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6631314)
-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欢史衍玺李长志汪顺义刘庆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生长时期干旱胁迫甘薯根系生长及荧光生理的特性比较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干旱胁迫是我国甘薯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试验旨在为研究甘薯的抗旱生理机制,明确甘薯水分临界期,减轻干旱影响和优化甘薯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人工旱棚,设置甘薯正常供水与前期、中期和后期(即定栽后15 d、55 d、95 d)干旱胁迫四个处理(田间持水量的8%10%,每次胁迫持续15天)。用Epson v700扫描仪调查了不同处理三个不同时期根系发育,用M-PEA(Hansatech,英国)测定了叶片荧光生理参数。【结果】前期和中期干旱均显著降低了甘薯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P<0.05),而后期干旱影响较小,其规律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其中,前期干旱甘薯总生物量减少约50%;中期干旱造成地上和地下部分别减少38.4%和31.1%;后期干旱地上和地下部减少均约10%左右。各个时期干旱胁迫均显著影响甘薯根系发育(P<0.05)。与正常供水相比,前期干旱胁迫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减少49.5%、55.7%和43.2%,中期干旱胁迫分别减少27.5%、27.0%和28.9%,后期干旱胁迫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同,前期和中期胁迫处理测定值差异显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变化,后期未达显著性水平。与对照相比,前期和中期的PSⅡ综合荧光参数指标Fm、Fv/Fm、PI(ABS)分别减少了36.4%、15.6%、44.3%和14.7%、3.8%、22.6%;指示反应中心活性的参数φEo分别减少7.7%、3.4%,而反映电子传递速率的参数Vj、d V/dto分别增加了33.1%、32.1%和19.2%、17.1%,这些荧光参数的变化表明,干旱胁迫导致PSⅡ结构受损,反应中心受到伤害,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阻。【结论】甘薯水分临界期处于前中期,实际中应特别加强甘薯前期的水分供应。
- 李长志李欢刘庆史衍玺
- 关键词:甘薯干旱胁迫根系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
- 甘薯钾素营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甘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氮钾配比及不同的施钾时期对于甘薯的生理生化过程、形态和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甘薯栽培中氮素和钾素的利用现状、吸收的生理机制及养分调控等进行回顾,围绕钾素后移和氮钾交互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分别概述了钾素和氮素对甘薯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氮钾交互作用对甘薯生长调控作用,强调了分期施钾和氮钾配比在甘薯栽培中的必要性。从不同的氮钾配比和施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甘薯生长的调控研究,可以为甘薯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 汪顺义李欢史衍玺李长志
- 关键词:甘薯栽培
- 不同施氮量对甘薯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4年
- 应用15 N示踪手段,设置4个氮水平(0,100,200,400mg/kg),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甘薯品种(徐32和徐22)干物质积累及15 N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一定范围内,2个品种的块根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过多施氮(400mg/kg)会导致徐22产量下降。2个甘薯品种在不同氮水平下,其生长前期15 N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之后(移栽后75d)大量转移到块根,收获期15 N分配率为块根>叶片>茎蔓或叶柄>纤维根。两个甘薯品种对15 N的吸收分配不同,高氮用量下短蔓品种(徐32)块根的15 N吸收量和分配率均高于长蔓品种(徐22)。
- 徐聪李欢史衍玺
- 关键词:甘薯施氮量^15N
- 接种AM真菌对甘薯光合作用及碳磷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和磷水平对甘薯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P水平(P_0,P_(50),P_(150)mg/kg),研究了接种AM真菌对甘薯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甘薯根系侵染率、丛枝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泡囊丰度。不同磷水平间甘薯的侵染率、丛枝丰度均差异显著,中磷的总体侵染情况显著高于低磷和高磷水平(P<0.05)。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P<0.05),其中在磷50mg/kg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后甘薯氮磷养分吸收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8.6%和73.3%,而高磷条件下接种处理甘薯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显著降低。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甘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当土壤磷素供应过高时,接种AM真菌属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光合速率降低(P<0.05)。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中蔗糖合成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高磷水平下,接种后甘薯叶片代谢酶活性明显降低。不同磷水平下的菌根效应表现为P_(50)>P_0>P_(150),说明接种菌根的效果受土壤磷水平的影响。
- 徐西红李腾腾李欢
- 关键词:AM真菌甘薯磷水平光合参数
- 蚯蚓与菌根提高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互补效应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蚯蚓和丛枝菌根真菌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却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蚯蚓菌根互作及其对玉米吸收土壤中的氮、磷养分的影响,可为提升土壤生物肥力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盆栽方式,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互作及其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P 25和175 mg/kg两个水平。每个磷水平进行接种与不接种菌根真菌以及添加与不添加蚯蚓,共8个处理。调查了玉米生长、养分吸收以及真菌浸染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结果】两个磷水平下,蚯蚓和菌根在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方面有显著正交互作用(P<0.05)。接种菌根真菌的各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的侵染率及泡囊丰度、根内菌丝丰度等菌根指标。同时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的处理(AM+E)显著提高了菌根的侵染率、菌丝密度、丛枝丰度和根内菌丝丰度但是泡囊丰度有所下降。两种磷水平下,AM+E处理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含氮量和含磷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在低磷条件下,地上部氮磷总量的增加分别是添加蚯蚓和接菌的作用;而地下部磷总量的增加主要是菌根真菌的作用。在高磷条件下,单加蚯蚓显著增加玉米氮磷的总量,而接种菌根真菌对玉米氮磷吸收的影响未达显著性水平。在高磷条件下,单加蚯蚓的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地上地下部生物量(P<0.05),而单接菌的处理效应不显著,蚯蚓菌根互作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实现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调控。在低磷条件下,单接菌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P<0.05),单加蚯蚓的处理具有增加玉米生物量的趋势。菌根真菌主要促进玉米对磷的吸收,蚯蚓主要矿化秸秆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蚯蚓菌�
- 李欢王冲汪顺义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蚯蚓