、-3.03、-4.81;P〈0.05),而IFN-γ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t=-1.25、-0.18、-2.16;P〉0.05)。结论PGN能够刺激DCs分泌IL-23、TNF—α、IL-6及I
- 肖青粘红魏瑞华张晓敏李雪刘勋李筱荣
- 关键词:肽聚糖葡萄膜炎TOLL样受体2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自身免疫性干眼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自身免疫性干眼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静脉回输自体激活的淋巴细胞建立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将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干眼模型组和h UCMSCs治疗组,h UC-MSCs治疗组于回输淋巴细胞后输注1 mL 1×10~7个·mL^(-1)hUCMSCs,连续输注5 d,对照组输注等体积的PBS。三组分别在术后2周、4周、6周检测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6周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泪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周、4周、6周h UC-MSCs治疗组较干眼模型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升高(均为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着色显著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泪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较干眼模型组显著减少。hUC-MSCs治疗组和干眼模型组相比,泪腺组织中炎性因子IFN-γ、IL-17表达显著降低(F=50.48、18.13;均为P<0.05),而抑炎因子IL-10、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F=31.06、21.40;均为P<0.05)。结论h UC-MSCs减轻兔自身免疫性干眼,对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
- 王希莲杨丽媛粘红路晓晓李雪刘勋魏瑞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0
- 微小RNA在葡萄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15年
- 微小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增生、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多种miRNA在葡萄膜组织中表达,其在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发病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与葡萄膜疾病相关的miRNA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也有助于从遗传学的角度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葡萄膜疾病的预防以及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变成了可能.但如何确定与葡萄膜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miRNA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靶基因,之后又如何安全的将药物运送至指定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陈琳粘红李筱荣
- 关键词:微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